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韩国、俄罗斯两国留学生对中国跨文化适应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韩国留学生最适应的项目是中国饮食文化,最不适应的项目是中国课堂文化。第二,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较适应,俄罗斯学生最不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关键词:留学生 文化适应 韩国 俄罗斯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迅速发展。韩国、中国、俄罗斯这三国的交流历史悠久,历史上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办学趋势明显,这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最近中华民国共和国教育部的2014年到2016年3年的統计资料,2014年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为337,054名、2015年为397,635名、2016年为442,770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韩国、俄罗斯两国留学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留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本论文旨在研究俄、韩两国留学生中国的文化适应现状,对这个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韩国、俄罗斯学生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帮助韩、俄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
一.研究方法
关于韩国和俄罗斯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的研究方法,选择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法,帮助笔者理解想要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研究目的。另外,参考收集的资料和笔者个人的经验,设计了问卷的题项。问卷总共有2部分。
第一部分是留学生的个人信息部分。第二部分是题目调查,我们从饮食文化、社交文化、孝文化、课堂文化、礼节及谦虚文化五个方面,调查韩国、俄罗斯留学生的中国文化适应情况。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的韩国和俄罗斯留学生。共发放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三.研究发现
1.饮食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20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饮食文化。韩国学生中,20-30分(含20分)的有30人,占100%。那么也就是说这30位韩国学生都比较适应中国饮食文化。
相反,俄罗斯学生中,30分以上(含30分)的有1人,占3.33%。20-30分(含20分)的有19人,占63.33%。10-20分以上的有10人,占33.33%。这说明,大部分的俄罗斯人比较适应中国饮食文化。
总的来看,韩国、俄罗斯留学生都较为适应中国饮食文化。但是比较这两个国家学生,韩国留学生比俄罗斯留学生更适应中国饮食文化。
2.社交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40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社交文化。韩国学生中,40-50分(含40分)的有5人,占16.66%。30-40分的有25人,占83.33%。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不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俄罗斯学生中,40-50分(含40分)的有3人,占10%。30-40分的有27人,占90%。这说明,绝大部分俄罗斯学生不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综合来看,韩国、俄罗斯留学生都不太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3.孝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27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孝文化。韩国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16人,占53.33%。20-27分的有14人,占6.66%。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比较适应中国孝文化。
相反,俄罗斯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18人,占60%。20-27分的有12人,占40%。这说明,大部分的俄罗斯人比较适应中国孝文化。
综合来看,俄罗斯学生和韩国留学生对中国孝文化适应情况差不多。
4.课堂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33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课堂文化。韩国学生中,33-40分(含33分)的有4人,占13.33%。25-33分的有26人,占86.66%。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不适应中国课堂文化。
其次,俄罗斯学生中,33-40分(含33分)的有15人,占50%。25-33分(含25分)的有15人,占50%。那么,大部分的俄罗斯人对中国课堂文化适应得一般。
因此,韩国留学生不适应中国课堂文化。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课堂文化适应得一般。换句话说,韩国留学生比俄罗斯留学生更不适应中国课堂文化。
5.礼节、谦虚文化适应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27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韩国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6人,占20%。20-27分的有24人,占80%。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不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
相反,俄罗斯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17人,占56.66%。20-27分的有13人,占43.33%。那么,大部分的俄罗斯人比较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
总体来说,韩国留学生不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俄罗斯留学生较为适应中国礼节、谦虚的文化。换句话说,尽管俄罗斯学生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比例不高,但是超过了韩国留学生。
以上,本研究了解了韩、俄留学生的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俄罗斯留学生、韩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适应的情况各有问题,都不够理想。本研究由于客观,主观条件有限,在几个方面具有研究限制点:第一,调查对象较少,只有大连外国语大学60名的学生,因此研究结论的应用范围有限;第二,在分析数据时,如果采用图表方式,结果一目了然,就非常方便,也有助于更明确的理解;第三,研究方法比较简单,本论文只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单一。如果增加访谈方式,也许能得出更详细,更准确的结论。为缓和这一点,应该给韩国和俄罗斯学生们多提供与中国朋友接触的机会,并且应该多安排有小组活动比较多的授课、户外活动等能够体验中国文化的课,这样的话,韩国和俄罗斯的学生在中国留学生活当中,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3/t 20150318_186395.html,2015-03-18.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4/t 20160414_238263.html,2016-04-14.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2017-03-1.
[4]Redfield. R. Linton. R. & Herskovits. M. J. 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36, 38, 149-152.
[5]Berry. J. W. Kim. U. Minde. T & Mok. D. Acculturation stress in Canad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6]Oberg. K. Cultural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 23, 337-350.
[7]鄭镇京,梁启民.文化适应论的展开和现状.韩国心理学会杂志:普通,2004,23(1),101-136.
[8]Berry. J. W. Psychology of acculturation: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s moving between culture. In R. Brislin (Ed), Applied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90, 232-253.
