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景。“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山巨源,投靠司马氏,做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拢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这篇有名的《绝交书》。
【关键词】 嵇康;悲剧
绝交信内容:“讽刺山涛,自明心志,表明自己不愿做官,我最喜欢此绝交书的第三段,嵇康描述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训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岁饰以金镳,食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直接强调自己无能”文中”七不堪,二不可“中,用的都是自贬自污之词,但我感觉这反倒表达出一种自傲自尊自爱的骨气。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对山涛说:不错,出去做官确实可以得到金镳,嘉肴——等荣华富贵,但那代价就是,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因此,他表示宁愿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这里,嵇康没有再做一些抽象的议论,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傲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上看是嵇康的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即写出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正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辞中体会到当时的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绝交书》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借跟山涛绝交,来表达他坚决不和司马氏合作的立场。
但这篇文章真的是要和山涛绝交吗?《晋书,山涛传》:“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临死之前,把嵇绍托付给山涛。我认为嵇康心底还是把山涛当作好朋友的,写绝交信我们可以理解为为了保全山涛的意思,毕竟山涛和嵇康是故友,山涛虽然伤心,但绝不会伤害嵇康,而嵇康给吕巽写了300字绝交信,却为自己被杀埋下了伏笔。
其实光从绝交书字数方面就可以看出嵇康和吕巽,山涛的关系了,嵇康给山涛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绝交书,如果真的要和山涛绝交真的有必要写这么多字的绝交信吗?可见字数上面,嵇康和吕巽关系一般。
吕巽,吕安的哥哥,看上弟媳美色,灌醉吕安的妻子并迷奸得逞,徐氏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吕安将哥哥告知官府,同时把这事也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嵇康。吕巽求嵇康为自己斡旋,嵇康安抚吕安,为自家的名誉考虑,家丑不可外扬。由于嵇康的劝说,吕安撤诉。谁知吕巽忧心把柄操于他人之手,遂反诬告吕安对母不孝。当时的司马氏是以孝治天下的,吕安不孝这是大罪,遂吕安锒铛入狱。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行又遇顶头风”。人倒霉的时候,喝冷水都塞牙。吕安事件成了嵇康被杀的导火索。
作为哥们,嵇康当仁不让为吕安辩护,他拍案而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用简短锋利的语言怒斥吕巽卑鄙无耻,但文字并不粗俗,是一篇骂人不见脏字的文章,为吕安洗刷罪名。
事情闹到了司马昭那里,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卧龙,宜除之,以淳风俗“。司马昭认为天下要到手了,嵇康是要担心的人,这个机会杀嵇康,机不可失。原本一个普通的民事案件,就因为嵇康插手,吕安嵇康双双被叛死刑。
话说嵇康是怎么得罪钟会的,还要从嵇康和吕安的一个爱好说起,嵇康和吕安都痴迷于打铁,一次,钟会来访,时嵇康正在树下打铁,钟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地来了,嵇康依旧打铁,不与其说一句话,钟会起身怏怏离去时,嵇康冷冷问之:“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亦冷冷作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两人间的冷漠如刀光剑影,火星四溅,寒光四射。这一冷,彻底得罪了钟会,这也是终会为什么杀嵇康的原因。
吕安,嵇康被判死刑,冤错与否暂时且不提,但将被告的辩护律师同样判处死刑,在今天看来这是极其荒唐的。但竹林七贤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嵇康之死也就并非偶然。要知道竹林七贤生活的那个年代,再加上钟会对嵇康恨之入骨,钟会抓住司马昭最怕篡位的心思。从表面看是嵇康因绝交信而死,实际上因彼“绝交书”而死。因为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他与当局的不合作思想表露的异常直白。
公元263年,嵇康41岁时,被呀斩首,洛阳三千学生惊闻政府因一件小事竟要初四大名士嵇康,纷纷来求情,嵇康被这一闹,死的更快。不过,嵇康死的很潇洒,神色自若的弹了一曲《广陵散》告别世界。
一代名士悲壮而风流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中国史上多才多艺的才子,就这样死了。两篇绝交信,都说是《与吕长悌绝交书》杀死了嵇康,在我看来,在山涛绝交书时,就预示了嵇康的悲剧。
