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不砺不足以摧坚,师不研不足以兴教。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一所幼儿园的命运。几年来,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以园本教研为载体,引领教师开展自主研修,自主提高专业修养和教育质量,使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一个理念引领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幼儿园既是幼儿获得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因此我们把“获得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幼儿全面和谐的成长的双赢”做为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在此,仅以教师基本功的锤炼来解读园本教研工作中对这一理念的实践。良好的基本功是保教工作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传统上提起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常常指向弹、唱、画、作、舞等技能性内容,为了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幼儿园教师岗位练功”活动要求,将基本功细化为“三功一绝”,并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练功活动。“三功”包括“入门功”,即弹、唱、画、讲等传统幼儿教师基本功;“教学功”,以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一口清为主要内容;“教研功”即指教师解读教材、学材,活动设计,幼儿一日生活中案例分析等能力的提升。“一绝”指根据教师专长进行的个性化的教师绝活的修炼。
在“教师绝活”的锤炼中,老师们更是把幼儿学习的需要放在首位,宋泓霖老师的儿歌简笔画,用短小生动的儿歌把简笔画的学习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乐趣;蔡京珂老师的体育游戏现场创编,随时让身边的物品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器具等等。
“三功一绝”活动改变了传统练功活动中只重教师个人技能的现象,在有效促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引导着教师将个人能力提升与幼儿学习需要紧密结合,努力达成“双赢”的目标。
二、两条主线明晰园本教研的主体内容
(一)以园本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教研
走“质量立园、师资兴园、科研强园、特色亮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校幼儿园在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以幼儿一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微格教研
幼儿教育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规律和任务,保教并重的工作原则提示我们必须将园本教研的内容从研究教师、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和保育工作。在微格教研中既有“如何提高保育工作有效性”这样保育技能层面问题的讨论,保育教师和任教教师分工各有侧重,但二者如何密切合作,实现1 1>2的教育效果,这同样是保育教研的重要内容。
三、三层研究畅通园本教研的主渠道
(一)基于问题研究的对话式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研究实现的,而教师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主要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和能力时,往往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切入口。传统自上而下的培训往往因重共性、轻个性而缺乏针对性,我园开展的“问题对话”则由教师唱主角,引导教师提出实践中的困惑,从真实问题入手展开对话。
“问题对话”之初,教师常因碍于情面而避重就轻,或因缺乏深入思考而自说自话,对话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们立刻做了调整,通过实例帮助教师打消顾虑,引导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学术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三步对话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与自己对话,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问题引发个人的认知冲突。其次,与同伴对话,试图在对话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最后,回到与自己的对话,梳理与同伴对话的收获,从而在对话中提升认识,改善教育行为。
“问题对话”不仅提高了教师的问题意识,而且保证了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从“听众”这样一个低参与度的角色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公。
(二)基于专题研究的行动式园本教研
如果说基于问题研究的对话式园本教研属于教师个体间根据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学习研究,基于专题研究的行动式园本教研则主要以团队形式根据有共性的研究专题展开。
1.一课多讲专题研讨活动
2.以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师团队教研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合作式园本教研
我园属“校带幼儿园”性质,发挥好这一优势、凸显办园特色是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2008年起,我園申报了“幼小衔接研究”省级规划课题,针对当前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衔接、衔接工作只在幼儿园开展造成单向性衔接,给新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困扰等现象,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开展了幼小衔接探索之路。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在我省“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四、四项制度保障园本教研的实效
(一)学习分享制度
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实验教师的外出培训都应该通过分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外出培训教师要通过三个“一”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成果,即做一次专题汇报,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完成一篇学习反思,将吸纳式学习转化为实践性学习,将个人学习转化成分享式学习。
(二)周研究发表制度
以往的研究成果交流经常被安排在学术年会中集中进行,老师被大量的经验成果所冲击,一时难以消化理解。很多阶段性成果,也因为已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而不容易被理解。因此,我园建立了周研究发表制度,每周周会上都有一至两名教师将近期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做研究发表,成果不求全,不求大,追求有价值的思考和可操作强的具体做法。
(三)激励评价制度
为鼓励教师提高日常琐碎工作的思维含量,我们制定了激励评价制度。帮助教师将点滴研究体会整理成教育案例,推荐到校刊《幸福成长》,并以教育书刊为稿费形式作为奖励,资助各工作室将全体成员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工作室研究纪要》推荐给全校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被尊重、被认可的喜悦。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优先获得进职评优、外出学习的机会。每一研究周期结束,优秀教师还将获得校长亲自签名的“教研精英奖”,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激励评价制度,以物质激励与文化激励相结合,引导教师将关注点转移到研究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
(四)教师梯队建设制度
我园重视教师职业规划的设计,除指导他们做好个体规划外,还建立了教师梯队建设制度。“新秀、骨干、带头人、导师”的梯度设计帮助每位教师自我定位,同时有了不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五、五种习惯提升园本教研的品质
五种习惯是指: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交流成为习惯、让反思成为习惯、让精致成为习惯、让重建成为习惯。
几年来,我园在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教研制度,丰富了教研内容,有特点有实效的教研模式也逐步得到教师的认同,得到教育成果的验证,生态化、常规化的园本教研正在形成。最有收获的是,园本教研的实践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在专业成长的同时享受到职业所带来的幸福与尊严,这是幼教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园本教研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立足幼儿成长,着眼教师发展是我们不变的主题,引领着我们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袁冰楠.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9).
