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
  方法:以2013年1月至12月间于我院开展持续性血液透析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该指标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该指标水平(520.4±125.4)umol/L,显著性高于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339.4±77.5)umol/L;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肌钙蛋白(cTnT)、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上述各项对比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确有显著相关性,对血尿酸含量升高患者,宜行针对性监护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威胁。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尿酸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8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22-01
  多项研究证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且此类疾病已成为患者主要死因[1]。鉴于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提升患者生存时间的意义,虽行心脏超声及心脏导管检查具有准确的效果[2],但早期确诊率依旧有待提升,探寻更有指导意义的检测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本文则从血尿酸水平检测入手,证实了检测该指标可以从侧面反映患者心血管组织健康状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象共73例,均为2013年1月至12月间于我院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44~68)岁,平均(49.8±2.7)岁;慢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比例38∶22∶13;血尿酸≥440umol/L者38例,<440umol/L者34例。
  1.2 纳入标准。患者均行规律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近期未出现可能影响血尿酸含量的疾病,如酮症酸中毒、免疫系统疾病等;排除拒绝签署知情协议书者。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于常规透析前,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尿栓水平;于透析结束后,应用超声仪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设定探头频率7.5MHz;以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收缩和舒张期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应用Devereux公式求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并以LVM/身高2.7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行常规收缩压、舒张压、cTnT检测。
  1.3.2 研究方法。①按患者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将其划分为CVD组和非CVD组。其中主要CVD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脑出血、外周血管病等,本组中共39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初评两者之间的相关性。②统计每位患者血尿酸水平和各项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前后者之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计量数据性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者以(X±S)表示,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CVD组和非CVD组检验行t检验;尿酸水平与各项心血管疾病数据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 相关。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VD组与非CVD组血尿酸水平对比。见表1。
  3 讨论
  目前诸多研究已证实,心血管疾病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常见诸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均具有显著的威胁性[3]
  对一般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仅是肥胖、高胆固醇血症、血肌酐升高等,但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情况可能完全相反,与此同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测方案,虽具备较高的准确率,但其早期确诊率较低,难以指导开展有效的早期处理,因此无法有效提升患者预后。
  本文的研究则能够证实患者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存在直接的相关性。首先,对比CVD组与非CVD组患者,可以看出,前者血尿酸水平高达(520.4±125.4)umol/L,后者为(339.4±77.5)umol/L,前者显著性更高;而详细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各心血管疾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又能进一步看出,血尿酸水平与IMT、LVMI、收缩压、cTnT水平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这说明可以通过检测血尿酸水平,从侧面评价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而另一方面,检测血尿酸水平相对简单,且测量值较为准确,因此不会带来很大的误诊率,这对早期保障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效果。
  当然,本研究同样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涉及到的变量较少,尚不足以全面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还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颜刚,阎胜利,李长贵等.山东沿海居民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2):159-163
  [2]孔凡武,任野平,纪天蓉等.腹膜透析患者血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0,31(14):1823-1825
  [3]马为,杨颖,齐丽彤等.北京市社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3):204-2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8月于我中心接受诊治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咳平喘、化痰、解痉、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氯化钠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葡萄糖溶液,两组均连续治疗7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临床普外科中应用腹腔引流管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普外科手术的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引流管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有17例患者为胆囊切除术患者,13例为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的28例患者,设为比对组,其中16例为胆囊切除术患者,12例为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该组患者共50例,其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占4.00%,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占96.00%,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占95.56%,1例患者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占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克氏针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股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颈股骨折患者86例,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02%,显著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RI影像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5例MRI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术后病理诊断作对照,以计算MRI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  结果:除1例因病灶大且合并盆腔少量积液和1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而未作出正确诊断外,其余MRI诊断均与术后病理相符,准确率为92.0%。  结论:MRI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无创、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关
期刊
摘要:目的:对心内平滑肌瘤病(ICL)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观察其心脏超声特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17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对其心脏超声表现进行观察。  结果: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心脏有关,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静脉梗阻具有相关性,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静脉梗阻具有相关性;随着心动周期的摆动,大多数肿块也会逐渐摆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注射液对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的时间,血、尿淀粉酶、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淀粉酶、体征消失的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复方樟柳碱治疗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疾病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44例继发性缺血性眼底疾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方樟柳碱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1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为5例,治疗效果显著的为6例,治疗有效的为8例,治疗无效的为3例。2组患者治疗后痊愈的为11例,治疗效果显著的为10例,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倍他乐克与苯那普利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苯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LVEF与LVDd值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LVEF值组内与组间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比两组经过不同康复治疗后的功能,确定Brunnstrom分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  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康复组的ADL得分中高于60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