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概论是一门承担着覆盖所有艺术学科门类的人文教育与美学教育基本作用的课程。本文将根据当下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回归文化与文本”教学理念,以更好地解决当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艺术概论 回归文化与文本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turn Culture and Text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Art" Curriculum Reform
SHEN Lu, LEI Huijua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Art" is a commitment to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cover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of the arts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will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quo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Art" profound analysis, proposed a "return culture and text" teaching philosophy to better address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the teaching.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Art"; return culture and text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调整使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人才培养、流动方式发生改变,艺术人力资源市场的新需求迫使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亟待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高等艺术教育不仅要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还要有更高的文化创意追求。
有鉴于此,针对面向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的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当前高等艺术学科建设过程中一个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而在所有此类通识教育课程当中,艺术概论作为一门学科基础性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一直承担着覆盖所有艺术学科门类的人文教育与美学教育的基本作用,“与其他各个具体的艺术学科关联紧密,同时还涉及到众多其他学科如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是联系公共文化类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桥梁与纽带。” 同时,只有通过艺术的基本教育,才能使学生对艺术活动的性质、特性进行了解,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观察、认识、把握艺术,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意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门基础性课程,在艺术学科高度强调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与实践的客观环境中,却一直扮演者“点缀”与“陪衬”的功能角色。至于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架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艺术学科的单纯工具性培养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体心灵成长和精神发展以及艺术概论打通艺术学科各专业界限,使学生体会到复杂学科背后共同的人类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涌动出真正的学习和艺术创造的激情等重要的价值维度与微观情境,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尴尬的边缘化。而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艺术概论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设计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艺术学科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创造潜能与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问题。在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与专业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口径与取向上存有很大不同的客观环境下,有必要依据具体的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趋势等因素,对艺术概论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學改革。
1 “概论”式授课:当前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模式化弊端
综合类大学进行艺术教育的一个亮点在于能够有效依托“多学科、大文科”的背景对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开展角度更新颖、视野更开阔的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和工具理性为教学内容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问题” ,而这就要求艺术概论课程必须走出一般意义上泛泛的“概论”教学的窠臼,发挥通识类课程在构建艺术学科“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
何谓一般意义上泛泛的“概论”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只有既定结论,没有演化过程;只有标准化的常识,没有个人性的见识;只有进度明确的教学版块,没有循循善诱的教学探索;只有生硬的讲解,没有愉悦的互动。这种“概论”式授课一直占据着国内综合类大学本科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很符合教学的行政化管理要求,往往教案齐备,进度严密,可是在教案与进度的背后常常是照本宣科,填鸭灌输,充其量可以给学生一个“概而言之”的基本框架,而且这个框架也往往是千篇一律,千部一腔。至于“论点、论据、论证”这些最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常常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于是,艺术概论课程所肩负的夯实文化底蕴,激发艺术创意的高层次追求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2 “拼凑”型师资:当前艺术概论课程的人才短板
当前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或美学教育,相当一部分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随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美学教育的发展普及浪潮而产生的,宽泛概念的艺术概论课程在很多相关科系或通识课程的开设中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艺术概论课程成为以艺术理论教育为核心,兼容跨学科的艺术、中文、新闻、传播等专业需要的“大文科传播教育”,以高涨的势头进行着人文社科基础理论教学的规模化扩展。艺术概论课程的师资很大一部分在边教边学中由大文科专业转向过来,师资队伍的美学专业理论素养、艺术批评实践经验、艺术创作实践、艺术学科视野都相对缺乏,部分师资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艺术理论的学养和艺术批评与创作实践方面的积累很有限,许多教师在各级各类文科专业的艺术概论教学中照本宣科,缺乏基本的包括个人气质、语言以及讲授课程时的肢体语言等在内的教师独有的讲授魅力,缺乏对于审美、时代、理论、作品系统性敏感与的自省,更缺乏审美实践的具体的个人化的经验和个性化体悟,有的综合性院校的艺术概论教学甚至没有一个接受过艺术学历教育或从事过艺术批评与创作实践的教学师资,而是在“似是而非”的相关专业师资中“凑合着”进行教学,也有些综合性院校的艺术概论教学聘用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经历与经验的人士作为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师资,虽然这部分师资往往以经验和体会补充了教学的内容,但缺乏艺术理论与历史的系统性把握,很难把体会和经验上升到学理层面,同时在教学的课时上也不能给予充分的保证。艺术概论课程长期以来,谁都能上,可实际却是优质师资的极度短缺成为当前人文艺术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一个明显问题。 3 回归文化与文本:走出艺术概论“概”而无“论”的误区
为基本结构的教学改革思路,强化艺术学科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搭建起一個扩充视野、夯实文化基础的多元化平台,以提升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敏锐的艺术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整体的感悟、细节的体验以及对人类主观世界的深入了解和对艺术情感的自如表达、顺畅交流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辅助学生专业创作,为文化通识类课程在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建设领域的改革实践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个案。
艺术概论课程“回归文化与文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赋予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工作新的传播与接受语境,重视引导学生在重读文化元典和细读艺术文本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审美机制,激发创意思维,为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出一条不同于艺术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改革之路。“艺术教育主要在培养学生们的四种素质与能力,即感受力、鉴别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专业知识传授为本、以文化底蕴涵养为基、以艺术创意培育为用,保持综合类高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动力。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概论教学需要既有“专”的一面,又有“博雅”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成为培养既具备专业艺术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艺术”“文化”人。综合性大学在传授专业艺术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人文”的熏染,只有通过这样的人文熏染,才能真正意义上塑造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文化人”,而不是有“技”无“道”的匠人。立足综合类大学多学科背景下的教育资源,拓展艺术学科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时空的特色项目,研究开发形式多样的通识类课程教学环节,将现有的日常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项目实验等环节紧密结合。为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长远建设与发展培育一个文化艺术创意阶层。
