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刘展耘的蔡司ZM癖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full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师刘展耘是标准的摄影玩家,有收藏镜头的癖好。在刘展耘的镜头清单中,有不少卡尔·蔡司镜头。
  刘展耘只收集蔡司M卡口的镜头,其中与蔡司依康旁轴相机作为经典搭配的ZM镜头,是经典的M卡口设计与互动操作的完美结合。说到ZM镜头,不得不提到蔡司依康相机。依康结合经典设计和易操作性,不像135单反相机只能得到90%的取景,可以让摄影师得到全部画面,构图创意得到完全的发挥。此外,三角形取景器的取景范围宽大,便于在最广角端仍能获得最精准的对焦精度。
  在刘展耘看来,与依康相得益彰的ZM镜头系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系列:ZM一开始就是专门为依康旁轴机身而造,虽然依康机身目前已经停产,但配套使用的ZM镜头却仍经久不衰—数码时代“拯救”了它,它可以广泛用于多种类型的相机,成像质量相当不错。
  刘展耘和一般商业摄影师不同,他不仅将相机和镜头当作生产用品,更将它们当作玩具,随身携带拍摄。在刘展耘的微博上,我们不仅看到各色美女,还能见到美食、孩子、动物、风光。刘展耘对镜头的收集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目前为止,他收集到的ZM系列镜头就多达十几只,有全新品,也有在二手店淘来的。不少镜头上已经有斑驳的使用痕迹,但在刘展耘看来,这些都是ZM系列镜头经典又好用的证据。
  刘展耘说自己收集的ZM系列镜头比较全面,包括Distagon T*15mm F2.8 ZM(叠影对焦系统的现代顶尖之作,适于严谨的建筑和室内拍摄)、Biogon T* 21mm F2.8 ZM (打开全新的拍摄空间,极为适合拍摄广阔的风景/地貌/建筑物/室内影像)、 Planar T* 50mm F2 ZM(具有与人眼焦距相当的自然视角,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即使在全开光圈时也有完美的成像。可在不牺牲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虚化景深)、Biogon T* 25mm F2.8 ZM镜头(标准广角镜头,容易控制,视角令人震撼,适合风景/人像/景观/建筑摄影)、Tele-Tessar T* 85mm F4 ZM(中焦镜头,适合人像与风光摄影,几乎没有任何畸变,色彩艳丽)、Biogon T* 35mm F2 ZM(Biogon家族最快的镜头,没有任何畸变,最大光圈f/2适于低照度下的手持拍摄,反差和细节描写很好)、Distagon T*18mm F4 ZM(超广角镜头设计轻巧,变形很小,配合可选的18mm取景器,使得画面完美无缺),等等。
  刘展耘认为ZM镜头是非常值得拥有的系列,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1.小巧。每只镜头的重量都在200~500克之间,便于外出携带。
  2.通用性强,便于转接各种相机,可用于徕卡、禄来、蔡司依康、福伦达等相机。
  3.拥有卡尔·蔡司独有 T* 抗反射涂层镀膜,即使在非常不利的光线条件下,依然可以拍出色彩艳丽明亮的图片。
  4.清晰区域广阔,成像非常舒服。
  5.镜片的通透性强,可以拍出清晰、鲜明、锐利的图像。
  6.对眩光和反差都控制得极好。
  7.性价比高,每只镜头的价格都在万元之内,摄影爱好者可以承担。
  這些镜头在刘展耘的手中被充分使用,他个人最喜欢的是Biogon T* 21mm F2.8 ZM,因为它用途广泛,无论人文、风光都可以驾驭;而C Sonnar T* 50mm F1.5 ZM则特别适合拍摄人像。此外 25mm/35mm/50mm这三个焦段的镜头,是他外出拍摄的必配之选。
其他文献
从1960~197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平民百姓喜欢谈论的一个词就是“三大件”。  不过在不同时期,“三大件”所指内容不同。从开始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后来的“冰箱/彩电/洗衣机”,期间的风风雨雨我算是经历过,记忆犹深。但要不是因为还保存着当年的照片,任凭我多么博闻强记,也很难向后人说明,当初的那些大件“贵重”物品是多么风光。  最早的“三大件”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在那个年代的照片里
期刊
