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知识重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目标定位、课堂角色定位,理解高效课堂的特征.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1教学预案的设计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探求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条件.
我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1根据物理课堂内容研究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架构出新的知识结构
物理思维是一种“模糊”逻辑思维,其严密的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物理事实与概念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研究教材,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切入点、重难点,发掘出新课的知识脉络和认知结构,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设计适合于学生的高效的课堂流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外还要找准新的知识点与STS的衔接点,建立物理课程与STS的联系.新课标明确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体现课程与STS的联系,要求课程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这也是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长远来看,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章节中都体现了这种联系,有的以栏目的形式、有的以插图的形式、有的以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也有以课后习题的形式,教师都应充分把握和利用,把它们有机的融合到物理教学之中.
1.2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如何采取合适的教法让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譬如,学生的物理基础怎样,最近发展区在哪里,要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一句话,备课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学”, 设计好教学的各个学习活动环节以及时间的大致分配.
1.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还得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
教学设计总体得当的前提下,一节好课还需要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来.比如,物理语言的准确精炼,教学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课堂节奏的把握、时间的掌控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物理情境设计、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物理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物理课堂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课堂信息“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2教会学生提问题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2.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2.4适当出一些探究题
设置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讲高中物理难学,在未学习高中物理之前也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难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理之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越难越怕.(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4让学生会学习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个性得到不断地发展,特别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根据波利亚对“怎样解题”的研究,我在物理教学中这样来启示学生:(1)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我画出了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受哪些力作用?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用的公式表达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按这种思路向学生发问,不久很多学生就逐步学会了按这种方式进行自问自答,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波利亚所说的:“一个问句,若屡次有帮助,学生就会注意它,他将会在相似的情景下自问这个问句”.显然,这也符合一般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原则──强化原则.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从过去的“传递→接受”式变成了“提问→回答”式,或简单地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时间,而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
5课后复习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如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要抓住这样几点:描述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共有v0、vt、s、a和t等五个物理量;表征匀变速直线运动特征的是v0和a两个物理量;时间t是自变量,它牵连着s和vt的变化.再通过图线和公式的复习应用,弄清由这五个物理量组成的运动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抓住v0和a这两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这两个物理量.例如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要抓住v0和g这两个不变的量.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利用物理课堂教学,挖掘高中物理的知识内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研究课和探索课,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实践、环境保护教育等,大胆尝试,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新途径.
1教学预案的设计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探求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条件.
我认为物理教师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1根据物理课堂内容研究如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架构出新的知识结构
物理思维是一种“模糊”逻辑思维,其严密的逻辑隐含在错综复杂的物理事实与概念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研究教材,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切入点、重难点,发掘出新课的知识脉络和认知结构,理清教学思路,从而设计适合于学生的高效的课堂流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外还要找准新的知识点与STS的衔接点,建立物理课程与STS的联系.新课标明确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体现课程与STS的联系,要求课程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这也是教学以人为本的体现,长远来看,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章节中都体现了这种联系,有的以栏目的形式、有的以插图的形式、有的以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也有以课后习题的形式,教师都应充分把握和利用,把它们有机的融合到物理教学之中.
1.2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如何采取合适的教法让学生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设计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譬如,学生的物理基础怎样,最近发展区在哪里,要做到心中有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通过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有措施保证;教学过程中如何启发学生、组织学生、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要精心设计;如何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要认真思考确定;如何使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要有渗透的方式.一句话,备课不仅要考虑“怎样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学”, 设计好教学的各个学习活动环节以及时间的大致分配.
1.3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还得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
教学设计总体得当的前提下,一节好课还需要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来.比如,物理语言的准确精炼,教学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课堂节奏的把握、时间的掌控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物理情境设计、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物理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物理课堂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课堂信息“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2教会学生提问题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2.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2.4适当出一些探究题
设置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讲高中物理难学,在未学习高中物理之前也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难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理之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越难越怕.(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4让学生会学习
高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个性得到不断地发展,特别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自主性.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也是现代的教学理念.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根据波利亚对“怎样解题”的研究,我在物理教学中这样来启示学生:(1)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2)根据题目的要求,我画出了其对应的物理图景了吗?(3)物体受哪些力作用?是瞬间效应、时间效应还是空间效应?还是都要考虑?(4)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用的公式表达出来吗?(5)解出的结果有物理意义吗?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吗?按这种思路向学生发问,不久很多学生就逐步学会了按这种方式进行自问自答,解题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正如波利亚所说的:“一个问句,若屡次有帮助,学生就会注意它,他将会在相似的情景下自问这个问句”.显然,这也符合一般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的一个原则──强化原则.所以,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不是从过去的“传递→接受”式变成了“提问→回答”式,或简单地给学生以一定的学习时间,而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适宜的条件.
5课后复习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如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后要抓住这样几点:描述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共有v0、vt、s、a和t等五个物理量;表征匀变速直线运动特征的是v0和a两个物理量;时间t是自变量,它牵连着s和vt的变化.再通过图线和公式的复习应用,弄清由这五个物理量组成的运动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抓住v0和a这两个物理量.在解题中首先要考虑的也是这两个物理量.例如处理竖直上抛运动时,要抓住v0和g这两个不变的量.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之,利用物理课堂教学,挖掘高中物理的知识内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研究课和探索课,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理论实践、环境保护教育等,大胆尝试,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