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前有一块标牌,上面写道:“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这段话对我感触很深,它非常适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都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程度决定的. 换言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知识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已有认知水平,给学生创造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报出自己的学号.
师:哪名同学的学号能被2整除,请起立,并报号. 哪名同学的学号能被5整除,请起立,并报号.
师: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是什么?换言之,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看哪一位就行?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数,请你举出一些你熟知的数. 大胆猜测一下,如何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号的引入和学生列举生活中熟知的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有效地巩固了旧知. )
片段二
教师写“3”,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判断后,教师在它的末尾分别添上数字,出现“30,301,3010,30101,…”,让学生快速作出判断. 由于数位不断增加,学生要很快作出判断,越来越感到困难.
换角色,请同学们任意报一个多位数,教师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 (教师故意卖关子)
这时学生便产生了好奇: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呢?
师:其实,并不是老师“神”,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它的规律. 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我先不直接告诉大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设计意图:为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 通过教师现场的展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顿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
片段三
1. 将师生比赛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列出来:
75,120,312,1089.
2. 引导观察:
(1)根据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只观察个位,有无特征?应怎样观察呢?
(2)小组合作观察、讨论、交流.
(3)汇报: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规律.
7 + 5 = 12
1 + 2 + 0 = 3
3 + 1 + 2 = 6
1 + 0 + 8 + 9 = 18
(4)提问: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5)验证:同桌间互报两个数,先用计算器验证,再用规律验证.
(6)参照课本,用规范的语言叙述“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板书的设计,为学生发现归纳结论降低了思维坡度.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交流,为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提供了条件. )
二、反 思
1. 激发兴趣想探究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很容易受“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所影响,学生只看个位进行判断. 在学生发现用这种方法判断“不灵”时,通过教师快速判断,学生发现比用计算器判断还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来. 通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归纳,验证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逐步培养了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中,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激趣、设疑、点拨、解惑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观察、讨论、总结、检验、应用、实践、升华,把新知旧知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2. 创设氛围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通过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一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而且是充满信心的. 教师没有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容器”,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凡是学生能自己说的就讓他自己说,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就让他自己去探究,凡是学生能自己总结归纳的就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3. 学生猜测需引领
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猜测的意识,还要注意适时引领、指导猜测的方法,既有效地调节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规律作出了合理猜测,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线索和方法. 这样,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避免了盲目性,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发现,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习过程,更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去体验其习得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报出自己的学号.
师:哪名同学的学号能被2整除,请起立,并报号. 哪名同学的学号能被5整除,请起立,并报号.
师: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是什么?换言之,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看哪一位就行?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数,请你举出一些你熟知的数. 大胆猜测一下,如何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号的引入和学生列举生活中熟知的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有效地巩固了旧知. )
片段二
教师写“3”,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判断后,教师在它的末尾分别添上数字,出现“30,301,3010,30101,…”,让学生快速作出判断. 由于数位不断增加,学生要很快作出判断,越来越感到困难.
换角色,请同学们任意报一个多位数,教师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 (教师故意卖关子)
这时学生便产生了好奇: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呢?
师:其实,并不是老师“神”,而是因为我掌握了它的规律. 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我先不直接告诉大家,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设计意图:为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 通过教师现场的展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顿生想要探究的欲望. )
片段三
1. 将师生比赛中的能被3整除的数列出来:
75,120,312,1089.
2. 引导观察:
(1)根据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只观察个位,有无特征?应怎样观察呢?
(2)小组合作观察、讨论、交流.
(3)汇报: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规律.
7 + 5 = 12
1 + 2 + 0 = 3
3 + 1 + 2 = 6
1 + 0 + 8 + 9 = 18
(4)提问: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什么规律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5)验证:同桌间互报两个数,先用计算器验证,再用规律验证.
(6)参照课本,用规范的语言叙述“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由具体到抽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板书的设计,为学生发现归纳结论降低了思维坡度. 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交流,为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提供了条件. )
二、反 思
1. 激发兴趣想探究
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很容易受“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所影响,学生只看个位进行判断. 在学生发现用这种方法判断“不灵”时,通过教师快速判断,学生发现比用计算器判断还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来. 通过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观察、讨论、归纳,验证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逐步培养了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问题的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中,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激趣、设疑、点拨、解惑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一步步的探索、观察、讨论、总结、检验、应用、实践、升华,把新知旧知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2. 创设氛围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通过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一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而且是充满信心的. 教师没有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容器”,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与氛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凡是学生能自己说的就讓他自己说,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就让他自己去探究,凡是学生能自己总结归纳的就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引导,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3. 学生猜测需引领
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猜测的意识,还要注意适时引领、指导猜测的方法,既有效地调节了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规律作出了合理猜测,从而获得探索知识的线索和方法. 这样,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避免了盲目性,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发现,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习过程,更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去体验其习得的过程,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