2011年11月8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将德国摄影艺术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1955~)一幅题为《莱茵河之二》的作品拍出430万美元的天价,这是摄影作品迄今为止创下的最高价格。在此之前,古尔斯基另外一幅题为《99美分之二》的作品也曾拍出330万美元的高价,这使古尔斯基成为当代身价最高的摄影艺术家。那么,这幅由流经德国的欧洲主要河流及其两岸的草地、小路和白云弥漫的天空组
期刊
在这个年代,谈论故乡,是不是显得有些矫情?  但每个人心里,都切切实实地存在这样一个地方。  OFPiX工作室创办人任悦今年8月在北京目的地艺术空间举办了“还乡”第二季展览《故事书》,展示了12位摄影师对故乡进行的书写。在展览海报上,她写道:“这是OFPiX还乡计划的第二季。我们鼓励每个人寻找他们的故乡,地理上的,心理上的,并非空泛地抒情,文献、档案、旧照、家庭相册穿梭于时空之中,这些关于故乡的故
期刊
一本摄影史的作者解释了介绍摄影记者篇幅少的原因:新闻摄影师们因为工作性质,大多无暇追求艺术家的声誉。他们的照片拍摄后大多埋藏于图片库中,很难再见天日。一直以来,派驻海外的摄影记者更是一个特殊的摄影群体,更少为外界所知。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驻外摄影记者肩负着使命出现在各种新闻现场,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热点地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不同于西方传媒人的新闻理念,他们的存在可能意味着从另一个角度看
期刊
“如果每天都可以遇见猫就好了”,这是香港摄影师Micros写在自己新浪微博“城市猫风景”签名档里的话。对于Micros来说,可以每天在城市里与猫相遇,是生活中最有乐趣的事情之一。Micros从十年前便开始拍摄街头的猫,近两年更是将拍摄街猫作为每日必修的功课,并且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坚持每天更新,把这些猫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Micros在他的个人网站“捕猫捉影”中写道:“我拍它们的模样,也拍它们吃、喝
期刊
秋天,是一年中色彩最绚丽的季节。金色、火红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在风中婆娑起舞;树林、草原、湖泊、山川、峡谷,处处都呈现着五彩的景观。一景一物,皆透出浓郁的秋色。本期交流一些捕捉秋天绚丽色彩的技巧,让你在摄影中酣畅淋漓地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灿烂美景。  展现林荫道的透视线条  清晨、黄昏低角度的逆光、侧逆光会使树木的影子长长地延伸出来,在画面上展现出美丽的线条,剔透的树叶点缀其间,让人忍不住想要躺上去
期刊
威廉·杨(William Yang)是当今澳大利亚最具知名度也最受人尊崇的“故事讲述者”之一。他将照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把视觉图像和口头叙述融为一体从而构建出一种情感丰富、内涵复杂的表述形式。同时,他的表达非常个人化,但绝非“唯我主义”,更像是用一组透镜折射周遭世界,从而让观者产生情感和身临其境的触动,充分体会到讲述者对于当时情境和人物的感受。他对于自己行为和感觉的分析也相当真挚坦诚,颇具洞察力。
期刊
八月底,我的小伙伴王建华邀我参加新华社摄影部和《摄影世界》举办的专业摄影记者闪光灯进阶培训交流班,还引诱我说有洋模特现场摆各种POSE供学员拍摄。8月27日下午,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举行培训的摄影棚,著名摄影师郝远征先生就是在这里为三代领导人拍摄个人肖像。看着郝大师拍摄的一幅幅生动传神、摄魂夺魄的人物肖像照,我想在这短暂的培训交流课上我能拍点啥呢?  课堂上,兴华拓展团队为我们准备了智能化
期刊
广受欢迎的“傻瓜相机”自1977年起风靡20余年,它的崛起淘汰了手动机械过片的普及型袖珍相机,同时也为数码时代的到来起到了缓冲铺垫作用。因此,“傻瓜相机”也是数码时代前的生力军。  “傻瓜相机”是个模糊概念,原意是指可以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自动闪光和自动输片(后期产品还可以借助暗盒上的识别系统自动识别感光度)的35毫米全自动袖珍相机(图02)。但这个名称在市场上被泛化,许多标榜为全自动的产品实际上
期刊
“哈苏大师”的角逐近年日趋白热化。12个类别,每一类都有来自世界各地近2000名摄影师参加。经过网上评选及专业评判团评选,每个项目选出十位摄影师的作品进入最后评选阶段。评选耗时近一年。  2012年“哈苏大师”奖,最引人注目的是时尚类(Fashion & Beauty)的获得者—香港摄影师黄伟权。以往只有欧美摄影师可以染指这个组别的大奖,黄伟权的当选,让业界对中国摄影师的实力刮目相看。  相比于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