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年数垂钓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钓鱼雅称垂钓。自古以来,垂钓就是华夏民族一种休逸养生的文体活动。您看,在那绿树成荫的河边湖畔,选一幽静之处席地而坐,手持钓竿,稳坐“钓鱼台”,专候鱼儿上钩。此时此刻,全神贯注于浮漂的动静,兼之清风拂面,好不心旷神怡,一身疲劳都被荡漾涟漪的碧波消除殆尽。颐养天年,当垂钓莫属。
   垂钓自古多长寿。周朝的姜子牙80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直到97岁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与他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有关。东汉的严光、唐朝的张志和、宋朝的陆游、清朝的朱彝尊等垂钓爱好者都是活到80多岁。在历代文人笔下的那些无名渔翁,更不乏长寿者。如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八十沧州一老翁,良夜明月收钓筒”;“雪色髭须一老翁,晨开短掉拨长空”……
   垂钓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它不仅使人们生活充满乐趣,而且对增强体质、增进心身健康都有极大之功效,尤其对老年人更是一项有益的户外活动。“要使身体好,常往湖边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这是人们经过长期垂钓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名言。
   垂钓是在人鱼戏逗中进行,情趣横生,其乐无穷。人诱鱼,鱼戏饵,鱼漂颤动,传达真假“信息”,沟通人与鱼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鱼戏逗的情景,是其他运动不可比拟的精神享受。垂钓总是在江河、湖海或水库、池塘之滨进行,这些地方空气新鲜,环境幽静,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垂钓者置身其境,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清风,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空气。展现在钓者眼前的是秀丽的山川草木,碧水蓝天,白帆点点,水鸟竞飞;或是茂林修竹,野花遍地,杂草丛生。有的钓区,但见白杨参天,岸柳低垂,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时而水平如镜,时而微波粼粼,诗情画意,使你感到心旷神怡,徐徐地净化和陶冶着自己的情思。特别是当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儿被钓上来后,会使人欣喜万分,心中的快乐难以言表。正如诗云:“吃鱼哪有钓鱼乐,乐在其中没法说;陶冶情操百日钓,老叟持竿真快活。”什么烦恼不快,完全被欢蹦乱跳的鱼儿抖掉了。
   垂钓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手脑并用,动静兼备的体育活动,很适合老年朋友。而钓者肩背篓,手操竿,步出郊外三五里或骑车远钓,本身就是一种较好的体育活动称钓前运动。加之,垂钓之际,眼、脑、神专注于水面浮漂的一抖一动之中,此时一小部分脑神经在运动,大部分在休息,这就起到了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
   从垂钓姿势上说,时而站立,时而坐蹲,时而走动,时而又振臂投竿,这就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时可以存养元气,松弛肌肉,动则可以舒筋活血。如此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使人体内脏、筋脉及肢体得到锻炼,增强了体质。有一高寿老叟曾说:“活到九十九,精神仍抖擞。愿为执竿叟,风雨不知愁。”可见垂钓确是颐养天年得长寿的好方式。
   钓翁之意不在鱼。凡垂钓者,不管钓多钓少,总是情趣盎然,乐此不疲。让我们走出狭小的天地,涉足郊外,去“垂钓”人生的乐趣吧!
其他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观看枪击等暴力场面将使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提高一倍,暴力为也会传染。  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厄尔领导的科研小组对1500名处于相似环境中的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暴力在社会上的传播方式与疾病的传播相似,暴力行为也可以在人群中“传染”。在为期5年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将1500名青少年分为了两组,他们之间惟一的区别是:一组青少年曾经目睹
期刊
在平房没有改造成楼房之前,我们的大院里曾经住了七八户人家。小李与妻子小韩结婚后,两人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急了就打,虽说是打,也不过是你推我一把,我挠你一下,但结果总是引来一群好心劝解的邻居。小韩看来的人越多,她的声音就越高,拿东西扔向丈夫的频率也越高,甚至出手也越狠。  有一次,两人不知为什么又闹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礼拜天的缘故,小李的家门口一下子聚了好多的人,小韩一看来了这么多人,疯
期刊
我所居住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也有“搭伴养老”现象,和很多事情一样,“搭伴养老”也有它的两面性。有的人利用它欺骗感情,诈骗财产,而更多的人是想通过它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  有人认为,“搭伴养老”是一件难堪的事,有悖于已丧老伴的感情,甚至认为不道德。虽然我已经年近古稀,但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只要你不是恶意骗取对方什么,而是真正情投意合,对双方负责,就可以选择“搭伴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心里感觉幸
期刊
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需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让孩子认识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没有变。    ——“爸爸怎么老是不回来?”  女儿洋洋8岁那年,我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内疚却又坚决地告诉我,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在经历过几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最终和他分手了。我们商定,女儿跟我生活。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提出暂时不把离婚
期刊
前言:“搭伴养老”是一种不成文的、无法可依的婚姻方式,无论怎样定位,它都确实存在着。所谓“搭伴养老”就是独身老年男女不进行婚姻登记,当事人自愿结合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往往是好则合,不好则分。晚年经历一段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是轻松还是无奈?  选择“搭伴养老”的原因很多:嫌结婚程序麻烦,财产问题太敏感,婚后相处不好说,儿女阻拦情不愿……可以这样说,“搭伴养老”是当事人多方权衡后的一种选择和妥
期刊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老年婚姻问题的确不能再等闲视之。据国家有关部门数字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2亿(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其中因丧偶、未婚、离婚而独身的约有3500万人,男性约为1100万人,女性约为2400万人。在3500万人中,离婚者约为100万人,丧偶者约3360万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近30%。  这一组数字表明,老年人婚姻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
期刊
家庭条件还不错的阿华患了胃癌,在省城得到确诊后,家人把她送到了北京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从发病到确诊,再到去北京,家里人一直没有把病情的真相告诉她,只跟她说是恶性的炎症,在京治疗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健康。这也许对她的治疗会好一些,至少她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康复信心对一个癌症患者来说太重要了。  住在同病房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她看到阿华的家人瞒着阿华病情,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每次阿华吃
期刊
婚姻不但是爱情的结果,也是责任的结合;当一对新人携手进入婚姻殿堂起,责任就将双方牢牢地约束在一起,共同享受幸福的甜蜜,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共同去面对今后生活的艰辛,而这些责任的保护者是法律。如果你不能担负起这些责任,这个家庭就是一个不完美的。  “搭伴养老”的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某种需求而产生的,其实质就是不愿意承担婚姻家庭的责任,甚至对同居者也不承担什么责任,双方都是为了自身的眼前
期刊
我是一位大学生,现在时常感到生活空虚无聊,觉得生活里没有什么可使自己留恋的东西。特别是想起以前的一些人和事,想起那些人曾经那样地对待过自己,就会顿生恨意,甚至总想报复他们一下。比如我的表姐,当我住在奶奶家的那段日子里,她对我非常不友好、不尊重,挑拨其他人和我的关系。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她的种种恶劣行径。有一次我回奶奶家,我给所有的人都买了礼物,并当场奉送,惟独没有表姐的,弄得她异常尴尬,而我却有一
期刊
从古到今,有很多人用他们优美的文字称赞过教师,有人说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把他们比做永远不知疲倦的“春蚕”和无私无畏的“蜡烛”……然而,我们可敬可亲的教师们,在这些荣誉和赞美面前,心底里其实有股说不出的酸楚,近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老师挺住了,他们积极地将压力化为动力,继续耕耘在教学领域;但也有不少教师自己无法调节心理偏差而选择了体罚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