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取得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bird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课时少,且目前学生因家庭、教育环境及个体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因此,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在信息社会学会数字化生存并不容易。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过程设计。现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研工作收获谈谈体会。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1.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他学科的内容,你学了之后,在短时期内是不会“过期”的,而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得不“与时俱进”。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发展,才能胜任这个岗位。
  2.要有敏捷的思维和耐心的态度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易遇到各种措手不及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快速地做出反应,并给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你的答复敷衍了事,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当即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或训斥学生。对于不会的问题,要以谦虚的态度承认,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
  3.注重师生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实现教与学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师生互动的方式:一是师生共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教中学”。二是师生共同评价。长期以来,单向的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还让学生失去了认识自我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将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通过自评,学生能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集体评议可以补充自评时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
  1.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学科特别强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只讲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学习的效率就难以保证。所以,我在一堂课中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性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边讲边练。这样,学生都能将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练掌握。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学生理解。比如,对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用生活中的邮箱号和密码进行生活化讲解。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一个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例如,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教师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乐趣。
  4.适当留白,学会迁移
  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出结论,描述操作步骤,叙述操作结果,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打开“画图”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打开“Word”窗口,把学生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5.分层次教学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始进行新一类内容的教学时,先进行一个小调查或者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分层:基础薄弱的学生按照教材由易到难,逐步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对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进阶任务。还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缩小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完善教学过程设计
  
  引人入胜的引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
  1.课题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被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讲授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时,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当学生走进教室时,我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当前很流行的歌曲。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我立即向他们简单介绍用RealPlayer听歌的方法。学生很想在自己的机器上听音乐,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地引入了。学生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了还久久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会激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正是学生痴迷网络和游戏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即学即用的方法,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扩大、增强这一效果。
  3.抽取精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板设计等等才能制作出作品。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先抽取精髓来讲,牢牢吸引他们的兴趣,然后补充细节内容。例如,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进行自我介绍,课件中用到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对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学生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和图片的插入,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以及对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随之种种问题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美观,错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和字色怎样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置换……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学生求知若渴地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学生已能随心所欲地制作作品了。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市教育局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校校通”工程的大面积铺开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隐藏在成就背后的是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教师层面来看,有的教师将应用信息技术当成了负担,往往为了评奖、应付上级检查而使用信息技术,而在日常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设备仅当做电子黑板。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哪用、如何用、用到什
李冬梅,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    1982年是我国试行计算机教育第一年。那年夏天,我从北京大学数学系信息专业毕业,来到北大附中,兼任了计算机课的教育工作。从此,我成了我国中学第一批信息技术教师,与信息技术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北大附中还没有一台计算机。教师是从北大聘请的教授,他每次上课都会讲很多内容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已连接到平常百姓家的今天,随着云计算、互联网、虚拟技术、移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式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应用,未来教室、未来学习的蓝图逐渐变成现实,数字校园建设也成为各中小学校发展的热点、焦点。  数字校园的硬件建设,只要校长认识到位,且学校有可用资金,建设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数字校园既不是一种身份,也不是一种象征,更不是一种炫耀。当数字校园建设起来之后,要让它真正地为学校的
近年来,信息化领导力的议题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对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实施状况如何,校长的信息素养如何,校长是否能极力为师生创建信息化教学支持环境,是否建立并执行一定的技术使用目标和规章制度,是否与相关人士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方面的应用……这一系列问题与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息息
农远工程旨在通过天网、地网以及光盘播放等多种途径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多所农远工程学校调查发现,无人使用或低层次使用农远资源的学校不在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才能让农远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呢?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农远工程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人为障碍,唯有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一
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逆向混合设计思想的汽车后视镜再设计方法。首先利用逆向工程技术提取原产品的设计意图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根据客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