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召开《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起草工作动员会以来,沿江各省市都在积极争取,将本地区的发展纳入到这一新的国家战略之中。
尽管长江横贯东西,将沿岸的十余个省市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其中很多省市的经济往来并不密切。相反,由于产业类同,这些城市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关系。
“现在的长江经济带是分段的,不是连续的。要把整体潜力发挥出来,就必须把它的‘经络’打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
作为国内较早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肖金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认为,不能简单将长江视为一条水上运输线,而是要充分利用长江沿线,特别是上中游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口密集、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打造一条具有活力的产业密集带。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上下游要加强协作,破除壁垒,让各种生产要素在长江流域自由流动。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开始,国家提出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并将它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后面的背景是什么?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是富庶之地,也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地。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该流域中上游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新一届政府有一个新的思路,就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把中上游也发展起来。
因为从整个国土空间来看,西部地区有大量国土不太适宜人类居住,即使有再大的投入,也未必能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在长江的干支流,是有条件的。在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在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加快发展,东部带动中西部,从而使长江流域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区域。
其次,之前我们搞开放主要在沿海,东部港口有区位优势,所以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未来的开放将是双向开放,长江经济带将延伸到云南,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长江经济带将成为太平洋连接印度洋的纽带,也要向西开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系,将成为太平洋连接大西洋的纽带。
此外,还有利于推进城镇化。中央提出三个亿人口的目标,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出来,转移到哪里去?有产业的地方才有工作岗位,农民进城才能找到工作,但不能所有的人都去东南沿海。长江沿岸就是一个理想的区域,这里不仅有很多大城市,比如上海、武汉、重庆,而且沿江还有很多中小城市,发展的潜力很大,可以聚集产业,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除了长江经济带以外,国家还提出了丝路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区域经济概念。与其他区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优势在哪里?
肖金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地空间等条件。从全国的空间格局来看,西南地区雨量充沛,但缺乏空间,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建设。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戈壁滩、沙漠为主,降水量少,有些地方生存都很困难。东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土地肥沃,但是很多城市是资源型城市,开采时间很长,资源面临枯竭,再加上原来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很多体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所以也很难在短期内把潜力发挥出来。
相对而言,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最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是一直在率先发展沿海。先是珠三角,再是长三角,现在是环渤海,从南向北转移。为什么?因为投资者最在意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要素成本提高了,产业就会朝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所以现在北有环渤海经济圈,南有长江经济带,这是两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长江经济带和别的区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能把东、中、西部连接在一起,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依托欧亚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连接,向西走向大西洋、向南奔向印度洋,实现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有哪些制约因素阻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包括九省二市,范围很大,十一个省市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产业向本省聚集。但是,经济带作为一个区域需要合作共赢,需要一体化发展。如果没有合作,发展过程很难顺畅。比如航运,各省市都希望把自己港口的地位提高,都希望船停靠在自己的港口,这体现出各省市还是在考虑自身的发展。
我们需要在港口一体化建设上下功夫,使货物的流通更顺畅,降低物流成本,我认为这是第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第二个障碍是长江上游干支流的一些地方不太适合人类居住,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万劫不复。现在那里居住了很多人,环境压力已经很大。我们应尽量让当地居民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但这也面临很多问题,一是他们不愿意出来,二是下游的地方政府能不能接纳他们。
第三个障碍是沿江两岸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有些地方难以集聚产业,难以集聚人口,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地方往往财政收入水平比较低。只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才能聚集产业,有了产业才能聚集人口。
中国新闻周刊:行政壁垒一直被认为是区域合作最大障碍。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该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肖金成: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还是需要一个中央层面的协调机构。像西部大开发有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东北振兴有东北振兴办公室。
区域合作不能仅靠文件,需要上一级来推动,否则几十年可能也没有太多进展。当然这个机构可以是临时的,完成历史使命后,可以撤销,不一定成为常设的机构。
协调机构成立后,需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大家按照规划去做。谁也不能搞新的壁垒,这样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有很好的效果。
中国新闻周刊:为了把长江建成黄金水道,国家提出建设综合立体的交通走廊。黄金水道的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肖金成:过去长江流域主要靠水运,但中上游有些三、四级航道,影响运输的效率。三峡大坝的建成,极大改善了上游航运条件,但由于运量的激增已经使其成为航运的瓶颈,很多船到三峡大坝要等好几天。解决三峡翻坝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港口建设方面,沿江很多城市都计划扩建港口,但船不会每个港口都停靠,因为货物有目的地。所以哪些城市建大港,哪些建小港,需要统筹规划。
我去泸州考察过几次,他们非常重视港口建设,希望提升泸州港的地位,使其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港口。
但仅仅想通过转运其他地区的货物,而本地产业比较薄弱,很难建成大港。因为航运公司的选择性很强。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大货运总量。所以,港口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要协调起来。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长江中游的大城市,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该如何定位?
