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课时少,且目前学生因家庭、教育环境及个体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因此,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在信息社会学会数字化生存并不容易。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过程设计。现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研工作收获谈谈体会。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他学科的内容,你学了之后,在短时期内是不会“过期”的,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得不“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才能胜任这个岗位。
2.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耐心的态度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易遇到各种措手不及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快速地做出反应,并给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的答复敷衍了事,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当即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或训斥学生。对于不会的问题,要以谦虚的态度承认,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3.注重师生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一是师生共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教中学”。二是师生共同评价。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还让学生失去了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通过自评,学生能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
1.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学科特别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讲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的效率就难以保证。所以,我在一堂课中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性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边讲边练。这样,学生都能将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学生理解。比如,对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用生活中的邮箱号和密码进行生活化讲解。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一个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例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教师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乐趣。
4.适当留白,学会迁移
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出结论,描述操作步骤,叙述操作结果,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打开“画图”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打开“Word”窗口,把学生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5.分层次教学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进行新一类内容的教学时,先进行一个小调查或者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基础薄弱的学生按照教材由易到难,逐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对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进阶任务。还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缩小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引人入胜的引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
1.课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被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讲授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我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当前很流行的歌曲。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立即向他们简单介绍用RealPlayer听歌的方法。学生很想在自己的机器上听音乐,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地引入了。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了还久久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会激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正是学生痴迷网络和游戏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即学即用的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扩大、增强这一效果。
3.抽取精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板设计等等才能制作出作品。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先抽取精髓来讲,牢牢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补充细节内容。例如,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进行自我介绍,课件中用到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对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学生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和图片的插入,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以及对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随之种种问题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美观,错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和字色怎样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置换……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学生求知若渴地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学生已能随心所欲地制作作品了。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市教育局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他学科的内容,你学了之后,在短时期内是不会“过期”的,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得不“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才能胜任这个岗位。
2.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耐心的态度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易遇到各种措手不及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快速地做出反应,并给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的答复敷衍了事,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当即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或训斥学生。对于不会的问题,要以谦虚的态度承认,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3.注重师生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一是师生共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教中学”。二是师生共同评价。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还让学生失去了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通过自评,学生能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
1.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学科特别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讲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的效率就难以保证。所以,我在一堂课中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性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边讲边练。这样,学生都能将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学生理解。比如,对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用生活中的邮箱号和密码进行生活化讲解。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一个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例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教师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乐趣。
4.适当留白,学会迁移
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出结论,描述操作步骤,叙述操作结果,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打开“画图”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打开“Word”窗口,把学生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5.分层次教学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进行新一类内容的教学时,先进行一个小调查或者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基础薄弱的学生按照教材由易到难,逐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对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进阶任务。还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缩小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引人入胜的引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
1.课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被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讲授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我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当前很流行的歌曲。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立即向他们简单介绍用RealPlayer听歌的方法。学生很想在自己的机器上听音乐,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地引入了。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了还久久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会激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正是学生痴迷网络和游戏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即学即用的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扩大、增强这一效果。
3.抽取精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板设计等等才能制作出作品。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先抽取精髓来讲,牢牢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补充细节内容。例如,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进行自我介绍,课件中用到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对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学生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和图片的插入,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以及对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随之种种问题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美观,错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和字色怎样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置换……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学生求知若渴地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学生已能随心所欲地制作作品了。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市教育局远程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