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物·树理·用理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識物”、“树理”、“用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识物”阶段,要力求严谨。实验与观察虽谈不上科学研究,但需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和精神。“树理”阶段应力求“精讲”,而“用理”阶段则突出“多练”。在课堂上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尽量地动脑想,动口说和动手做,基本上做到当堂学的知识当堂消化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学习劳动的价值,经常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规律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一般要经历两次认识上的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必须通过“识物”、“树理”、“用理”诸阶段,这实际上反映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
  
  1 观察与实验——“识物”
  初中生学习物理是以“物”明“理”的。他们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年纪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更缺少实践经验,因此,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存在着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困难,这就必须借助实践去补偿。通过实验,重现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导出规律。例如,初中学生虽然天天生活在大气之中,但是对大气有没有压强存在,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是不太知道的。如能在课堂上成功地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就会使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使他们对大气压强的存在有一定的数值观念,印象将是十分深刻的,这样学生就会掌握大气压的概念。因此,观察与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紧紧抓住具体之“物”和与之对应的抽象之“理”的对应关系,以准确而明晰地提示“物”中之“理”。
  
  2 思维加工——“树理”
  “识物”过程中观察到的种种物理现象,其主要和次要、明显和隐蔽、本质和非本质的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为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就要把获得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区分开现象和本质,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并阐明其物理意义和应用范围。这就是“树理”阶段。教师每教学一个概念和规律,都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联想,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运动的物体,在动力停止作用后,还要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这是通常观察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动力停止作用后,物体还要继续运动”。由此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这种现象的非本质一面是“动力停止作用后,物体总要停下来”。由此往往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实际上物体停下来并不是停止动力的作用的结果,而是物体受到阻力的作用这一隐蔽因素造成的,这个隐蔽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以至于干扰了抽象思维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在讲解概念和规律时,抽象过程是万万不能忽略的。忽略了抽象过程,就等于没有讲清楚概念和规律,以致造成学生使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
  
  3 学以致用——“用理”“树理”之后,学生即便是理解了,也往往理解得比较肤浅;或者注意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忽略了问题的另一方面。这时,要想让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加深一些,就必须针对他们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典型习题,让学生在想当然的解答过程中把问题暴露出来,然后用事实让学生恍然大悟,再启发学生悟出其中道理,给学生造成强烈印象,经久不忘,这就是“用理”阶段。例如,在学了串并联电路之后,可出示如图l的电灯连接图,让学生分析三灯怎样连接,有的同学会说“短路”,有的说“串联”,有的不知从何下手。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在图上寻找并标出A和B、C和D是等效的.如图2,从而画出如图3的等效电路,对三灯并联的理解茅塞顿开,加深了同学们对串联电路的识别;受益匪浅。
  
  
  总之,“识物”、“树理”、“用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识物”阶段,要力求严谨。实验与观察虽谈不上科学研究,但需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和精神。“树理”阶段应力求“精讲”,而“用理”阶段则突出“多练”。在课堂上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尽量地动脑想,动口说和动手做,基本上做到当堂学的知识当堂消化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自己学习劳动的价值,经常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收稿日期:2008-03-02
其他文献
【摘要】 只有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的时候,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游戏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最好方法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注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游戏法教学    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了,但不少语文教师仍不辞辛苦,课堂上重三倒四地讲,唯恐学生听得不清,记得不深。然而,一
期刊
【摘要】 对课文这种书面语言,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声音媒介,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使学生全面、立体化地感受。“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去实施,去贯彻。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对于一个教语文的新教师来讲,我在语文教学中磕磕碰碰,不断寻找语文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小发现提出来,希望把这点感受与各位同仁共勉。  现在我们
期刊
【摘要】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中国轻纺城柯桥”是外国商人云集之地,有着丰厚的学习英语的资源。利用轻纺城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学习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与外国人沟通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实际生活;动机;兴趣;良性循环    1 学以致用
期刊
【摘要】 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显语文本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确处理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从生活中来,到语文中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会想象,学会表达,享受语文学习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体悟语文因生活而具体形象,生活因语文而妙趣横生。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这句话揭示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的,生活为语文学习
期刊
【摘要】 开展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合理的运用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探索求解心理的形成,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再学习中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  【关键词】 数学实验;意义;特点;规律;基本环节    提起实验,我们很容易会联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说到数学实验,都会表现出茫然与困惑。那么,何谓数学实验?为何要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教学有何特点?
期刊
【摘要】 阮籍的“仕途之旅”,或者说是与政治的“结缘”,造就出一个一生受政治羁绊、影响的文人。他的隽才,他的傲然,他的不羁,他的软弱,导引着他在“无序的黑暗”中摇摇晃晃地走来,又摇摇晃晃地离去。直到死也没有真正真实而独立地活过。  【关键词】 东晋;阮籍;政治;生活;精神    孤独是什么?孤独是产于四川的奇兽,孤独是特立独行,孤独是一个人徘徊在不知名的路口,孤独是一棵苍松在华山顶峰的张望,孤独是
期刊
【摘要】 通过渗透建模思想来构建新课堂无疑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体会,从理论及实践上阐述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及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构建;改革;建模思想;创新思维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数学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他是否的建立度应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培养这种能力,鼓励他们
期刊
【摘要】 高考作为一种比较典型的甄别、选拔考试,对历史教学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站在国家民族兴亡的高度,以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转变观念,认真落实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展望    今年是江苏普通类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三个年头,随着课程改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使用scanf函数常出现的诸多问题,具体示例给出解决办法,目的在于使得初学者能够正确使用有效地scanf函数。  【关键词】 scanf函数;常见问题     scanf函数是C语言中最常用的输入函数,但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出现错误或得不到预想的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看到学生对此感到困惑,现将常见问题归结如下并给予解析,目的在于帮助初学者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scanf函数。  
期刊
【摘要】 对于探索某一个量最大、最小的问题,利用函数思想是首选的方法,可以设置适当的变量,所求的量用它来表示,从而用函数的最大最小来求。这种问题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题目中出现较多。利用函数关系式求最值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周长最小,面积最大材料最省,效益最好等等,往往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函数关系式,通过求函数的最值来解决。  【关键词】 数学;探索型问题;例题;精讲    1 内容综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