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采用了全国统一命制的高考试题.随着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新的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正在试行.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高中课程体系正在建构的基础上,2016年的生物高考试卷从命题机制到考查内容,都具有承前启后、衔接过渡的重大意义.本文对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的试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考查内容和试题特点进行了阐释,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2017年高考的复习教学建议,供广大生物教师参考.
一、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
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明显地突出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总体特征表现为:强化核心知识的深挖与拓展,注重核心概念的辐射;强调理性思维的运用,注重信息的分析解读;回归实验探究设计的本位,注重学科素养的生成;关注社会议题,强调社会责任.结合试题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强化核心知识的深挖与拓展,注重核心概念的辐射
全国卷的考点内容,绝大多数是对基础、主干知识以及核心概念的考查.但是与平时随堂练习不同,高考题更倾向于考查对核心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挖.
例1(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第4题)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评析】该题的正确答案选C.本题是对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合成等知识的考查,难度系数不大.其中C选项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光的类型,该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99页“学科交叉”栏目中提到,这一选项的设置体现了对知识拓展的考查.
无独有偶,2016年全国Ⅱ卷第30题为“(1)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能否作为神经递质?”针对这个问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9页的“知识链接”中提到了神经递质的种类.而在2016年全国Ⅰ卷选择题第4题,考查膜电位的相关知识,D选项发生动作电位回到静息电位的机理是“钠钾泵”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这一点只有对教科书知识做深刻的挖掘分析才能得到.无论是对核心知识的深挖还是拓展均是对教科书核心概念的辐射,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是以大概念和重要概念为基础,主动构建课程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的特点.
2 强调理性思维的运用,注重信息的分析解读
全国卷非选择题仍然较多地选用图表呈现信息,考查对图解、图形和复合型表格的解读、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与综合来解决新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例2(2016年全国Ⅱ卷非选择题第29题)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评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分析.对于坐标图的解读,考生并不陌生.第(3)小题设计精巧,设问方式为:60 ℃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产物量如何变化?有些考生答“增加”,原因是“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不变”.考生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判断出60 ℃条件下,酶变性失活.与其他曲线比较可知60 ℃条件下,产物浓度没有达到最大即还存在大量反应物时,反应终止,因此酶的活性丧失.
第(3)小题是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考查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给予充分的信息描述和限定条件,其设问经常表述为 “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等等.解决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获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改革对学科素养中理性思维的要求提高.
3回归实验探究设计的本位,注重学科素养的生成
实验探究、分析类试题一直是高考题的重点和难点,从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来看,实验探究类试题给人回归之感,其中2016年全国Ⅰ卷表现得尤为强烈.在2016年全国Ⅰ卷中涉及实验探究的题有选择题第3题,非选择题第29、30、32题和选修部分的第39、40题,所占分值共计47分,对实验探究的考查可谓是历年考查之最,真正实现了生物学科回归探究的考查本位.
例3(2016年全国Ⅰ卷非选择题第32题)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已知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试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評析】本题首先考查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概念内涵及其区别.其次考查遗传实验设计,要求考生先进行分析和改进,根据题意写出甲同学实验中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灰雌)、XaXa(黄雌)、XAY(灰雄)、XaY(黄雄),由此可见杂交方式共有4种.其中,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与亲本相同,由(1)可知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而黄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中,子代均为黄体表型,无性状分离,亦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故应考虑采用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的杂交组合.该题取材于教科书中的实验,但更注重遗传实验的分析.对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更能体现新课标对引导学生学科素养生成的导向. 4关注社会议题,强调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关注社会议题并做出理性解释.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生物学问题,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导向,在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试题中有所体现.
例4(2016年全国Ⅰ卷选择题第5题)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以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與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评析】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生态学观点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来进行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所持有的基本观念,考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试题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生物教学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2017年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建议
基于对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的考查方向的分析,2017年高三生物教学应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展开核心概念辐射,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命题对概念的考查表现较为全面、综合.例如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第3题,考查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激素与腺体的关系、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之间的作用等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将重要概念辐射的相关内容整理归纳,以点带面,建构知识体系.另外,高考命题具有选拔性,对核心知识有一定的深挖与拓展.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经常会遇到一些超出课本的拓展知识.根据高考命题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书籍、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内容,把教材中涉及但又没有重点介绍的知识,一定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的形成源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悉、理解并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为自然科学的授业者,生物学科教师更要做好引导者.在生物学的课堂上,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揭示科学规律与现象,培养科学思维与能力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切勿出现只重知识,不重实验的现象.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物学科素养.
