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生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給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当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而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字,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如在一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让人越来越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北丁集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和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全面转变教学的理念,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教学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把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语文阅读的
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和工具,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学生仅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授是很难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的,所以一定要通过数学阅读,做好与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和发展自己的数学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学会数学中有关概念、规则的数学表达,数学符号的运用,数学形式的书写,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强调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有效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关注学生需求,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话题新颖、时代感强的语言材料,通
摘 要:通过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能够激发大学生热爱学习、敬重生命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理论入耳、入脑,又入心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 人文向度 生命意蕴 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  一、导入“设境置悬”,激发阅读兴趣,“走近”文本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生动的“开课”,能创设美妙的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主体有种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较快地进入角色,“走近”文本。  1.在配乐朗读中“走近”文本  动听的音乐,美妙的声音能营造良好的氛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社会变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交流,人才的流动,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也使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口语”,“汉语规范化”以及实用文显得更为重要。例如作为传递经济信息的广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救活企业、促销产品、帮助消费者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这样的事例已屡见不鲜。经济合同在促使双方承担责任与义务时,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书写格式
教育家村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复习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领着学生对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重复,没有新意,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疲劳、厌倦。只有不断地创设生动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构建知识。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情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将老师当作可信赖的朋友,才会将老师的教诲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我要求,愉快地接受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缔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进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教育作用,应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努力目标。近来认真阅读教育名家魏书生写的《学生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漫谈》,更有这样的感受。  一、教师要满怀爱心  1.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同时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试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方面作一点初步探索。    一、“引”之有路,主动质疑    培根曾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程教学要求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同时,班主任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沟通技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和利用班干部和通过主题班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改 班主任 工作技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班主任作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