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尤其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为求改变,笔者做了一些探索,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个较为成功的尝试。编演课本剧,让学生获得个人价值认可,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编演课本剧 ; 个人价值认可 ; 兴趣 ;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29-02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化解尴尬的途径之一
大凡在高中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在切身体会着这样一个无奈:语文正在成为“主科中的副科,副科中的主科”。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学习,个中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课没意思”!
职业高中,如何让学生重视语文?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知识和技能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改变应试教育下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到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能够酣畅淋漓的表达和表现自己,自会兴趣盎然。既可学到知识,又能锻炼能力,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编演课本剧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学生编演戏剧有历史渊源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十九世纪末,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天津,就出现了学生编演的揭露“官场丑史”的新戏,此后又出现了反映“戊戌变法”等内容的“时事新戏”。老一辈革命家中如周恩来、邓颖超、廖承志,以及著名的戏剧工作者曹禺、欧阳逸冰等,都是当时学生戏剧演出队伍的中坚力量。“五四运动”爆发后,象牙塔里的学生们走出教室,走上街头,编演了形式多样的时装剧、街头剧等等,这些戏剧演出就像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成为进步青年、革命者抗击黑暗、唤起民众的一件利器。
历史证明,无论是近代戏剧发展史,还是中国近代革命史,学生演剧都是是浓墨重彩的一章,值得后人深思和总结。
三、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也就是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学以致用。
编演课本剧正是在“用”语文。编演课本剧对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学生对原来的文本认知要准确,理解要到位,既要忠实于原来的文本,又要敢于大胆地发挥。学生要把书本文字改编成人物语言、表情动作,将生硬、冰冷的课本知识变为灵活的舞台演出实践。同时,学生还要发散思维、揣摩人物、敢于表演,还要学会协调与配合、交流与沟通……这些都是“用”语文。
四、编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获得个人价值认可,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调动兴趣,主动探知
常態语文课,教师在讲台前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较少,学生更多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现在编演课本剧,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感到新鲜、新奇,尤其是课堂上坐不住的学生更是“蠢蠢欲动”。积极性调动了起来,那一切就好办多了。怎么编?编什么?谁来编?谁来演?怎么演?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直面,去思考,去解决。而知识就是在实践中获得和巩固的,能力就是在实践中养成和强化的。
2.展示特长,提升信心
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是如此。编演课本剧的方式可以给此类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能编则编,能导则导,能演则演,展示特长,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即使参加不了编演,还可以搞搞后勤,当当观众。在确定演员时,可采用学生推荐和自主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发现人才,又可鼓舞斗志。而被选中的学生往往表演水平较高,排练时也特别积极和认真,排练的质量与效果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五、编演的过程及要求
实际操作时要把灵活机动和规范要求结合起来。大概可分为以下几步:
1.激发引导
编演课本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几乎从未接触过,容易产生茫然无措感。教师可从网上搜集一些舞台话剧演出的视频片段,或者是一些喜剧小品演出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摩、模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获得了一些舞台演出的感性知识,进而可以领悟到编演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2.挑選文本
这可以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择范围,提出一些学生可能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所选文本要求情节生动,对话充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高度个性化。为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角色可以略多一些。为不过多影响学校秩序,冲淡正常的教学节奏,篇幅上不宜太长,尽可能选择一幕或一场的故事。
3.阅读文本
要想编好剧本,必须重读课文,吃透课文。要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内心,明确主题思想……总之要做到了然于胸。
4.编写剧本
(1)改编。不过多改动原文,不改动原作的结构安排,基本继承原作的故事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为适合学生舞台演出,可以把时空加以集中,或者增删一些细节、添加一些台词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增强演出效果。总之,可以进行微加工,但要与原作保持一致。
(2)故事新编。虽然不是“面目全非”,但已经对原作“大动干戈”。所保留的往往只是原作的情节架构和人物名称,已经不能等同于原作,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新的作品。由于“与时俱进”,更贴近生活,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演出现场效果往往更佳。
5.排练剧本
排练剧本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安全意识。因为教师不可能全程陪同,所以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避免学生在失去监管时,放任自流,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教师还可以不定时亲临现场,既是鼓励和指导,又是有效监督。
(2)时间保证。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不能因为排练而占用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
(3)场地保证。最好选择一个固定的室内场所,稍微远离教学区,不被别人干扰,也不干扰别人。
6.演出展示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尽可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不可过多增加班级的费用负担。
(2)面向整体,全员参与。如果只是极少数学生参与,编演的意义就不大了。为保证人人参与,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把班级分成2—3个小组,小组内进行编、导、演、道具制作、后勤服务等分工,最后各小组进行比赛。
7.评价反馈
表演后,可以在班上搞一个“颁奖典礼”,由学生点评演员的舞台表现,评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后,教师再总结发言,评论编演的得失,重点是发现亮点,肯定成绩。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编演课本剧就是一种高效的语文实践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在笔者的实践中,许多学生说:“因为课本剧,我喜欢上了语文。”作为语文老师,这是多么动听的肯定与褒奖啊!