?誗编辑 薄跃华
一、一个理念引领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幼儿园既是幼儿获得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因此我们把“获得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幼儿全面和谐的成长的双赢”做为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在此,仅以教师基本功的锤炼来解读园本教研工作中对这一理念的实践。良好的基本功是保教工作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传统上提起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常常指向弹、唱、画、作、舞等技能性内容,为了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幼儿园教师岗位练功”活动要求,将基本功细化为“三功一绝”,并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练功活动。“三功”包括“入门功”,即弹、唱、画、讲等传统幼儿教师基本功;“教学功”,以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一口清为主要内容;“教研功”即指教师解读教材、学材,活动设计,幼儿一日生活中案例分析等能力的提升。“一绝”指根据教师专长进行的个性化的教师绝活的修炼。
在“教师绝活”的锤炼中,老师们更是把幼儿学习的需要放在首位,宋泓霖老师的儿歌简笔画,用短小生动的儿歌把简笔画的学习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乐趣;蔡京珂老师的体育游戏现场创编,随时让身边的物品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器具等等。
“三功一绝”活动改变了传统练功活动中只重教师个人技能的现象,在有效促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引导着教师将个人能力提升与幼儿学习需要紧密结合,努力达成“双赢”的目标。
二、两条主线明晰园本教研的主体内容
(一)以园本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教研
走“质量立园、师资兴园、科研强园、特色亮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校幼儿园在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以幼儿一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微格教研
幼儿教育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规律和任务,保教并重的工作原则提示我们必须将园本教研的内容从研究教师、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和保育工作。在微格教研中既有“如何提高保育工作有效性”这样保育技能层面问题的讨论,保育教师和任教教师分工各有侧重,但二者如何密切合作,实现1 1>2的教育效果,这同样是保育教研的重要内容。
三、三层研究畅通园本教研的主渠道
(一)基于问题研究的对话式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研究实现的,而教师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主要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和能力时,往往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切入口。传统自上而下的培训往往因重共性、轻个性而缺乏针对性,我园开展的“问题对话”则由教师唱主角,引导教师提出实践中的困惑,从真实问题入手展开对话。
“问题对话”之初,教师常因碍于情面而避重就轻,或因缺乏深入思考而自说自话,对话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们立刻做了调整,通过实例帮助教师打消顾虑,引导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学术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三步对话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与自己对话,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问题引发个人的认知冲突。其次,与同伴对话,试图在对话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最后,回到与自己的对话,梳理与同伴对话的收获,从而在对话中提升认识,改善教育行为。
“问题对话”不仅提高了教师的问题意识,而且保证了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从“听众”这样一个低参与度的角色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公。
(二)基于专题研究的行动式园本教研
如果说基于问题研究的对话式园本教研属于教师个体间根据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学习研究,基于专题研究的行动式园本教研则主要以团队形式根据有共性的研究专题展开。
1.一课多讲专题研讨活动
2.以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师团队教研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合作式园本教研
我园属“校带幼儿园”性质,发挥好这一优势、凸显办园特色是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2008年起,我園申报了“幼小衔接研究”省级规划课题,针对当前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衔接、衔接工作只在幼儿园开展造成单向性衔接,给新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困扰等现象,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开展了幼小衔接探索之路。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在我省“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四、四项制度保障园本教研的实效
(一)学习分享制度
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实验教师的外出培训都应该通过分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外出培训教师要通过三个“一”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成果,即做一次专题汇报,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完成一篇学习反思,将吸纳式学习转化为实践性学习,将个人学习转化成分享式学习。
(二)周研究发表制度
以往的研究成果交流经常被安排在学术年会中集中进行,老师被大量的经验成果所冲击,一时难以消化理解。很多阶段性成果,也因为已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而不容易被理解。因此,我园建立了周研究发表制度,每周周会上都有一至两名教师将近期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做研究发表,成果不求全,不求大,追求有价值的思考和可操作强的具体做法。
(三)激励评价制度
为鼓励教师提高日常琐碎工作的思维含量,我们制定了激励评价制度。帮助教师将点滴研究体会整理成教育案例,推荐到校刊《幸福成长》,并以教育书刊为稿费形式作为奖励,资助各工作室将全体成员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工作室研究纪要》推荐给全校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被尊重、被认可的喜悦。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优先获得进职评优、外出学习的机会。每一研究周期结束,优秀教师还将获得校长亲自签名的“教研精英奖”,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激励评价制度,以物质激励与文化激励相结合,引导教师将关注点转移到研究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
(四)教师梯队建设制度
我园重视教师职业规划的设计,除指导他们做好个体规划外,还建立了教师梯队建设制度。“新秀、骨干、带头人、导师”的梯度设计帮助每位教师自我定位,同时有了不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五、五种习惯提升园本教研的品质
五种习惯是指: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交流成为习惯、让反思成为习惯、让精致成为习惯、让重建成为习惯。
几年来,我园在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教研制度,丰富了教研内容,有特点有实效的教研模式也逐步得到教师的认同,得到教育成果的验证,生态化、常规化的园本教研正在形成。最有收获的是,园本教研的实践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在专业成长的同时享受到职业所带来的幸福与尊严,这是幼教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园本教研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立足幼儿成长,着眼教师发展是我们不变的主题,引领着我们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袁冰楠.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9).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