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的困难,一是言之无物,二是言之无序。怎样解决呢?应该实施习作教学策略:积累有成、开源有物、构思有序、表达有情、赏评有理、析改有数、悟道有得。
关键词:习作;积累;激趣;评析
一、观察积累,习作心理储备
“积累有成”,指教师诱导学生“观察、积累”,激发学生积累的情意和兴趣,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观察是学生从阅读中习得观察的知、能、情迁移到生活体验中的观察;积累是学生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体验的积累。“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可见,“厚积”是“薄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关键是激发学生“积累”的情意因素和积累兴趣,让学生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
例如,早读课让学生在“读、诵、说、议”中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激发积累的兴趣,习得积累的技巧,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悟得积累,在观察生活中找真积累,在体验生活中悟真模仿,为学生后续的“表达生活”,写真创新打好积累的基础。
二、激趣导源,习作心理萌动
“开源有物”,指教师诱导学生广开习作素材之源,让习作资源有内容。源,即课内外阅读的积累和生活体验、经验、素材的积累。学生有了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就有了启发诱导的资源,也就有了习作心理萌动的基础。教师在导源时,要根据学生对人、事、物、景、时、空的最真切感受和最想表达的角度,发挥“诱导开源”作用,充当火柴,点燃学生积累的火花,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实现从“厚积”到“薄发”的跨越。
为此,审题环节,要让学生“开源有物”,还要为其思路有序做好铺垫。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边引导审题、边板书:“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语言、神态、动作特点。
诱导要点:(1)我们班要评选习作之星“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希望同学们都来争当这个“星”。(2)这个人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3)你想抓住这人的哪些特点来写?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兴趣,开启学生习作积累之“源”,产生其表达的强烈愿望,即习作心理萌动。
三、诱导构思,习作心理孕育
“构思有序”,指教师诱导学生构思写什么和怎么写,让学生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言之有序”。作文的基本要求,真实不假,具体不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学生通过积累、开源、审题、交流,经历了习作心理储备和萌动之后,基本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 的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要解决“怎么写”(言之有序)的问题。如同上例,“写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师诱导学生说构思,把自己想好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如,语言特点的语序、动作特点的顺序等。通过引导师生点评,实现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开启思路,心理孕育的目的,目标是明确要“怎样写”,实现“言之有序”。
四、赏评析改,习作心理完善
“赏评有理,析改有数”,指教师诱导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分析、修改,对“欣赏评价”做到有理有据(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分析修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习作知识的内化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这种“差异性”也是教师开发、挖掘的可贵资源。如同前例(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这环节的设计目标:一是让优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习作兴趣,在兴趣中積累、模仿、领悟、成熟、创新。二是为后进生提供一根拐杖,让他们在评价中欣赏、在欣赏中模仿、在模仿中领悟、在领悟中成熟、在成熟中体验成功。
五、激励评价,习作心理迁移
“悟道有得”,指教师诱导学生参与习作全过程,让学生感悟、生成、获得习作之道——习作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发挥“笔评”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习作的心理迁移。此时,教者的“评笔”要成为“观音菩萨”手中的圣水,不要成为一把扼杀学生习作信心的手术刀。评语要亲切,以激励为主,让学生读了犹如一汪春水,注入心里,由此产生习作兴趣、情感、意志,成为下次习作孕育的新起点,实现习作的心理迁移。
总之,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对话、交往、合作的习作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累,开源,构思,赏评,析改活动中实践、体验、探究、生成、发展习作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构建“有效课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养提升和能力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黄锦春.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J].读写算,2013(27).
关键词:习作;积累;激趣;评析
一、观察积累,习作心理储备
“积累有成”,指教师诱导学生“观察、积累”,激发学生积累的情意和兴趣,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观察是学生从阅读中习得观察的知、能、情迁移到生活体验中的观察;积累是学生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体验的积累。“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可见,“厚积”是“薄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关键是激发学生“积累”的情意因素和积累兴趣,让学生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
例如,早读课让学生在“读、诵、说、议”中获得积累的成功体验,激发积累的兴趣,习得积累的技巧,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悟得积累,在观察生活中找真积累,在体验生活中悟真模仿,为学生后续的“表达生活”,写真创新打好积累的基础。
二、激趣导源,习作心理萌动
“开源有物”,指教师诱导学生广开习作素材之源,让习作资源有内容。源,即课内外阅读的积累和生活体验、经验、素材的积累。学生有了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就有了启发诱导的资源,也就有了习作心理萌动的基础。教师在导源时,要根据学生对人、事、物、景、时、空的最真切感受和最想表达的角度,发挥“诱导开源”作用,充当火柴,点燃学生积累的火花,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实现从“厚积”到“薄发”的跨越。
为此,审题环节,要让学生“开源有物”,还要为其思路有序做好铺垫。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边引导审题、边板书:“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语言、神态、动作特点。
诱导要点:(1)我们班要评选习作之星“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希望同学们都来争当这个“星”。(2)这个人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3)你想抓住这人的哪些特点来写?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兴趣,开启学生习作积累之“源”,产生其表达的强烈愿望,即习作心理萌动。
三、诱导构思,习作心理孕育
“构思有序”,指教师诱导学生构思写什么和怎么写,让学生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言之有序”。作文的基本要求,真实不假,具体不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学生通过积累、开源、审题、交流,经历了习作心理储备和萌动之后,基本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 的问题。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要解决“怎么写”(言之有序)的问题。如同上例,“写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师诱导学生说构思,把自己想好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如,语言特点的语序、动作特点的顺序等。通过引导师生点评,实现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开启思路,心理孕育的目的,目标是明确要“怎样写”,实现“言之有序”。
四、赏评析改,习作心理完善
“赏评有理,析改有数”,指教师诱导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分析、修改,对“欣赏评价”做到有理有据(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分析修改”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对习作知识的内化有的较快,有的较慢。这种“差异性”也是教师开发、挖掘的可贵资源。如同前例(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这环节的设计目标:一是让优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习作兴趣,在兴趣中積累、模仿、领悟、成熟、创新。二是为后进生提供一根拐杖,让他们在评价中欣赏、在欣赏中模仿、在模仿中领悟、在领悟中成熟、在成熟中体验成功。
五、激励评价,习作心理迁移
“悟道有得”,指教师诱导学生参与习作全过程,让学生感悟、生成、获得习作之道——习作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发挥“笔评”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习作的心理迁移。此时,教者的“评笔”要成为“观音菩萨”手中的圣水,不要成为一把扼杀学生习作信心的手术刀。评语要亲切,以激励为主,让学生读了犹如一汪春水,注入心里,由此产生习作兴趣、情感、意志,成为下次习作孕育的新起点,实现习作的心理迁移。
总之,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对话、交往、合作的习作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积累,开源,构思,赏评,析改活动中实践、体验、探究、生成、发展习作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构建“有效课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养提升和能力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黄锦春.浅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J].读写算,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