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教学要求很多以识记为主;高中数学所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抽象,多数要用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想象等能力,这对于刚上高中,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的跳跃,所以很多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这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在初中数学测验、分数很高的,现在则可望不可及,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对学习数学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学生当中 "数学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动机和正确的心理定位
   成绩好的学生学习非常积极,能全力以赴。学业不佳的学生,或归因于自己能力低,认为自己笨,肯定学不好,在学习之前已将自己贴了标签,产生自卑感,不战而退,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最后厌学弃学;有的归因于教师教学能力差,水平有限,教法不当,学法指导不到位;有的归因于班级的课堂纪律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从而使自己没有拼搏进取的精神。
  2、学生学习数学缺乏浓厚的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后抽象的理论多了,能力要求高了,课堂容量大了,部分学生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开始跟不上进度,问题也越积越多,成功的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3、学生养成不良的数学学习心态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实际问题入手建立数学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观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数学,到自己会用数学知识差距还非常大。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有些学生惰性大,学习不主动,不预习、不复习、不总结;课内不作笔记,作业不认真,甚至抄袭;学习无计划、无目标、不认真地阅读、钻研教材,不能掌握基本理论,形成基本技能,所学的知识零碎、易忘,不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二、解决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数学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参与意识,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首先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被动听课,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练习、讨论、板演的机会,而不能为了课堂气氛、教学节奏、课堂密度把机会全包给优秀生,应当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易操作的问题让困难生做,这样不仅可使他们有了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而且能使他们在这些回答中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信心和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
  3、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综上所述,解决普通班学生学习障碍是一件非常复杂工作,因为它无论从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来看,还是从目前课程内容来看,或者从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校家庭、社会整体来看,有其潜伏性、客观性和必然性,所以我觉得要想减少学习数学困难生的数量,防止过多学习数学困难生的产生,就首先必须懂得困难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以防为主,防止和转化并举的控制措施,并给予专门的指导。
其他文献
如何写作文,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指导,慢慢的提高作文成绩。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基本功  关于基本功,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书写。目前,学生的作文书写很潦草,卷面很乱。   每次考试完以后,我都会翻一下他们的作文,看一下书写,但每次都不理想,四分之一的学生书写较工整,其中有个别书写
期刊
【摘要】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使用的一种辅助性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恰当的批评能够鞭策犯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使全体学生特别是有类似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引以为戒,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方法,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亲其师,信其道 以情育人 温馨 和谐 宽松 和风细雨     俗活说
期刊
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中学教学内容的增加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中学生生活经历的日趋丰富复杂,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认识并抓住这些特点,有利于我们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提高水平。    一、语文学习活动泛化    如果说,小学语文学习基本上是课堂的学习,学校和家庭的学习,那么,中学语文学习的范畴就已经大大地延  伸,逐渐趋社会化,正所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中学生所学的语文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教学设备上的革命已经在中国的教室里迅猛地展开了,而语文课更以其丰富的信息及文字书写量大且费时的特点,期待着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第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
期刊
一、务实与求活的统一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
期刊
学生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互为依存条件关系。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就是对话阅读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
期刊
突破成篇格局是作文教学走向开放的前提。 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一直是写成篇的命题作文,这种一刀切的训练格局应当突破与淡化。这是因为成篇作文必须讲究"章法",而过分注重结构形式的训练,往往容易束缚思想,忽视了从内容入手。学生要按章法去硬做作文,使本来很自然的表达活动,变得繁难而呆板。这也许是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之一。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把表达真情放在第一位。为了表达
期刊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即受到熏陶感染;同时,又锻炼用语言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设计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作用呢?  首先就朗读训练的质量要求看,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可分三个层次:  1、 正确的朗读。做到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  2、流畅的朗读。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
期刊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只有客观事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
期刊
一 加强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习惯及解题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只是听课,不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对存在的问题不及时弄清,更谈不上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概念性质,定理一知半解,课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机械模仿,于是形成学习的障碍。因此, 一进入高一阶段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好学习习惯上的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