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牧者而不是“摁者”。我这里的牧者是有别于过去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的牧者;这个“摁者”就是那个摁住牛头吃草的人。这句话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教师是放牧的而不是摁住牛头让牛吃草的。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带到水草丰美的原野,让羊发现水草鲜美。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要不是生病的羊,怎能不低头吃草呢?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做一个十足的煽情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活“羊”的“食欲”,让“羊”去主动“吃草”。
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不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思维能力的唯一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让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更有裨益,更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课改进行了许多年,取得的成绩是颇丰的,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给传统教学法穿时装,外貌焕然一新,而骨子里流的仍是传统的血液。你不是否定教师的讲解和满堂灌吗?好,我就把要讲的内容变成问题,变成“满堂问”。于是一个个学生开始猜老师心中的答案,胆大的钻火圈,胆小的做看客,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派漫不经心的样子,神思早游离于课堂之外。
学生上课坐定后,屏气凝神听老师牵着我的鼻子要到哪里去?独上高楼,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望尽天涯路。一个问题,一个火圈刚刚通过---无论是钻过去、绕过去还是掉队了。刚松口气,下一关又来了,山路十八弯。唉,路漫漫其修远兮——终于下课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心灵或许不能平静。一节课有多少学生跟着我们?我们能不颤栗吗?
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乏什么呢?笔者认为,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缺乏主动性的催生与激发,缺乏探究能力的培养。但这些东西的缺乏,并不都和“高考指挥棒”有关,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我们自己的教育思维上!林格先生说:“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这句话应该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不要做“控制教育”和“绑架教育”的制造者。一个孩子承载着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上个好中学、好大学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前途与命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系列的笔者不敢轻易评判的观点或看法,从社会到个体,把教育问题摆在一个空前绝后的位置上。但如何追求最有效的教育,最优化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至少不事与愿违,也不南辕北辙,这需要众多的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的人们认真思考。千万别缘木求鱼,千万别竭泽而渔!
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用力过度”,社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盲目教育用力过度。这种用力过度是建立在无视生命成长规律,视野狭窄、目光短浅,方法不当,急于求成等一系列因素酝酿成的土壤之上。周末补课,周内加班加点,千呼万唤的学生减负屡屡不能实现。这种“用力过度”反而拖累、甚至拖垮了教育改革的健康,拖垮了孩子的健康,这种“用力过度”有杀鸡取卵之嫌。
为了所谓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产生了“绑架教育”、“控制教育”等等各种畸形教育。孩子从上小学起甚至是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勾画好了孩子受教育的蓝图,大到将来读什么大学,小到孩子每天干些什么,都安排得满满的,这就是“控制教育”。家长划着小船,载着被“绑架”的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一路前行。孩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从来没有划船的机会,划船的能力从何而来?若让孩子主动划船,左顾右盼,一路欣赏大好风光,动力充沛,兴趣高涨,心情愉悦,孩子是多么的自由,又是多么的主动。他们一定会把船划到最美丽的地方去的!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和权利!给孩子留点时间,他们自己会知道该干些什么。
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盲目作为。少一点控制与绑架,多一点引导、催生与激发。千万别让孩子的主动性与求知欲过早的泯灭。
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不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思维能力的唯一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让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更有裨益,更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课改进行了许多年,取得的成绩是颇丰的,但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给传统教学法穿时装,外貌焕然一新,而骨子里流的仍是传统的血液。你不是否定教师的讲解和满堂灌吗?好,我就把要讲的内容变成问题,变成“满堂问”。于是一个个学生开始猜老师心中的答案,胆大的钻火圈,胆小的做看客,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派漫不经心的样子,神思早游离于课堂之外。
学生上课坐定后,屏气凝神听老师牵着我的鼻子要到哪里去?独上高楼,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望尽天涯路。一个问题,一个火圈刚刚通过---无论是钻过去、绕过去还是掉队了。刚松口气,下一关又来了,山路十八弯。唉,路漫漫其修远兮——终于下课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心灵或许不能平静。一节课有多少学生跟着我们?我们能不颤栗吗?
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缺乏什么呢?笔者认为,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缺乏主动性的催生与激发,缺乏探究能力的培养。但这些东西的缺乏,并不都和“高考指挥棒”有关,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我们自己的教育思维上!林格先生说:“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这句话应该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不要做“控制教育”和“绑架教育”的制造者。一个孩子承载着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上个好中学、好大学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前途与命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系列的笔者不敢轻易评判的观点或看法,从社会到个体,把教育问题摆在一个空前绝后的位置上。但如何追求最有效的教育,最优化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者至少不事与愿违,也不南辕北辙,这需要众多的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的人们认真思考。千万别缘木求鱼,千万别竭泽而渔!
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用力过度”,社会、家长、学校对学生的盲目教育用力过度。这种用力过度是建立在无视生命成长规律,视野狭窄、目光短浅,方法不当,急于求成等一系列因素酝酿成的土壤之上。周末补课,周内加班加点,千呼万唤的学生减负屡屡不能实现。这种“用力过度”反而拖累、甚至拖垮了教育改革的健康,拖垮了孩子的健康,这种“用力过度”有杀鸡取卵之嫌。
为了所谓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产生了“绑架教育”、“控制教育”等等各种畸形教育。孩子从上小学起甚至是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勾画好了孩子受教育的蓝图,大到将来读什么大学,小到孩子每天干些什么,都安排得满满的,这就是“控制教育”。家长划着小船,载着被“绑架”的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一路前行。孩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从来没有划船的机会,划船的能力从何而来?若让孩子主动划船,左顾右盼,一路欣赏大好风光,动力充沛,兴趣高涨,心情愉悦,孩子是多么的自由,又是多么的主动。他们一定会把船划到最美丽的地方去的!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和权利!给孩子留点时间,他们自己会知道该干些什么。
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能盲目作为。少一点控制与绑架,多一点引导、催生与激发。千万别让孩子的主动性与求知欲过早的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