肖金成:作为长江大港,无论铁路、港口、航空,还是产业,武汉的基础都比较好。武汉市人口也很多,我们希望它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产业链条向周边延伸,带动周围的城市,不能搞一市独大。
武汉周边有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比如上游的荆州、宜昌,城市规模都不大,尤其荆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汉朝就已经颇具规模,但现在城市规模较小。所以未来一定要支持这些城市,加快发展这些规模不大但条件非常好的城市,使其能集聚产业和人口。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称,南京市正在积极争取长江航运中心的定位。另外,关于南京长江大桥对航运的影响也有很多争议。
肖金成:南京过去总是和上海绑在一起的,两个城市离得很近。船舶到南京,就一定走到上海,上游的船不可能到南京,就折回去不往前行了,所以南京的地位比较尴尬。
南京本身产业很发达,尤其周边地区很多货物都会在南京装船、卸货,货物吞吐量很大,所以没必要争这个地位。要航运中心的帽子,意义不大,关键还是要看货物吞吐量。
此外,南京长江大桥的确影响大型货轮通往长江中上游地区。但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涉及南京长江大桥,还牵涉上游的很多大桥。你把南京长江大桥抬高了,其他桥不改也不行。我认为船舶标准化也可能解决桥梁影响通航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沿岸的很多城市都提出要加快发展。那么,哪些城市该优先发展?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城市不可能都成为经济增长极。地方太大了,培育不起来,培育一个深圳、一个浦东是可以的,培育一个省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增长极不可能是全流域的所有城市,而是在长江经济带上选几个条件比较好、有条件成为大城市的中小城市,支持其集聚产业和人口,所以选择几个点培育,使其尽快发展起来。至于增长极选择在哪里,要看哪些地方条件比较好、有潜力、具有带动作用。
上海、武汉、重庆、成都都存在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长江中上游总体上发展比较滞后,但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规模较大,容易出现大城市病。
但另一方面,大量地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吸引集聚人口能力不足。江苏的南通、镇江,安徽的芜湖、安庆,湖北的黄石、荆州、宜昌,江西的九江,湖南的岳阳,四川的泸州都在长江边上,其条件跟武汉、重庆差不多。还有支流上的城市如上饶、襄阳、衡阳、合川、内江、遵义、昭通、毕节等,都有条件发展成为大城市。
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如果中上游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提高到和下游差不多的水平,那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实习生刘宇航对本文亦有贡献)
尽管长江横贯东西,将沿岸的十余个省市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其中很多省市的经济往来并不密切。相反,由于产业类同,这些城市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关系。
“现在的长江经济带是分段的,不是连续的。要把整体潜力发挥出来,就必须把它的‘经络’打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
作为国内较早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专家,肖金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认为,不能简单将长江视为一条水上运输线,而是要充分利用长江沿线,特别是上中游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口密集、运输成本低的优势,打造一条具有活力的产业密集带。
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上下游要加强协作,破除壁垒,让各种生产要素在长江流域自由流动。
长江流域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开始,国家提出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并将它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后面的背景是什么?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是富庶之地,也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地。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该流域中上游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新一届政府有一个新的思路,就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把中上游也发展起来。
因为从整个国土空间来看,西部地区有大量国土不太适宜人类居住,即使有再大的投入,也未必能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在长江的干支流,是有条件的。在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在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加快发展,东部带动中西部,从而使长江流域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区域。
其次,之前我们搞开放主要在沿海,东部港口有区位优势,所以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未来的开放将是双向开放,长江经济带将延伸到云南,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长江经济带将成为太平洋连接印度洋的纽带,也要向西开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联系,将成为太平洋连接大西洋的纽带。
此外,还有利于推进城镇化。中央提出三个亿人口的目标,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出来,转移到哪里去?有产业的地方才有工作岗位,农民进城才能找到工作,但不能所有的人都去东南沿海。长江沿岸就是一个理想的区域,这里不仅有很多大城市,比如上海、武汉、重庆,而且沿江还有很多中小城市,发展的潜力很大,可以聚集产业,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除了长江经济带以外,国家还提出了丝路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区域经济概念。与其他区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优势在哪里?