【关键词】编演课本剧 ; 个人价值认可 ; 兴趣 ;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29-02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化解尴尬的途径之一
大凡在高中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都在切身体会着这样一个无奈:语文正在成为“主科中的副科,副科中的主科”。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学习,个中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课没意思”!
职业高中,如何让学生重视语文?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笔者认为,应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知识和技能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改变应试教育下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参与到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能够酣畅淋漓的表达和表现自己,自会兴趣盎然。既可学到知识,又能锻炼能力,这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编演课本剧就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学生编演戏剧有历史渊源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十九世纪末,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天津,就出现了学生编演的揭露“官场丑史”的新戏,此后又出现了反映“戊戌变法”等内容的“时事新戏”。老一辈革命家中如周恩来、邓颖超、廖承志,以及著名的戏剧工作者曹禺、欧阳逸冰等,都是当时学生戏剧演出队伍的中坚力量。“五四运动”爆发后,象牙塔里的学生们走出教室,走上街头,编演了形式多样的时装剧、街头剧等等,这些戏剧演出就像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成为进步青年、革命者抗击黑暗、唤起民众的一件利器。
历史证明,无论是近代戏剧发展史,还是中国近代革命史,学生演剧都是是浓墨重彩的一章,值得后人深思和总结。
三、编演课本剧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也就是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学以致用。
编演课本剧正是在“用”语文。编演课本剧对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学生对原来的文本认知要准确,理解要到位,既要忠实于原来的文本,又要敢于大胆地发挥。学生要把书本文字改编成人物语言、表情动作,将生硬、冰冷的课本知识变为灵活的舞台演出实践。同时,学生还要发散思维、揣摩人物、敢于表演,还要学会协调与配合、交流与沟通……这些都是“用”语文。
四、编演课本剧可以让学生获得个人价值认可,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1.调动兴趣,主动探知
常態语文课,教师在讲台前讲,学生在座位上听。因为教学时间紧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较少,学生更多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现在编演课本剧,让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感到新鲜、新奇,尤其是课堂上坐不住的学生更是“蠢蠢欲动”。积极性调动了起来,那一切就好办多了。怎么编?编什么?谁来编?谁来演?怎么演?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直面,去思考,去解决。而知识就是在实践中获得和巩固的,能力就是在实践中养成和强化的。
2.展示特长,提升信心
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是如此。编演课本剧的方式可以给此类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能编则编,能导则导,能演则演,展示特长,发展个性,增强自信。即使参加不了编演,还可以搞搞后勤,当当观众。在确定演员时,可采用学生推荐和自主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发现人才,又可鼓舞斗志。而被选中的学生往往表演水平较高,排练时也特别积极和认真,排练的质量与效果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五、编演的过程及要求
实际操作时要把灵活机动和规范要求结合起来。大概可分为以下几步:
1.激发引导
编演课本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几乎从未接触过,容易产生茫然无措感。教师可从网上搜集一些舞台话剧演出的视频片段,或者是一些喜剧小品演出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摩、模仿,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获得了一些舞台演出的感性知识,进而可以领悟到编演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2.挑選文本
这可以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择范围,提出一些学生可能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讲,所选文本要求情节生动,对话充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高度个性化。为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角色可以略多一些。为不过多影响学校秩序,冲淡正常的教学节奏,篇幅上不宜太长,尽可能选择一幕或一场的故事。
3.阅读文本
要想编好剧本,必须重读课文,吃透课文。要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内心,明确主题思想……总之要做到了然于胸。
4.编写剧本
(1)改编。不过多改动原文,不改动原作的结构安排,基本继承原作的故事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为适合学生舞台演出,可以把时空加以集中,或者增删一些细节、添加一些台词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增强演出效果。总之,可以进行微加工,但要与原作保持一致。
(2)故事新编。虽然不是“面目全非”,但已经对原作“大动干戈”。所保留的往往只是原作的情节架构和人物名称,已经不能等同于原作,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新的作品。由于“与时俱进”,更贴近生活,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演出现场效果往往更佳。
5.排练剧本
排练剧本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安全意识。因为教师不可能全程陪同,所以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避免学生在失去监管时,放任自流,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教师还可以不定时亲临现场,既是鼓励和指导,又是有效监督。
(2)时间保证。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不能因为排练而占用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
(3)场地保证。最好选择一个固定的室内场所,稍微远离教学区,不被别人干扰,也不干扰别人。
6.演出展示
(1)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尽可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不可过多增加班级的费用负担。
(2)面向整体,全员参与。如果只是极少数学生参与,编演的意义就不大了。为保证人人参与,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把班级分成2—3个小组,小组内进行编、导、演、道具制作、后勤服务等分工,最后各小组进行比赛。
7.评价反馈
表演后,可以在班上搞一个“颁奖典礼”,由学生点评演员的舞台表现,评出“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后,教师再总结发言,评论编演的得失,重点是发现亮点,肯定成绩。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编演课本剧就是一种高效的语文实践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在笔者的实践中,许多学生说:“因为课本剧,我喜欢上了语文。”作为语文老师,这是多么动听的肯定与褒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