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历来有突出和减轻两种主张,至今难形成一个共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承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应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亮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或是缺乏个性,千篇一律,或是脱离生活,空洞无物。学生怕写,老师难教,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
众所周知,作文是生活的折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也就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
有许多语文教师面对困境不懈地探索教学的捷径,有许多作文书籍也在嘘作文的“方法”、“窍门”等,但学生并未因此而成为作文高手。作文没有模式,因为生活没有模式,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更没有模式,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经历,造就出来的人却各有不同。我们作文时千万不要照抄照搬所谓优秀作文,尤其不要被那些所谓的高尚品质所诱惑,以为世上的好人都要像他们那样,也只有那样的事迹才称得上好人,在作文中就绞尽脑汁塑他们的脸,编所谓的英雄事迹,突出他们的精神。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去看生活,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要善于观察,一是观察要有目的。自己想写什么就观察什么,切忌随意性和走马观花,什么都看看,结果心中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二是观察要抓住特征。什么东西触动了我,我就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并且还要做出分析、判断,选出其与自己心灵暗合的东西,然后才可以组织和裁剪。
作文不是客观的产物,它是主观思维和情感的结晶。同时,作文是充满个性的,它与人的家庭环境、生活体验、学识修养、年龄阅历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生活是写作的真正源泉,没有生活就不可能写出作文,但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写成作文,尤其是好作文。只有那些让人感动、触发我们写作灵感的东西才算得上是自己的生活。我感觉到了就按我的感觉去写,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不要在乎那些空洞的价值观念和说教,要做到我写我口,我写我心。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
审题、立意、教材、构思、组材、表达、修改都离不开思考,且每一个环节的深入,都是思考的推进。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若缺少了思考,写出的文章就会缺少个性,缺少创意。
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除了生活,还有阅读。一方面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改变只热衷于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和娱乐新闻的阅读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发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当然,仅仅多读还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要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还有一点,需要教师格外注意,那就是评判中的鼓励。作文教学的事实证明,一味挑毛病,是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让学生愿意写。教师不妨改挑错的眼光为欣赏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有一段文字写得佳妙,或者有一句话写得优美生动,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或者这次作文书写工整等,老师都应予以呵护、赞扬、嘉许,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在“老师欣赏我”、“老师期待我”的氛围中获取信心与力量。特别是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068350 河北省丰宁县第三中学)
众所周知,作文是生活的折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也就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
有许多语文教师面对困境不懈地探索教学的捷径,有许多作文书籍也在嘘作文的“方法”、“窍门”等,但学生并未因此而成为作文高手。作文没有模式,因为生活没有模式,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更没有模式,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经历,造就出来的人却各有不同。我们作文时千万不要照抄照搬所谓优秀作文,尤其不要被那些所谓的高尚品质所诱惑,以为世上的好人都要像他们那样,也只有那样的事迹才称得上好人,在作文中就绞尽脑汁塑他们的脸,编所谓的英雄事迹,突出他们的精神。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去看生活,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要善于观察,一是观察要有目的。自己想写什么就观察什么,切忌随意性和走马观花,什么都看看,结果心中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二是观察要抓住特征。什么东西触动了我,我就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并且还要做出分析、判断,选出其与自己心灵暗合的东西,然后才可以组织和裁剪。
作文不是客观的产物,它是主观思维和情感的结晶。同时,作文是充满个性的,它与人的家庭环境、生活体验、学识修养、年龄阅历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生活是写作的真正源泉,没有生活就不可能写出作文,但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写成作文,尤其是好作文。只有那些让人感动、触发我们写作灵感的东西才算得上是自己的生活。我感觉到了就按我的感觉去写,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不要在乎那些空洞的价值观念和说教,要做到我写我口,我写我心。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
审题、立意、教材、构思、组材、表达、修改都离不开思考,且每一个环节的深入,都是思考的推进。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若缺少了思考,写出的文章就会缺少个性,缺少创意。
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除了生活,还有阅读。一方面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改变只热衷于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和娱乐新闻的阅读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发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当然,仅仅多读还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要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还有一点,需要教师格外注意,那就是评判中的鼓励。作文教学的事实证明,一味挑毛病,是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让学生愿意写。教师不妨改挑错的眼光为欣赏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有一段文字写得佳妙,或者有一句话写得优美生动,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或者这次作文书写工整等,老师都应予以呵护、赞扬、嘉许,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在“老师欣赏我”、“老师期待我”的氛围中获取信心与力量。特别是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068350 河北省丰宁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