肖金成: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生态环境、水资源、土地空间等条件。从全国的空间格局来看,西南地区雨量充沛,但缺乏空间,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建设。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戈壁滩、沙漠为主,降水量少,有些地方生存都很困难。东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土地肥沃,但是很多城市是资源型城市,开采时间很长,资源面临枯竭,再加上原来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很多体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所以也很难在短期内把潜力发挥出来。
相对而言,沿海地区的区位条件最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是一直在率先发展沿海。先是珠三角,再是长三角,现在是环渤海,从南向北转移。为什么?因为投资者最在意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要素成本提高了,产业就会朝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所以现在北有环渤海经济圈,南有长江经济带,这是两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长江经济带和别的区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能把东、中、西部连接在一起,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依托欧亚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连接,向西走向大西洋、向南奔向印度洋,实现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
港口建设要与产业布局相协调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有哪些制约因素阻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包括九省二市,范围很大,十一个省市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都希望产业向本省聚集。但是,经济带作为一个区域需要合作共赢,需要一体化发展。如果没有合作,发展过程很难顺畅。比如航运,各省市都希望把自己港口的地位提高,都希望船停靠在自己的港口,这体现出各省市还是在考虑自身的发展。
我们需要在港口一体化建设上下功夫,使货物的流通更顺畅,降低物流成本,我认为这是第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第二个障碍是长江上游干支流的一些地方不太适合人类居住,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万劫不复。现在那里居住了很多人,环境压力已经很大。我们应尽量让当地居民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去。但这也面临很多问题,一是他们不愿意出来,二是下游的地方政府能不能接纳他们。
第三个障碍是沿江两岸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有些地方难以集聚产业,难以集聚人口,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这些地方往往财政收入水平比较低。只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才能聚集产业,有了产业才能聚集人口。
中国新闻周刊:行政壁垒一直被认为是区域合作最大障碍。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该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肖金成: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还是需要一个中央层面的协调机构。像西部大开发有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东北振兴有东北振兴办公室。
区域合作不能仅靠文件,需要上一级来推动,否则几十年可能也没有太多进展。当然这个机构可以是临时的,完成历史使命后,可以撤销,不一定成为常设的机构。
协调机构成立后,需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大家按照规划去做。谁也不能搞新的壁垒,这样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有很好的效果。
中国新闻周刊:为了把长江建成黄金水道,国家提出建设综合立体的交通走廊。黄金水道的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肖金成:过去长江流域主要靠水运,但中上游有些三、四级航道,影响运输的效率。三峡大坝的建成,极大改善了上游航运条件,但由于运量的激增已经使其成为航运的瓶颈,很多船到三峡大坝要等好几天。解决三峡翻坝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在港口建设方面,沿江很多城市都计划扩建港口,但船不会每个港口都停靠,因为货物有目的地。所以哪些城市建大港,哪些建小港,需要统筹规划。
我去泸州考察过几次,他们非常重视港口建设,希望提升泸州港的地位,使其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港口。
但仅仅想通过转运其他地区的货物,而本地产业比较薄弱,很难建成大港。因为航运公司的选择性很强。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大货运总量。所以,港口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要协调起来。
武汉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作为长江中游的大城市,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该如何定位?
肖金成:作为长江大港,无论铁路、港口、航空,还是产业,武汉的基础都比较好。武汉市人口也很多,我们希望它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把产业链条向周边延伸,带动周围的城市,不能搞一市独大。
武汉周边有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比如上游的荆州、宜昌,城市规模都不大,尤其荆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汉朝就已经颇具规模,但现在城市规模较小。所以未来一定要支持这些城市,加快发展这些规模不大但条件非常好的城市,使其能集聚产业和人口。
中国新闻周刊:有报道称,南京市正在积极争取长江航运中心的定位。另外,关于南京长江大桥对航运的影响也有很多争议。
肖金成:南京过去总是和上海绑在一起的,两个城市离得很近。船舶到南京,就一定走到上海,上游的船不可能到南京,就折回去不往前行了,所以南京的地位比较尴尬。
南京本身产业很发达,尤其周边地区很多货物都会在南京装船、卸货,货物吞吐量很大,所以没必要争这个地位。要航运中心的帽子,意义不大,关键还是要看货物吞吐量。
此外,南京长江大桥的确影响大型货轮通往长江中上游地区。但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涉及南京长江大桥,还牵涉上游的很多大桥。你把南京长江大桥抬高了,其他桥不改也不行。我认为船舶标准化也可能解决桥梁影响通航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沿岸的很多城市都提出要加快发展。那么,哪些城市该优先发展?
肖金成: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城市不可能都成为经济增长极。地方太大了,培育不起来,培育一个深圳、一个浦东是可以的,培育一个省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增长极不可能是全流域的所有城市,而是在长江经济带上选几个条件比较好、有条件成为大城市的中小城市,支持其集聚产业和人口,所以选择几个点培育,使其尽快发展起来。至于增长极选择在哪里,要看哪些地方条件比较好、有潜力、具有带动作用。
上海、武汉、重庆、成都都存在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长江中上游总体上发展比较滞后,但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规模较大,容易出现大城市病。
但另一方面,大量地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吸引集聚人口能力不足。江苏的南通、镇江,安徽的芜湖、安庆,湖北的黄石、荆州、宜昌,江西的九江,湖南的岳阳,四川的泸州都在长江边上,其条件跟武汉、重庆差不多。还有支流上的城市如上饶、襄阳、衡阳、合川、内江、遵义、昭通、毕节等,都有条件发展成为大城市。
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如果中上游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提高到和下游差不多的水平,那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实习生刘宇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