4关注热点议题,增强社会责任
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很多涉及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例如转基因食品安全、屠呦呦与青蒿素、环境保护等,这些热点议题也常常作为高考命题的取材背景.因此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辨别伪科学与迷信,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低碳环保、关爱生命等知识,从而建立起在社会责任中的主人翁意识,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
一、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试题特点分析
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明显地突出了对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总体特征表现为:强化核心知识的深挖与拓展,注重核心概念的辐射;强调理性思维的运用,注重信息的分析解读;回归实验探究设计的本位,注重学科素养的生成;关注社会议题,强调社会责任.结合试题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强化核心知识的深挖与拓展,注重核心概念的辐射
全国卷的考点内容,绝大多数是对基础、主干知识以及核心概念的考查.但是与平时随堂练习不同,高考题更倾向于考查对核心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挖.
例1(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第4题)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评析】该题的正确答案选C.本题是对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合成等知识的考查,难度系数不大.其中C选项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光的类型,该内容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99页“学科交叉”栏目中提到,这一选项的设置体现了对知识拓展的考查.
无独有偶,2016年全国Ⅱ卷第30题为“(1)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能否作为神经递质?”针对这个问题,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9页的“知识链接”中提到了神经递质的种类.而在2016年全国Ⅰ卷选择题第4题,考查膜电位的相关知识,D选项发生动作电位回到静息电位的机理是“钠钾泵”驱动的主动运输过程,这一点只有对教科书知识做深刻的挖掘分析才能得到.无论是对核心知识的深挖还是拓展均是对教科书核心概念的辐射,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是以大概念和重要概念为基础,主动构建课程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的特点.
2 强调理性思维的运用,注重信息的分析解读
全国卷非选择题仍然较多地选用图表呈现信息,考查对图解、图形和复合型表格的解读、分析,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与综合来解决新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例2(2016年全国Ⅱ卷非选择题第29题)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评析】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分析.对于坐标图的解读,考生并不陌生.第(3)小题设计精巧,设问方式为:60 ℃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产物量如何变化?有些考生答“增加”,原因是“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不变”.考生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判断出60 ℃条件下,酶变性失活.与其他曲线比较可知60 ℃条件下,产物浓度没有达到最大即还存在大量反应物时,反应终止,因此酶的活性丧失.
第(3)小题是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考查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给予充分的信息描述和限定条件,其设问经常表述为 “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等等.解决这类试题要求考生获取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改革对学科素养中理性思维的要求提高.
3回归实验探究设计的本位,注重学科素养的生成
实验探究、分析类试题一直是高考题的重点和难点,从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来看,实验探究类试题给人回归之感,其中2016年全国Ⅰ卷表现得尤为强烈.在2016年全国Ⅰ卷中涉及实验探究的题有选择题第3题,非选择题第29、30、32题和选修部分的第39、40题,所占分值共计47分,对实验探究的考查可谓是历年考查之最,真正实现了生物学科回归探究的考查本位.
例3(2016年全国Ⅰ卷非选择题第32题)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已知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试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評析】本题首先考查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概念内涵及其区别.其次考查遗传实验设计,要求考生先进行分析和改进,根据题意写出甲同学实验中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灰雌)、XaXa(黄雌)、XAY(灰雄)、XaY(黄雄),由此可见杂交方式共有4种.其中,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与亲本相同,由(1)可知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而黄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中,子代均为黄体表型,无性状分离,亦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故应考虑采用灰体雌蝇与灰体雄蝇、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的杂交组合.该题取材于教科书中的实验,但更注重遗传实验的分析.对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更能体现新课标对引导学生学科素养生成的导向. 4关注社会议题,强调社会责任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关注社会议题并做出理性解释.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的生物学问题,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导向,在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试题中有所体现.
例4(2016年全国Ⅰ卷选择题第5题)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以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與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评析】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生态学观点的理解,又考查了学生运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来进行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所持有的基本观念,考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试题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生物教学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2017年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建议
基于对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的考查方向的分析,2017年高三生物教学应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展开核心概念辐射,构建知识体系
高考命题对概念的考查表现较为全面、综合.例如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第3题,考查激素分泌的影响因素、激素与腺体的关系、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之间的作用等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将重要概念辐射的相关内容整理归纳,以点带面,建构知识体系.另外,高考命题具有选拔性,对核心知识有一定的深挖与拓展.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课,经常会遇到一些超出课本的拓展知识.根据高考命题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书籍、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内容,把教材中涉及但又没有重点介绍的知识,一定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的形成源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悉、理解并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为自然科学的授业者,生物学科教师更要做好引导者.在生物学的课堂上,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揭示科学规律与现象,培养科学思维与能力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切勿出现只重知识,不重实验的现象.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物学科素养.
4关注热点议题,增强社会责任
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很多涉及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例如转基因食品安全、屠呦呦与青蒿素、环境保护等,这些热点议题也常常作为高考命题的取材背景.因此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辨别伪科学与迷信,并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低碳环保、关爱生命等知识,从而建立起在社会责任中的主人翁意识,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