[9]Berry. J. W. Immigration,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1997, 46, 5-68.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留学生 文化适应 韩国 俄罗斯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迅速发展。韩国、中国、俄罗斯这三国的交流历史悠久,历史上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中国大学的国际化办学趋势明显,这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最近中华民国共和国教育部的2014年到2016年3年的統计资料,2014年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为337,054名、2015年为397,635名、2016年为442,770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韩国、俄罗斯两国留学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留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本论文旨在研究俄、韩两国留学生中国的文化适应现状,对这个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韩国、俄罗斯学生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帮助韩、俄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
一.研究方法
关于韩国和俄罗斯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的研究方法,选择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法,帮助笔者理解想要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研究目的。另外,参考收集的资料和笔者个人的经验,设计了问卷的题项。问卷总共有2部分。
第一部分是留学生的个人信息部分。第二部分是题目调查,我们从饮食文化、社交文化、孝文化、课堂文化、礼节及谦虚文化五个方面,调查韩国、俄罗斯留学生的中国文化适应情况。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的韩国和俄罗斯留学生。共发放问卷61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三.研究发现
1.饮食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20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饮食文化。韩国学生中,20-30分(含20分)的有30人,占100%。那么也就是说这30位韩国学生都比较适应中国饮食文化。
相反,俄罗斯学生中,30分以上(含30分)的有1人,占3.33%。20-30分(含20分)的有19人,占63.33%。10-20分以上的有10人,占33.33%。这说明,大部分的俄罗斯人比较适应中国饮食文化。
总的来看,韩国、俄罗斯留学生都较为适应中国饮食文化。但是比较这两个国家学生,韩国留学生比俄罗斯留学生更适应中国饮食文化。
2.社交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40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社交文化。韩国学生中,40-50分(含40分)的有5人,占16.66%。30-40分的有25人,占83.33%。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不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俄罗斯学生中,40-50分(含40分)的有3人,占10%。30-40分的有27人,占90%。这说明,绝大部分俄罗斯学生不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综合来看,韩国、俄罗斯留学生都不太适应中国社交文化。
3.孝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27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孝文化。韩国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16人,占53.33%。20-27分的有14人,占6.66%。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比较适应中国孝文化。
相反,俄罗斯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18人,占60%。20-27分的有12人,占40%。这说明,大部分的俄罗斯人比较适应中国孝文化。
综合来看,俄罗斯学生和韩国留学生对中国孝文化适应情况差不多。
4.课堂文化适应情况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33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课堂文化。韩国学生中,33-40分(含33分)的有4人,占13.33%。25-33分的有26人,占86.66%。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不适应中国课堂文化。
其次,俄罗斯学生中,33-40分(含33分)的有15人,占50%。25-33分(含25分)的有15人,占50%。那么,大部分的俄罗斯人对中国课堂文化适应得一般。
因此,韩国留学生不适应中国课堂文化。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课堂文化适应得一般。换句话说,韩国留学生比俄罗斯留学生更不适应中国课堂文化。
5.礼节、谦虚文化适应
本次调查中,分数超过27分以上的话,认为比较好地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韩国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6人,占20%。20-27分的有24人,占80%。这说明,大部分的韩国人不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
相反,俄罗斯学生中,27-35分(含27分)的有17人,占56.66%。20-27分的有13人,占43.33%。那么,大部分的俄罗斯人比较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
总体来说,韩国留学生不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俄罗斯留学生较为适应中国礼节、谦虚的文化。换句话说,尽管俄罗斯学生适应中国礼节、谦虚文化比例不高,但是超过了韩国留学生。
以上,本研究了解了韩、俄留学生的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俄罗斯留学生、韩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适应的情况各有问题,都不够理想。本研究由于客观,主观条件有限,在几个方面具有研究限制点:第一,调查对象较少,只有大连外国语大学60名的学生,因此研究结论的应用范围有限;第二,在分析数据时,如果采用图表方式,结果一目了然,就非常方便,也有助于更明确的理解;第三,研究方法比较简单,本论文只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单一。如果增加访谈方式,也许能得出更详细,更准确的结论。为缓和这一点,应该给韩国和俄罗斯学生们多提供与中国朋友接触的机会,并且应该多安排有小组活动比较多的授课、户外活动等能够体验中国文化的课,这样的话,韩国和俄罗斯的学生在中国留学生活当中,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3/t 20150318_186395.html,2015-03-18.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发布[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4/t 20160414_238263.html,2016-04-14.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2017-03-1.
[4]Redfield. R. Linton. R. & Herskovits. M. J. 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36, 38, 149-152.
[5]Berry. J. W. Kim. U. Minde. T & Mok. D. Acculturation stress in Canad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nadi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85.
[6]Oberg. K. Cultural shock: Adjustment to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Practical Anthropology, 1960, 23, 337-350.
[7]鄭镇京,梁启民.文化适应论的展开和现状.韩国心理学会杂志:普通,2004,23(1),101-136.
[8]Berry. J. W. Psychology of acculturation: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s moving between culture. In R. Brislin (Ed), Applied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90, 232-253.
[9]Berry. J. W. Immigration,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1997, 46, 5-68.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