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该组患者共50例,其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占4.00%,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占96.00%,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占95.56%,1例患者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占2.22%,1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占2.22%。
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为院内救治争取更多时间,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0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29-01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供血显著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为目前临床上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因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患者通常在发病后1h内,因此,在此段时间内需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现笔者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56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发病至接诊时间在20min至40min之间,平均接诊时间为34.5min。心肌梗死部分如下:下壁19例(38.00%),前壁14例(28.00%),前间壁10例(20.00%),广泛前壁4例(8.00%),下壁3例(6.00%)。
2 院前急救与转运
2.1 电话生命支持。出诊医生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电话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嘱患者家属帮助其取平卧位,避免动作过大,并禁止患者一切活动,为其舌下含服救心丸,并嘱患者情绪保持稳定。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给予胸外按压,以建立暂时性的呼吸循环通路。
2.2 现场急救。出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帮助其取平卧位,立即给予连接心电图检查,并给予镇痛止痛处理,并对其使用语言安抚,稳定情绪。要求在现场急救的过程中做到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准确,救治态度积极,以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信任感。
2.3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以做输血及输液处理。
2.4 安全转运。尽量争取送至医院的时间,同时对患者交代可能在送至医院之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嘱其家属签字同意本次转运。
3 结果
该组患者共50例,其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占4.00%,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占96.00%,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占95.56%,1例患者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占2.22%,1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占2.22%。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若对类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有部分患者在出现发病征兆时并未得到及时就医,最终导致其死亡。面对此类问题,笔者对我院目前实施的院前急救对策进行评价,以完善急救过程,提升患者的存活率[1]。①电话生命支持。出诊医师可通过电话生命支持的应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开展自救,并完成心肺复苏等常规治疗方案。②院前危险性评估。对于患者院前危险性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患者疾病的认知情况,以调整与制定合理的急救措施[2]。所评估的风险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年龄等,还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③院前急救。在实施院前急救时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a.对患者的心脏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3]。b.对满足适应症的患者给予溶栓等积极再灌注疗法。c.采取有效手段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d.积极给予患者对症治疗。e.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医院将患者送至就诊。④转运时机的选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转运之前需注意应给予其现场急救后方可转运,若未能进行现场急救直接参与转运,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现场急救的内容包括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与使用急救药物,给予连接心电监护,氧气供应等处理[4]。⑤患者的搬运。出诊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并禁止患者进行一切活动以增加疾病的危险性,尤其禁止让患者自行上救护车。在采用担架转运时,避免抓患者四肢直接搬运,应将其放置在褥子上,拉齐褥子两边将患者抬上担架转运至救护车内。⑥途中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及除颤设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5]。另外,可将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提前准备妥当,随时做好除颤的准备。⑦急诊室交接。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应启动院内的绿色通道,使得院前急救及院内抢救得到紧密结合,交接时还需注意做好书面签字工作,以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结果说明,实施上述院前急救措施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促进其预后。
参考文献
[1]丛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03):89-90
[2]孙宝贵,郭伟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08):451-452
[3]黄丛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08):450-451
[4]郭美群.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J].天津护理,2005,11(02):567-568
[5]武秀昆.出诊空车的原因分析与减少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09):844-845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该组患者共50例,其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占4.00%,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占96.00%,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占95.56%,1例患者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占2.22%,1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占2.22%。
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为院内救治争取更多时间,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20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29-01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为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发生的供血显著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为目前临床上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据临床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因心肌梗死导致死亡的患者通常在发病后1h内,因此,在此段时间内需进行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现笔者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56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发病至接诊时间在20min至40min之间,平均接诊时间为34.5min。心肌梗死部分如下:下壁19例(38.00%),前壁14例(28.00%),前间壁10例(20.00%),广泛前壁4例(8.00%),下壁3例(6.00%)。
2 院前急救与转运
2.1 电话生命支持。出诊医生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电话指导,指导的内容包括嘱患者家属帮助其取平卧位,避免动作过大,并禁止患者一切活动,为其舌下含服救心丸,并嘱患者情绪保持稳定。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给予胸外按压,以建立暂时性的呼吸循环通路。
2.2 现场急救。出诊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迅速评估,帮助其取平卧位,立即给予连接心电图检查,并给予镇痛止痛处理,并对其使用语言安抚,稳定情绪。要求在现场急救的过程中做到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准确,救治态度积极,以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信任感。
2.3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以做输血及输液处理。
2.4 安全转运。尽量争取送至医院的时间,同时对患者交代可能在送至医院之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嘱其家属签字同意本次转运。
3 结果
该组患者共50例,其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占4.00%,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占96.00%,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占95.56%,1例患者因心室壁瘤破裂死亡,占2.22%,1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占2.22%。
4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若对类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有部分患者在出现发病征兆时并未得到及时就医,最终导致其死亡。面对此类问题,笔者对我院目前实施的院前急救对策进行评价,以完善急救过程,提升患者的存活率[1]。①电话生命支持。出诊医师可通过电话生命支持的应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开展自救,并完成心肺复苏等常规治疗方案。②院前危险性评估。对于患者院前危险性进行评估,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患者疾病的认知情况,以调整与制定合理的急救措施[2]。所评估的风险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既往病史、生活习惯、年龄等,还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③院前急救。在实施院前急救时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a.对患者的心脏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3]。b.对满足适应症的患者给予溶栓等积极再灌注疗法。c.采取有效手段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d.积极给予患者对症治疗。e.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医院将患者送至就诊。④转运时机的选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转运之前需注意应给予其现场急救后方可转运,若未能进行现场急救直接参与转运,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现场急救的内容包括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与使用急救药物,给予连接心电监护,氧气供应等处理[4]。⑤患者的搬运。出诊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并禁止患者进行一切活动以增加疾病的危险性,尤其禁止让患者自行上救护车。在采用担架转运时,避免抓患者四肢直接搬运,应将其放置在褥子上,拉齐褥子两边将患者抬上担架转运至救护车内。⑥途中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连接心电图监护仪及除颤设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5]。另外,可将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提前准备妥当,随时做好除颤的准备。⑦急诊室交接。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应启动院内的绿色通道,使得院前急救及院内抢救得到紧密结合,交接时还需注意做好书面签字工作,以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中2例患者于入院前死亡,48例患者平稳安全的转送至医院,经过进一步的院内治疗,43例患者痊愈出院。结果说明,实施上述院前急救措施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促进其预后。
参考文献
[1]丛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03):89-90
[2]孙宝贵,郭伟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08):451-452
[3]黄丛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08):450-451
[4]郭美群.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J].天津护理,2005,11(02):567-568
[5]武秀昆.出诊空车的原因分析与减少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09):84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