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形式多样的教法、学法指导、课堂组织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但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作业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起着促进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 教学作业是语文课教学的基本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现状分析——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要求统一、强制、死板 ,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直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传统作业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病:
1、观念上:重分数轻人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总认为“做比不做好” 、“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好”,认为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布置作业时忽略作业的精心设计,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 也增加学生负担。
2、过程上:重统一轻差异。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布置作业往往面面俱到, 而且都是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作业的对象与数量高度统一, 缺乏层次性, 缺乏生活内容融入,致使学生陷入一种“鸟笼式”的培养境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目标上:重知识轻情感。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 往往重问题的分析而轻问题的发现、重问题的学业性而轻问题的情感价值、重学生个体在解决问题中的结果性意义而轻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间的合作。学生面对过多的作业,往往目的不明确, 感到布置的作业偏多、偏难, 难以独立完成或根本不想独立完成。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相一致,维果茨基则认为教学应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启迪下,对于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构建探索。
(一)梯度策略——分层作业、提高能效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可能达到的结果及由此而形成的潜在发展水平是最理想的教学区域。知识之果,结在不同的高度,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如何使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新的能力,为使课堂作业变得有趣有味,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 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支架”策略——合作学习、搏击长空
1、提出“支架”——关注学生的诉求
维果茨基认为,一位教师提供的支架不能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支架”一词是指用来说明可能使学习者穿越其最近发展区的帮助形式。把“支架”的概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就是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像“支架”一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学习策略和任务,然后由教师提供一个暂时性的支持来协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暂时性的支持(支架)可能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工具。所以,设计学习支架时必须让“支架”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使探究活动更有效。
2、搭建“支架”——构建合作平台,满足学生的诉求
支架式教学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每个学生存在知识结构和存量的差异性,需要不同的支架,因此在支架研究中,设计支架的帮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六种示范、强化、反馈、指导、提问与认知建构。在初中语文的作业中,往往存在一些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完成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3、撤移“支架”——给学生飞翔的翅膀
支架在建立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将支架适时移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构建“支架”应注意的问题是支架的构建应遵循引导性和渐退性的原则,即通过“支架”提供的支持是必要的和可调整的。
(三)评价策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是以人为本。这与人本心理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不谋而合的。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自我评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1、多样化的批改形式——不拘一格,尊重个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此,作业的评改同样也将由静态的分離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教师更多地让学生参与作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如采取抽批与面批、小组批与自批、互批与重批相结合。
批改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从不同批改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赏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帮助同学后的愉悦, 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从而形成一种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2、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沐春风,点滴进步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可能存在的能力,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发挥,所以我们的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表扬的。“数子千过, 莫如奖子一长”一语道破了表扬鼓励蕴含的无穷魅力。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鼓励和同学的赞许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内在本性。
3.灵动性的反馈方式-----我的作业我做主
语文作业的反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是老师面批,学生互批,也可以是小组长批阅,或者老师抽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成效与反思
1.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其实已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多方面的了解,这样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了解以及对作业难度的把握。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学生在做了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后,信心大增,在课堂上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老师作业适量而适时,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作业适度而适己,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语文作业在实行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对于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形成,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在作业设计中,作业时机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这方面今后还是有待加强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姜金龙.《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6期
2、朱茂林.《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07年 01期.
3、贝玲玲.《构建学习“支架”,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以《月相》一课为例》.基础教育课程.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04期.
4、邢松奎.《浅谈语文作业批改中评语的妙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21期
一、现状分析——初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要求统一、强制、死板 ,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直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传统作业主要存在以下的弊病:
1、观念上:重分数轻人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不少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总认为“做比不做好” 、“做得多总比做得少好”,认为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教师布置作业时忽略作业的精心设计,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 也增加学生负担。
2、过程上:重统一轻差异。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布置作业往往面面俱到, 而且都是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作业的对象与数量高度统一, 缺乏层次性, 缺乏生活内容融入,致使学生陷入一种“鸟笼式”的培养境地,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目标上:重知识轻情感。传统课程理念下的作业, 往往重问题的分析而轻问题的发现、重问题的学业性而轻问题的情感价值、重学生个体在解决问题中的结果性意义而轻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间的合作。学生面对过多的作业,往往目的不明确, 感到布置的作业偏多、偏难, 难以独立完成或根本不想独立完成。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相一致,维果茨基则认为教学应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启迪下,对于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构建探索。
(一)梯度策略——分层作业、提高能效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发展可能达到的结果及由此而形成的潜在发展水平是最理想的教学区域。知识之果,结在不同的高度,学生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如何使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就是最佳的设计方案。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形成新的能力,为使课堂作业变得有趣有味,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 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 “支架”策略——合作学习、搏击长空
1、提出“支架”——关注学生的诉求
维果茨基认为,一位教师提供的支架不能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支架”一词是指用来说明可能使学习者穿越其最近发展区的帮助形式。把“支架”的概念应用于教育教学,就是认为教师的教学应该像“支架”一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学习策略和任务,然后由教师提供一个暂时性的支持来协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暂时性的支持(支架)可能是一种教学策略或教学工具。所以,设计学习支架时必须让“支架”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使探究活动更有效。
2、搭建“支架”——构建合作平台,满足学生的诉求
支架式教学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每个学生存在知识结构和存量的差异性,需要不同的支架,因此在支架研究中,设计支架的帮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六种示范、强化、反馈、指导、提问与认知建构。在初中语文的作业中,往往存在一些超过学生认知水平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完成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3、撤移“支架”——给学生飞翔的翅膀
支架在建立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将支架适时移走,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构建“支架”应注意的问题是支架的构建应遵循引导性和渐退性的原则,即通过“支架”提供的支持是必要的和可调整的。
(三)评价策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是以人为本。这与人本心理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是不谋而合的。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自我评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1、多样化的批改形式——不拘一格,尊重个性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此,作业的评改同样也将由静态的分離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教师更多地让学生参与作业过程或间接地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如采取抽批与面批、小组批与自批、互批与重批相结合。
批改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从不同批改方式中及时得到知识反馈的结果,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赏识、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自己帮助同学后的愉悦, 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从而形成一种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2、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沐春风,点滴进步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可能存在的能力,激发其潜力的挖掘和发挥,所以我们的孩子是需要鼓励和表扬的。“数子千过, 莫如奖子一长”一语道破了表扬鼓励蕴含的无穷魅力。希望获得教师的表扬鼓励和同学的赞许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内在本性。
3.灵动性的反馈方式-----我的作业我做主
语文作业的反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可以是老师面批,学生互批,也可以是小组长批阅,或者老师抽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四、成效与反思
1.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同时其实已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多方面的了解,这样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了解以及对作业难度的把握。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发展。学生在做了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后,信心大增,在课堂上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习也有了兴趣,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
3.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老师作业适量而适时,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作业适度而适己,使得学生对语文作业有了很高的积极性。因此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语文作业在实行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对于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形成,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在作业设计中,作业时机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这方面今后还是有待加强的,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姜金龙.《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6期
2、朱茂林.《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观》.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07年 01期.
3、贝玲玲.《构建学习“支架”,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以《月相》一课为例》.基础教育课程. 编辑部邮箱. 2009年 04期.
4、邢松奎.《浅谈语文作业批改中评语的妙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