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改的课程实施中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操作,我们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这是《纲要》提出的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
第一,建立积极互动,立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新课程体系力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要落实这一方面的目标,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手:
1. 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中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加大对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特色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总之,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锻炼。
2. 注重创新。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与各个环节中,统率教学全过程。具体讲,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趣;在教学组织上,破旧立新,师生互动。
3. 改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4. 采取多样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发言和讨论、亲自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感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保持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我们现在普遍提倡的“自由、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许多好处,但这种方式也不能包打天下,堂堂都用。我们要采取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参与新课改的学习、探索。在备课时,不一定用原来的套路去备,要结合实际去备课,去设计教学的蓝图。
第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家都知道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他可以展现客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时空拉长或缩短,从而把变化后的现象展现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而应成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和协作者,在民主、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把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和升华。新课改实验才刚开始,以上仅是我们的一点浅见。在以后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教”与“学”这一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迎接新的挑战。
第一,建立积极互动,立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双边关系。“新课程体系力主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要落实这一方面的目标,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手:
1. 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中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加大对传统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对其给予充分的信任;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特色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总之,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锻炼。
2. 注重创新。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与各个环节中,统率教学全过程。具体讲,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趣;在教学组织上,破旧立新,师生互动。
3. 改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通过交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4. 采取多样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发言和讨论、亲自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感情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保持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我们现在普遍提倡的“自由、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许多好处,但这种方式也不能包打天下,堂堂都用。我们要采取多样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参与新课改的学习、探索。在备课时,不一定用原来的套路去备,要结合实际去备课,去设计教学的蓝图。
第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家都知道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他可以展现客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时空拉长或缩短,从而把变化后的现象展现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而应成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和协作者,在民主、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把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深化和升华。新课改实验才刚开始,以上仅是我们的一点浅见。在以后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教”与“学”这一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