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84-01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激发兴趣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因画而更精彩,也使画因文章而更完美。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某杂志社的主编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培养兴趣阶段。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了达到这一步,我认为,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3.巩固兴趣阶段。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二、在运用中升华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三、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充分地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在哪些方面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保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布置任务。一般上课之初,我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4.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激发兴趣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因画而更精彩,也使画因文章而更完美。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某杂志社的主编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培养兴趣阶段。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了达到这一步,我认为,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3.巩固兴趣阶段。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二、在运用中升华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三、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充分地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在哪些方面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保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布置任务。一般上课之初,我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4.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