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ecue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审美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但是处在特殊时期的初中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一部分学生甚至有厌恶情绪,导致教育的预期目的难以实现。因此,面对初中阶段美育的教学,如何做到既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人根据多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教学内容、手段、形式要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2.给学生以希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手段,紧密联系实际。
  1.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本人决定在画展厅上第一节课。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此外,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
  3.然而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这也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三、密切联系各学科,拓展美术教育新视野。
  美术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的各科教材中,有许多需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仅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而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因此,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新视野,是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致的教学途径。如有机结合初中语文课的景物描写文章绘制插图,教师通过文与画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构图设计中穿插平面几何知识,有效地加强两个学科间的知识沟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全面提高我们在初中美术中的教学效率,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营造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相互示范效应”。只有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思考、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中我们可以巧用一些修辞、反语、双关语等幽默的语言,挖掘课程中有利于创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去主动
内容摘要:一年级写字教学,教师的脚步“小”一点,写字要求低一点,学生写字兴趣高一点;教师的脚步“小”一点,书写练习少一点,学生写字乐趣多一点;教师的脚步“小”一点,写字指导细一点,学生成功多一点。  关键词:“慢”步 “小步子” 写字教学  一年级是孩子们写字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一切新事物都是那么好奇,可是又没有持久性,注意力不会长时间集中,而且他们的手还不适应长时间的写字。这时,我们
多年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虽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作业,但不是照搬照抄,就是编故事,其内容也都与习作书上大同小异,习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真正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得以提高,加强课堂指导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与习作呢?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针对“问题”学生种种表现,分析其种种表现兹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的方法。  【摘要】: 问题学生 列举表现 探究原因 解决办法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难以调教,想把他们从根本上改观,非得下一番苦功夫!  所谓“问题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绩差,品德差,各科成绩在班级往往倒
摘要: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对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讲述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教学,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对目前大部分学校中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针对第一部分中分析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者改进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 课堂教
【摘要】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拓展英语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英语学习中有效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完成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的策略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初中英语    阅读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针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
一、影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原因  1、来自数学特点的原因。在如今,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就不喜欢或是惧怕数学。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这和数学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首先,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另外,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所以使得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十分的吃力,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所谓珠算,就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理论为依据,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所谓珠算式心算,就是在娴熟的珠算基础上,珠算上升到脑算,即珠算的高级阶段。珠算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映象——脑算盘图,利用这个脑算盘图进行计算。珠算与珠算式心算对人大脑智力的开发有特殊的功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把抽象的数码变成直观算珠映像,并在脑中快速完成计算过程。  可以说,珠心算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学生在
每天我刚踏进校门,就会被"老师好""主任好"的声音所包围。听到这发自那群"痞孩子"的心底的喊声,  我的脚步更加坚定了,干劲更足了。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我们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发  展人。成人的孩子一定能成才!也只有成了人的孩子才能成才!让孩子们成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老百姓  的最大负责。因此在我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到结尾一直把德育放在第一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品行,  使学生养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