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写好作文的前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cat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历来有突出和减轻两种主张,至今难形成一个共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承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应是语文学习的一个亮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或是缺乏个性,千篇一律,或是脱离生活,空洞无物。学生怕写,老师难教,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
  众所周知,作文是生活的折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也就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
  有许多语文教师面对困境不懈地探索教学的捷径,有许多作文书籍也在嘘作文的“方法”、“窍门”等,但学生并未因此而成为作文高手。作文没有模式,因为生活没有模式,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更没有模式,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经历,造就出来的人却各有不同。我们作文时千万不要照抄照搬所谓优秀作文,尤其不要被那些所谓的高尚品质所诱惑,以为世上的好人都要像他们那样,也只有那样的事迹才称得上好人,在作文中就绞尽脑汁塑他们的脸,编所谓的英雄事迹,突出他们的精神。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去看生活,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要善于观察,一是观察要有目的。自己想写什么就观察什么,切忌随意性和走马观花,什么都看看,结果心中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二是观察要抓住特征。什么东西触动了我,我就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并且还要做出分析、判断,选出其与自己心灵暗合的东西,然后才可以组织和裁剪。
  作文不是客观的产物,它是主观思维和情感的结晶。同时,作文是充满个性的,它与人的家庭环境、生活体验、学识修养、年龄阅历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生活是写作的真正源泉,没有生活就不可能写出作文,但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写成作文,尤其是好作文。只有那些让人感动、触发我们写作灵感的东西才算得上是自己的生活。我感觉到了就按我的感觉去写,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不要在乎那些空洞的价值观念和说教,要做到我写我口,我写我心。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
  审题、立意、教材、构思、组材、表达、修改都离不开思考,且每一个环节的深入,都是思考的推进。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若缺少了思考,写出的文章就会缺少个性,缺少创意。
  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除了生活,还有阅读。一方面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要博览群书,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改变只热衷于武打小说、言情小说和娱乐新闻的阅读倾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发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当然,仅仅多读还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要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还有一点,需要教师格外注意,那就是评判中的鼓励。作文教学的事实证明,一味挑毛病,是不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而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作文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让学生愿意写。教师不妨改挑错的眼光为欣赏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有一段文字写得佳妙,或者有一句话写得优美生动,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或者这次作文书写工整等,老师都应予以呵护、赞扬、嘉许,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在“老师欣赏我”、“老师期待我”的氛围中获取信心与力量。特别是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068350 河北省丰宁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本世纪,素质教育已经吹响了号角,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作用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更高、更广、更深的素养。    一、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班主任在班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集体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会影
期刊
当一个班级出现过多的后进生时,如不及时做好转化工作,势必会出现“以坏带好”的现象,给班级纪律、班风等带来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社会条件等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缩小后进生的范围呢?从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转后工作的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定后进对象,摸清后进原因    转后工作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班主任首先确定后进生的数量和名
期刊
【镜头一】夏日的公园。长椅上,一对青年夫妇注视着不远处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孩子被脚下的东西绊倒,大哭起来。年轻的母亲马上要去抱孩子,此时,丈夫拉住了她。丈夫:“让他自己爬起来。”妻子:“你真狠心,他肯定摔痛了。”丈夫:“他自己会爬起来的,扶惯了不好,他总想让你扶。”一会儿,孩子止住哭声,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镜头二】2005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六一特别节目
期刊
“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学生写完初稿以后,教师不能包办修改,也不能包办评价,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评自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评自改呢?笔者认为,在教师认真准备的前提下,可按“简要总评——逐条引评——综合评价——自己修改——互改交流”这几个环节进行。  教师课前准备如下:  1、印发和抄写“作文目标”。“作文目标”是在“作前指导”时,教师引导学生依据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对现当代小说阅读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说教学 研究 教学方式    和其他的文学样式相比,小说是最容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一种文体,阅读小说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是人的一种心智活动。
期刊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古诗,有没有新的方法呢?古诗篇幅很简短,只是一两句名话,最多也不过八句。它是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之一。它语言精练,文字优美,每首诗都有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抒发的真情实感。我曾多次思考这一问题,并且做过尝试。现得出一种教法。具体做法如下:  1、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古诗语言精练,往往一字就概括很多内容,含义较为深刻,初学学生很难读懂,需要老师提示和利用注解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道德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感染学生,陶冶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节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 品德修养 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提高学
期刊
“五引同步”,就是指高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紧据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具体条件,紧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语言分析、两语表达(口头语言和笔头文语)能力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心,坚持突出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坚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参与性和自主性,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性,真正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积极、主动、有效的双边合作行为,教师在其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沉闷、死板的局面,以《归园田居》的课堂教学为例,提出通过师生互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激发 互动 归园田居 充满活力    长期以来,教师们在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时,总要强调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随便发问。然而,这种课堂秩序常常会造成“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死板沉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