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哲学教学,中学政治教师要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哲学思想内化为广大中学生的哲学思维,助其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巩固以上“认识”,要教育学生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衔接起来,与国家、民族一道,共同谱写梦想华章。
关键词:“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学教育教学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期待,他们风华正茂,尚未参加高考,存在众多的可能性,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构想。中学政治教师有责任教育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去认识、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在追寻和实践“个人梦”的同时,为国家的、民族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中国梦”与辩证唯物论。中学政治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确“中国梦”的物质存在性,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是党中央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作出的国家、民族发展的部署。要承认“中国梦”是由众多的“个人梦”、“家庭梦”、“单位梦”组成的“国家梦”和“民族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承认“中国梦”的运动性,即“中国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以及中华儿女不同阶段的愿望,不断丰富发展的。
二、“中国梦”与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正如以上所言,“中国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个人梦”、“家庭梦”、“单位梦”等有机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中国梦”,作为一种存在,是运动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儿女有着不同的追寻和使命。中学政治教师应当深刻把握矛盾在“中国梦”中的哲学引领作用,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一个矛盾集合体。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存在不和谐、冲突、对立的现象是正常的,也是过程的必然经历,而和谐与统一,是“中国梦”的最终归属,正所谓“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务必使我们的中学生深刻把握一个真理:“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到来。
三、“中国梦”与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是哲学的一大胜利,通过实践与认识之间的互动,有效提升认识的层面和准确性,是认识论的核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中学政治教师应当将“中国梦”与认识论的关系深入浅出地传达至广大中学生,即实践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而对实践本身及其过程的反映有助于矫正实践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巩固和升华我们的认识,只有当实践与认识产生良性互动,实践“中国梦”的道路才是光明的。
四、“中国梦”与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中国梦”的追寻,只是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后,中华儿女又面临着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永恒的“国家梦”、“民族梦”,需要历代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以及前赴后继。中学政治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梦”的实现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这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子选对了,“中国梦”的伟大梦想才能够在预期中变为现实。个人的梦想乃是永恒的“中国梦”的一部分,个人的人生乃是历史长河的一瞬,瞬间的存在只有激起晶莹的浪花方为永恒。
五、结语。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为广大中学生的思维指南,助其形成理性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怀,是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责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唯物史观对广大中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具有极其重大的认识突破作用,只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只有个体的人生与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个国家才是伟大的,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关键词:“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学教育教学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期待,他们风华正茂,尚未参加高考,存在众多的可能性,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构想。中学政治教师有责任教育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去认识、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在追寻和实践“个人梦”的同时,为国家的、民族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中国梦”与辩证唯物论。中学政治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务必使学生明确“中国梦”的物质存在性,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是党中央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作出的国家、民族发展的部署。要承认“中国梦”是由众多的“个人梦”、“家庭梦”、“单位梦”组成的“国家梦”和“民族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承认“中国梦”的运动性,即“中国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以及中华儿女不同阶段的愿望,不断丰富发展的。
二、“中国梦”与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正如以上所言,“中国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包括“个人梦”、“家庭梦”、“单位梦”等有机部分,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中国梦”,作为一种存在,是运动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儿女有着不同的追寻和使命。中学政治教师应当深刻把握矛盾在“中国梦”中的哲学引领作用,教育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一个矛盾集合体。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存在不和谐、冲突、对立的现象是正常的,也是过程的必然经历,而和谐与统一,是“中国梦”的最终归属,正所谓“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务必使我们的中学生深刻把握一个真理:“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到来。
三、“中国梦”与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是哲学的一大胜利,通过实践与认识之间的互动,有效提升认识的层面和准确性,是认识论的核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中学政治教师应当将“中国梦”与认识论的关系深入浅出地传达至广大中学生,即实践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而对实践本身及其过程的反映有助于矫正实践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巩固和升华我们的认识,只有当实践与认识产生良性互动,实践“中国梦”的道路才是光明的。
四、“中国梦”与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中国梦”的追寻,只是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后,中华儿女又面临着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永恒的“国家梦”、“民族梦”,需要历代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以及前赴后继。中学政治教师应当教育学生认识到,当代“中国梦”的实现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这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路子选对了,“中国梦”的伟大梦想才能够在预期中变为现实。个人的梦想乃是永恒的“中国梦”的一部分,个人的人生乃是历史长河的一瞬,瞬间的存在只有激起晶莹的浪花方为永恒。
五、结语。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为广大中学生的思维指南,助其形成理性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怀,是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责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唯物史观对广大中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具有极其重大的认识突破作用,只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只有个体的人生与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个国家才是伟大的,这个民族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