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圆心,给语文课画一个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o200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说过:上一节语文课,就好比画一个圆。而画好一个圆,就必须找准圆心(课文支点),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就必须找准课文的支点。
  找准课文的支点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从课题的中心词找支点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课题中的中心词是全文的核心,这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全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题的中心词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整体着眼,直奔课文重点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就从课题找支点的。
  我将“绝弦”作为支点,引导学生理解“绝弦”是什么意思?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使学生深入理解“绝弦”的含义,感知文章大意。通过设置从课文中体会知音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的默契和艺术美。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二、抓课文的矛盾处为支点
  有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前后有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由此来设计问题,可激发生疑,共同探究,抓住课文内容的矛盾之处作为教学的支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我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时,在导入的环节,首先出示课文第一段和末尾段让学生读,第一段,父亲和妹妹认为“我”是音乐白痴,拉琴就像是锯床退。末尾段,“我”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通过读第一段和末尾段前后不一致的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啊!他成功了。那么这成功的背后是谁制造了奇迹呢?从而激发学生想了解故事的过程。也自然地引出了老教授这个人物。为理解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从课文内容找支点
  确定课堂教学知识点,可以从课文的内容入手,找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支点。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唯一的听众》这课时,找切入点就跟我不同,他找本课的切入点是:抓住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老人对“我”的呵护、鼓励。学生汇报时以老人的言行为主,辅之是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抓老人三次与我的交谈,感受老教授的关爱和鼓励。抓老人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
  学生在学习老教授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也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我”的心理和行动描写,从而较为清楚地体会老教授的言行给“我”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四、引用名人名言作支点
  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名言作为教学支点,可以为课文内容的出现营造一种氛围,使所讲的内容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如盛新凤老师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导入课文后,出示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赞美卢沟桥的这句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让学生读这句话,领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其他的桥可以和这座桥相比。
  就在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狮子,卢沟桥的狮子仅仅是多吗?这节课咱们就重点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这么多可爱的狮子,在和平、祥和的气氛当中,它们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尊狮子都是栩栩如生,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让学生再读一遍: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无二的桥。
  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记载着一段难以忘记的历史。1937年7月7日,日寇的铁蹄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这潔白的桥栏。一起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学生通过读,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象战争年代里狮子的饱经沧桑。同学们,这些饱经沧桑的卢沟桥的狮子,它们亲眼看到了日寇的凶狠残暴,亲耳听到了这震惊全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它们可是最好的见证啊!让我们再来读读马可波罗说的这句话: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马可.波罗的这句名言,既是这篇课文的切入点,也是整堂课的“支点”。
  通过品悟马可波罗的话的内涵,使学生欣赏了卢沟桥狮子的美丽,还审视评价卢沟桥的沧桑历史和变迁,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加深刻了。
  找准课文的“支点”,关键在于“找准”,准确与否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成功。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透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想  学生是一个自然人,更是一个资源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认识,体验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博采众长,增添智慧之花,并且激发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欲望和竞争意识,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谈体会、说看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语文和生活中涉及到的语文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色彩,使语文课变成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活泼的演练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期刊
多次听不同老师执教小学数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一节课,形式都大同小异。基本环节就是利用教具、模型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然后探究、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问题一:圆柱体切割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观察角度单一。应让学生至少是有能力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探究,全面认识圆柱体的体积探究方法,培养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每位执
期刊
一、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储备  小学生想象的水平主要是由他们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手段,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其质量,充实其数量,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学生表象储备的方法很多,学校的各科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发展想象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阅读、欣赏文艺作品,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自然常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
期刊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  这是我从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由此我想到了细节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处理教育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处理方法方
期刊
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行為习惯、社会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有百分之八十是由習惯来支配的。如果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用。中小学生正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可塑性比较大。在这个阶段里,道德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的教育培养,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会学习”就是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期刊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学,购物、估计和计算时间、确定位置等都与数学有关。可以说,数学在人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成为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更多的领域需要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作為一教育工作者,一个新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提供
期刊
一、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二、原子、离子的认识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是质子质量的1∕1836。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分层运动  (1)分层运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一,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第二,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第一,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
期刊
记录是科学实验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培养幼儿 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自我建构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学习记录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实验活动强调幼儿亲自参加科学实验活动,亲历实验的过程,让孩子们面对事实,向事实发问,与真实接触。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尽心实验验证,用适合自己并便于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进行记录,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期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