【关键词】 嵇康;悲剧
绝交信内容:“讽刺山涛,自明心志,表明自己不愿做官,我最喜欢此绝交书的第三段,嵇康描述自己的本性和生活状况,他写了自己极度懒散的一些生活习惯后,使用了一个比喻:“此由禽鹿,少见训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岁饰以金镳,食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直接强调自己无能”文中”七不堪,二不可“中,用的都是自贬自污之词,但我感觉这反倒表达出一种自傲自尊自爱的骨气。作者自比野性未驯之鹿,他对山涛说:不错,出去做官确实可以得到金镳,嘉肴——等荣华富贵,但那代价就是,牺牲掉我最宝贵的东西“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因此,他表示宁愿赴汤蹈火不要这富贵的圈套。这里,嵇康没有再做一些抽象的议论,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傲然正气,大义凛然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恶势力妥协的立场。
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正是魏晋之际政治,思想潮流的一面镜子。《绝交书》直观上看是嵇康的一份全面的自我表白,即写出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他傲岸,倔强的个性。然而,《绝交书》的认识意义并不正于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愤激的言辞中体会到当时的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另一方面,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在士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和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绝交书》中描写的生活旨趣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部分反映出当时社会风貌和思想潮流。借跟山涛绝交,来表达他坚决不和司马氏合作的立场。
但这篇文章真的是要和山涛绝交吗?《晋书,山涛传》:“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临死之前,把嵇绍托付给山涛。我认为嵇康心底还是把山涛当作好朋友的,写绝交信我们可以理解为为了保全山涛的意思,毕竟山涛和嵇康是故友,山涛虽然伤心,但绝不会伤害嵇康,而嵇康给吕巽写了300字绝交信,却为自己被杀埋下了伏笔。
其实光从绝交书字数方面就可以看出嵇康和吕巽,山涛的关系了,嵇康给山涛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绝交书,如果真的要和山涛绝交真的有必要写这么多字的绝交信吗?可见字数上面,嵇康和吕巽关系一般。
吕巽,吕安的哥哥,看上弟媳美色,灌醉吕安的妻子并迷奸得逞,徐氏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吕安将哥哥告知官府,同时把这事也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嵇康。吕巽求嵇康为自己斡旋,嵇康安抚吕安,为自家的名誉考虑,家丑不可外扬。由于嵇康的劝说,吕安撤诉。谁知吕巽忧心把柄操于他人之手,遂反诬告吕安对母不孝。当时的司马氏是以孝治天下的,吕安不孝这是大罪,遂吕安锒铛入狱。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行又遇顶头风”。人倒霉的时候,喝冷水都塞牙。吕安事件成了嵇康被杀的导火索。
作为哥们,嵇康当仁不让为吕安辩护,他拍案而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用简短锋利的语言怒斥吕巽卑鄙无耻,但文字并不粗俗,是一篇骂人不见脏字的文章,为吕安洗刷罪名。
事情闹到了司马昭那里,钟会对司马昭说;“嵇康是卧龙,宜除之,以淳风俗“。司马昭认为天下要到手了,嵇康是要担心的人,这个机会杀嵇康,机不可失。原本一个普通的民事案件,就因为嵇康插手,吕安嵇康双双被叛死刑。
话说嵇康是怎么得罪钟会的,还要从嵇康和吕安的一个爱好说起,嵇康和吕安都痴迷于打铁,一次,钟会来访,时嵇康正在树下打铁,钟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地来了,嵇康依旧打铁,不与其说一句话,钟会起身怏怏离去时,嵇康冷冷问之:“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亦冷冷作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两人间的冷漠如刀光剑影,火星四溅,寒光四射。这一冷,彻底得罪了钟会,这也是终会为什么杀嵇康的原因。
吕安,嵇康被判死刑,冤错与否暂时且不提,但将被告的辩护律师同样判处死刑,在今天看来这是极其荒唐的。但竹林七贤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嵇康之死也就并非偶然。要知道竹林七贤生活的那个年代,再加上钟会对嵇康恨之入骨,钟会抓住司马昭最怕篡位的心思。从表面看是嵇康因绝交信而死,实际上因彼“绝交书”而死。因为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他与当局的不合作思想表露的异常直白。
公元263年,嵇康41岁时,被呀斩首,洛阳三千学生惊闻政府因一件小事竟要初四大名士嵇康,纷纷来求情,嵇康被这一闹,死的更快。不过,嵇康死的很潇洒,神色自若的弹了一曲《广陵散》告别世界。
一代名士悲壮而风流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中国史上多才多艺的才子,就这样死了。两篇绝交信,都说是《与吕长悌绝交书》杀死了嵇康,在我看来,在山涛绝交书时,就预示了嵇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