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思想、综合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与普高学生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因此给中职班级管理带来难题,本文从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中职班级管理。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一、正确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
1.生源决定学生普遍特点
目前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技术发展的变化,中职学校的生源已由城镇非农业户口转变为以农业户口为主的农村生源,造成的显著特点是:
(1)不仅生源整体文化素质低,而且个体差异性较大。
(2)虽然生源整体经济状况较差,但个体上仍存在一定经济差异。
(3)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有着较大差异。
(4)农村生源较为朴实,吃苦精神好于城镇生源。
2.把握学生个性化特点
(1)某些学生心理落差较为严重,自卑心作祟。
(2)某些农村学生经济落差较大,且容易歪曲消费理念,以女生表现尤为突出。
(3)中职学生单亲家庭相对较多,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以上是我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现的一些学生的特点,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应该紧抓这些特点,因材施教的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但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班主任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没有很好的切合中职学生心理和性格的特点,给管理工作造成障碍。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的主要弊端
1.片面只关注“好生”,导致了学生思想分化
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对部分的“问题生”从没有正眼看过,在心中就肯定了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这些“问题学生”做得再好,最终还是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让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卑,进而玩世不恭。
2.激进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职学生实际
分析现在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可以看出:九零后的孩子大都自我为中心过于突出,无法将个人與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以一种敌对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不愿意诚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性大。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都很清楚,但往往没有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现状管理。在管理上多施以激进式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教中职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心理反感。当这种逆反心理发生作用时,结果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也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3.学生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别的强。我们可能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总认为这些中职学生朽木难雕,没有出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对这些问题学生,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的弊端,再通过假期中的学习,本人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如下,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予以指导。
三、行之有效的管理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而在于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帮学生找回自信,应该是这一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们要办一所好学校,其唯一标准就是这所学校能让每一个学生变好”。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眼中的坏学生就会变得可亲、可爱,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例如,学生入校伊始,就为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学校生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迎接挑战;还可以通过组建体育队、艺术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绘画书法大赛,组织学生会成员、校播音员等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态。
2.从学生的对面走到学生的中间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一味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发号司令应该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工作比较被动,收效差。反之如果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坦诚相待,比如;农历八月十五和学生一起吃月饼赏月,圣诞节里,为每个学生分上一个脐橙或是苹果,共渡平安夜等等。作为年轻一代的班主任,我们大都是八零后,这和孩子能更好的融合,先学会与他们做朋友,完全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露出来,不带丝毫的虚伪和欺诈;在学生看来,觉得老师在自己身边,心中装有自己。像这样师生间的距离缩小,趋向于零,学生就敢于暴露自己的思想、反映问题,制订的改进措施也比较实在,而不是应付过关。
3.校内外结合,报喜为主,报忧适度
家长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佳的盟友,老师与家长默契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教育更为有效。只有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才能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要求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把老师看做是真正关心和理解自己的人,而不是一打电话就是告状的老师。我相信积极的鼓励和沟通,使家长也会对班主任更加信任,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亏了。”因为当班主任有三种收获:第一收获多类人才;第二收获真挚的感情;第三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我们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时,看到有的学生由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感觉班主任工作真是魅力无穷,由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总之,我们与时俱进,力创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生动活泼地接受技能和知识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道出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白铭欣.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3]孔详勇.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檀传宝.德育与班组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一、正确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
1.生源决定学生普遍特点
目前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经济技术发展的变化,中职学校的生源已由城镇非农业户口转变为以农业户口为主的农村生源,造成的显著特点是:
(1)不仅生源整体文化素质低,而且个体差异性较大。
(2)虽然生源整体经济状况较差,但个体上仍存在一定经济差异。
(3)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有着较大差异。
(4)农村生源较为朴实,吃苦精神好于城镇生源。
2.把握学生个性化特点
(1)某些学生心理落差较为严重,自卑心作祟。
(2)某些农村学生经济落差较大,且容易歪曲消费理念,以女生表现尤为突出。
(3)中职学生单亲家庭相对较多,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以上是我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现的一些学生的特点,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应该紧抓这些特点,因材施教的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但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班主任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弊端,没有很好的切合中职学生心理和性格的特点,给管理工作造成障碍。
二、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的主要弊端
1.片面只关注“好生”,导致了学生思想分化
一些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管理中对部分的“问题生”从没有正眼看过,在心中就肯定了这些学生是“无可救药”,尽管有时这些学生也会有进步的表现,但由于老师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不管这些“问题学生”做得再好,最终还是成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久而久之,让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学生越来越感到自卑,进而玩世不恭。
2.激进式管理,缺乏分析中职学生实际
分析现在中职学生的素质现状可以看出:九零后的孩子大都自我为中心过于突出,无法将个人與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心理素质不稳定、不健康,以一种敌对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不愿意诚恳地接受学校的教育,逆反心理严重,行为反复性大。这一点作为管理者我们都很清楚,但往往没有考虑到与之相适应的现状管理。在管理上多施以激进式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教中职学生,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学生越来越激进的心理反感。当这种逆反心理发生作用时,结果往往会无功而返,同时也打击了管理者的积极性。
3.学生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中职学生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但自尊心又特别的强。我们可能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总认为这些中职学生朽木难雕,没有出息,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诱发学生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因素。对这些问题学生,学校以批评教育为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的弊端,再通过假期中的学习,本人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总结如下,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予以指导。
三、行之有效的管理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而在于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帮学生找回自信,应该是这一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们要办一所好学校,其唯一标准就是这所学校能让每一个学生变好”。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眼中的坏学生就会变得可亲、可爱,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例如,学生入校伊始,就为学生举办优秀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帮助学生认识新的学校生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迎接挑战;还可以通过组建体育队、艺术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绘画书法大赛,组织学生会成员、校播音员等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健康、自信的心态。
2.从学生的对面走到学生的中间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一味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发号司令应该说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工作比较被动,收效差。反之如果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坦诚相待,比如;农历八月十五和学生一起吃月饼赏月,圣诞节里,为每个学生分上一个脐橙或是苹果,共渡平安夜等等。作为年轻一代的班主任,我们大都是八零后,这和孩子能更好的融合,先学会与他们做朋友,完全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露出来,不带丝毫的虚伪和欺诈;在学生看来,觉得老师在自己身边,心中装有自己。像这样师生间的距离缩小,趋向于零,学生就敢于暴露自己的思想、反映问题,制订的改进措施也比较实在,而不是应付过关。
3.校内外结合,报喜为主,报忧适度
家长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最佳的盟友,老师与家长默契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渗透,教育更为有效。只有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才能双方都对学生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要求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善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使学生把老师看做是真正关心和理解自己的人,而不是一打电话就是告状的老师。我相信积极的鼓励和沟通,使家长也会对班主任更加信任,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亏了。”因为当班主任有三种收获:第一收获多类人才;第二收获真挚的感情;第三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我们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时,看到有的学生由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感觉班主任工作真是魅力无穷,由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总之,我们与时俱进,力创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生动活泼地接受技能和知识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道出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白铭欣.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3]孔详勇.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檀传宝.德育与班组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