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正处于人生学习成长的起步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中班的幼儿日益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身心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已经具备独立自主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在条件。基于此,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积极采取措施和方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他们良好习惯的有效养成。
  【关键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重要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179-02
  Talking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Living Habits for Children
  (Xiangxiehu Kindergarten, Ta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AI Suping
  【Abstract】Toddlers ar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life learning and growth, and they need to develop good living habi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healthy growth in the future. Children in the middle class are increasingly adapting to the collective life of the kindergarten,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y have the inherent condi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good habits. Based on thi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take measures and methods in one day's life to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i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good habits.
  【Keywords】Toddlers; Good living habits; Importance; Cultivation strategy
  幼兒的生活习惯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中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他们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成人的引导下而形成的稳定习惯。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的重要教学内容。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其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有正确的认识,明确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然后采取有效的培养措施,切实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简要论述
  幼儿年龄小,各方面发展发育都不够成熟,因此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只是涉及最基础、最根本的方面,主要包括饮食、睡眠、生活自理三部分。饮食既包括正确使用餐具,能够独立进餐的能力,还包括不挑食、不浪费的习惯。睡眠主要是指能够独自入睡,还有正确的睡姿等。生活自理主要是力所能及的日常,独立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勤于洗手,和其他幼儿和谐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简而言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是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幼儿身心发展日益成熟的客观要求。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提高其手眼协调能力,实现其肌肉的锻炼和发展,还有利于丰富幼儿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情感体验,增强幼儿责任感和个人意识,促进幼儿优秀品质的形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时期受到的教育、养成的习惯,将会对他们的终身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幼儿生活习惯的普遍现状以及原因探究
  目前看来,中班幼儿在良好习惯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在很多应该能够独立的方面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而且还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有的幼儿挑食现象比较严重,还有的幼儿在穿、脱衣服方面需要教师的帮助,还有的幼儿需要陪伴才能入睡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想要这种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原因探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研究调查可以发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首先是家庭方面,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养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虽然意识到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具体的内容指导和方法指导,总是不自觉地陷入溺爱的状态中去。还有的年轻家长忙于工作,爷爷奶奶隔辈抚养幼儿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更是容易陷入事事满足幼儿需求的教育误区当中。其次,幼儿自身的认知意识性别、气质特点等内因会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动作发展规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幼儿园提供的教育环境、师幼之间的比例也会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措施
  (一)寓教于乐,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意识
  思维意识决定行为实践。当幼儿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时,他们的自主自觉性才能被很好地激发。这个阶段的幼儿直观、感性,教师要坚决避免讲大道理的行为,而是可以借助具体的情境环境创设,或者是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通过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启发,提升幼儿的思维认知程度,进而促使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丑小鸭》的故事内容时,引导幼儿对美和丑进行理解。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小朋友要比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小朋友更漂亮、更美丽,所以幼儿要养成认真整理衣服、洗脸洗手等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病菌等形象化和具体化,引导幼儿明确卫生安全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养成勤于洗手、注重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语言领域的儿歌学习,将良好的生活习惯植根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进而提升他们的自觉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能力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幼儿思想认知上的支持,还需要幼儿具体的实践落实,习惯才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变得规范和稳定。同时,幼儿具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作为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一日生活的具体指导工作。比如,在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对行为表现良好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带动其他幼儿学习和效仿的积极性。又如,在排队玩滑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遵守秩序的儿歌引入其中,减轻幼儿排队等待的无聊感,并进一步深化幼儿对排队等秩序遵守方面的思维认知。教师要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坚持循序渐进的引导策略,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分层次指导原则,使幼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溝通家长,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效果
  只有幼儿园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使幼儿接收到一致的培养方向,才能不断提高良好的培养效果。基于此,幼儿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 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成长空间,不断提高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宣讲会,普及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提高家长的认知意识,并通过他们向家中的爷爷奶奶传达,鼓励家长抽出时间陪伴和指导幼儿的具体成长细节。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沟通幼儿的成长情况,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氛围中,提升幼儿教育能力。最后,面对那些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比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探究幼儿行为现状的背后原因,然后再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教育合力的影响下,促进幼儿的逐步发展和进步。
  总之,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对幼儿当下和将来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良好习惯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逐步稳定的。中班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对此高度重视,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幼儿当前的习惯培养现状,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积极借助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从而一步步促进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刘红霞.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26).
  [2]黄梅.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J].时代教育,2014(14).
  [3]张海云.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J].学周刊,2013(36).
  [4]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3(Z3).
  (责任编辑  袁  霜)
其他文献
【摘 要】习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学科的重中之重,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缩影,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加强阅读积累,教给学生精读感悟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切实做到读写结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基于“读写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习作教学;精读;多读;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
期刊
【摘 要】“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语文的“听、说、读”已经有了很多的练习,至于“写”还需要他们的不懈努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問题,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优秀写作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教学现状;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深刻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响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基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语文课堂中探究语文知识。本文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简要探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以此给教育同仁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必须正确界定教学概念的基本要求,根据不同的概念形式和类型,正确界定数学概念,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因此,本文通过对数学的深入研究,基于引导学生自主描述数学概念、转数学定义为图像、使用教具理解概念、通过实践感知概念的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助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概念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以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为大背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小学各科教师都在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展开了学习和探究。纵观现代的小学语文教育,针对各方面语文技能的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但是将核心素养与其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本文针对在小学写作的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要求展开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逆向设计、理解六层面、评估核心任务等理念,以苏教版初中生物“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节为例,进行了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旨在探索课程标准和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新路径、新范式,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逆向设计;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文章的大致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教学困难,要能够针对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教学方面入手,探析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数学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可以产生传递数学知识、增进师生情感等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语言,强化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保障数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特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
期刊
【摘 要】加强学生的名著阅读,对提高其语文能力无疑是一个有效之举。当下,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这样就使名著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喜欢名著,读名著,从名著中汲取营养,进而提高其自身的语文水平,关键是面对名著教学时,要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名著;动心;动脑;动手;动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185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和支持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普通班特殊儿童阿斯伯格症的个案研究,探讨了农村小学特殊儿童如何在普通学校更好地实施融合教育,并提出了有效途径,使得学生语言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有效改善了课堂行为问题。  【关键词】阿斯伯格症;农村;普通学校;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