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课标》精神,激发自主学习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展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
  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唯一目的,以灌输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显然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这种做法会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民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气氛环境。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参与,提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已的存在和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易于激发,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就易于树立。
  例如教学《乌塔》时,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通过阅读、提问、讨论,进入理解、消化、感悟的状态。之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已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对他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再读再议,做到阅读有自已的见解,这样在教学中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的交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越来越浓。
  二、激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語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的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又会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各层次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促使学生持久有效地投入学习。另外,老师的肯定评价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最好兴奋剂,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表扬学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认识生字的时候,我总是让学生上台来当老师,教其他的同学学习这些生字。事实证明学生的教法总是多种多样,令人赞叹。比如在教《小音乐家杨科》这一课时,学生学习“狱”字,学生有的用拆字法将“狱”分为“犭”“讠”和“犬”三部分记忆;有的用换部首的替代法;有的还做了字迷:“二狗谈天”,多形象呀!这些方法都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独创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每次,我都用赞赏的口气感叹道:“好,这个办法简单可行!”“呀,你的办法很有创造性!”“哇,真聪明!”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纷纷争着举手。事实证明,“激励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不仅是方法,而且是动力。”
  三、合作是自主学习的体现
  《课程标准》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本人认为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关注差异自学自读
  《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差异”是客面存在的,有了差异,才有异彩纷呈的多姿世界;有了差异,才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家争鸣”。从某种意义上讲,“差异”也是创新的开始统一的结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各抒己见。这样,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2、合作讨论自我感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达到要求,我们教师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去查找资料,使学生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自已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会学”语文了,实现了叶对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如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课文时,课前有意让学生利用图片、文字或音像,去查找有关介绍青海湖的种种资料。课中,在学生独立感悟青海湖美丽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已喜爱的景点,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已所喜爱的句子,以及对句子的理解,并解决学生各自需要帮助的问题。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有选择学习内容、选取择学习方式的自由,更有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这就是合作学习。进行全班的交流互评后,再要求学生独立,通过反复朗读,不断感悟文字所蕴含的竟境,和作者一样产生强烈的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情感。像这种独立感悟下的“合作学习”既是个性化学习的保证,更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表现自我,发展自我。
  教学实践证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今天,只有教者注重探究新的教学策略,才能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更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开拓人才。
  【作者单位: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梧浦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即便在教学之前进行了充分预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比如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趋向,知识背景、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式等,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比如,学生出错,教师自己出错。很多的时候,老师只是直接指出来。其实,这些“错误”在一定的时候,能够成为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的资源。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下尝试。  给学生一回“展示错误”的机会  案例描述:一位老
摘要:为弥补现有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深入探究了其自组织表征,并引入Logistic改进模型,对其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价值为目标的复杂适应系统,其演化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更新期)4个时期,各演化时期伴随低碳创新模式、主体职能以及系统文化等的改变,系统各主体应“因时制宜”地调整策略,适
新课改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操作”、“实践”和“考察”,所有这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手实践、用嘴去说、用脑思考,增强数学学习的体验,享受数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践中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而早在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就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就是要用生态学的观点考察教育领域的各种因素,使其和谐发展,产生最佳的教育效益。今天,当我们用生态学思想
总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它使得教师的角色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这对于习惯于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教师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