以彰显综合类大学教育“软实力”为动力,改革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定位,丰富教学手段,使之更加合理化。艺术概论教学应该以材料资源优先,一切从艺术实践出发、从材料资源出发的艺术教育改革的理念为基础,进而对艺术概论课程所需的艺术资源和理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文化通识类课程及专题项目所占学时的比例。教学内容始终注重与当前艺术学科发展实践与应用有机结合,在深化和拓展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立足教学实际和艺术实际,创新教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诉求为中心的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模式,立足艺术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成果,开拓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形成以文本细读式、前沿讲座式、课题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升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从综合类大学健全的教师人力资源中寻找“亮点项目”强化“专业技巧+文化底蕴+艺术创意”的文化通识类课程的复合型教学理念,逐步实现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下各专业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内化、审美与鉴赏能力养成、创新意识与创意思维激活,使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综合类高校多学科优势以及“大文科品牌”效应相结合,通人情、达世理、格物致知,提高对文化通识类课程前沿动态的敏锐反应,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以保证艺术概论这样的基础类与通识类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对人文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有广泛吸引力。
基金项目:2011年南昌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回归文化与文本——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文化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2010年度课题《生态经济区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YG2010083);2014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影视传媒类硕士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云峰.浅谈《艺术概论》教学中面临的几点问题及解决办法[J].大众文艺,2011(10).
[2] 熊素玲.高校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3] 王杰泓.“艺术概论”与博雅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4] 蒋小平.对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11).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艺术概论 回归文化与文本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turn Culture and Text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Art" Curriculum Reform
SHEN Lu, LEI Huijuan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31)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Art" is a commitment to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cover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of the arts curriculum. This article will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quo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Art" profound analysis, proposed a "return culture and text" teaching philosophy to better address current problems facing the teaching.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Art"; return culture and text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的调整使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人才培养、流动方式发生改变,艺术人力资源市场的新需求迫使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亟待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高等艺术教育不仅要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还要有更高的文化创意追求。
有鉴于此,针对面向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的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当前高等艺术学科建设过程中一个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而在所有此类通识教育课程当中,艺术概论作为一门学科基础性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一直承担着覆盖所有艺术学科门类的人文教育与美学教育的基本作用,“与其他各个具体的艺术学科关联紧密,同时还涉及到众多其他学科如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是联系公共文化类课程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桥梁与纽带。” 同时,只有通过艺术的基本教育,才能使学生对艺术活动的性质、特性进行了解,才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观察、认识、把握艺术,更能够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意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门基础性课程,在艺术学科高度强调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与实践的客观环境中,却一直扮演者“点缀”与“陪衬”的功能角色。至于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架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艺术学科的单纯工具性培养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体心灵成长和精神发展以及艺术概论打通艺术学科各专业界限,使学生体会到复杂学科背后共同的人类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涌动出真正的学习和艺术创造的激情等重要的价值维度与微观情境,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尴尬的边缘化。而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艺术概论教学理念、教学过程设计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艺术学科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创造潜能与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问题。在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与专业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口径与取向上存有很大不同的客观环境下,有必要依据具体的综合性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趋势等因素,对艺术概论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學改革。
1 “概论”式授课:当前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模式化弊端
综合类大学进行艺术教育的一个亮点在于能够有效依托“多学科、大文科”的背景对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开展角度更新颖、视野更开阔的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就是反思以知识注入和工具理性为教学内容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问题” ,而这就要求艺术概论课程必须走出一般意义上泛泛的“概论”教学的窠臼,发挥通识类课程在构建艺术学科“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
何谓一般意义上泛泛的“概论”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只有既定结论,没有演化过程;只有标准化的常识,没有个人性的见识;只有进度明确的教学版块,没有循循善诱的教学探索;只有生硬的讲解,没有愉悦的互动。这种“概论”式授课一直占据着国内综合类大学本科艺术概论课程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很符合教学的行政化管理要求,往往教案齐备,进度严密,可是在教案与进度的背后常常是照本宣科,填鸭灌输,充其量可以给学生一个“概而言之”的基本框架,而且这个框架也往往是千篇一律,千部一腔。至于“论点、论据、论证”这些最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常常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于是,艺术概论课程所肩负的夯实文化底蕴,激发艺术创意的高层次追求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2 “拼凑”型师资:当前艺术概论课程的人才短板
当前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或美学教育,相当一部分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随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美学教育的发展普及浪潮而产生的,宽泛概念的艺术概论课程在很多相关科系或通识课程的开设中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艺术概论课程成为以艺术理论教育为核心,兼容跨学科的艺术、中文、新闻、传播等专业需要的“大文科传播教育”,以高涨的势头进行着人文社科基础理论教学的规模化扩展。艺术概论课程的师资很大一部分在边教边学中由大文科专业转向过来,师资队伍的美学专业理论素养、艺术批评实践经验、艺术创作实践、艺术学科视野都相对缺乏,部分师资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艺术理论的学养和艺术批评与创作实践方面的积累很有限,许多教师在各级各类文科专业的艺术概论教学中照本宣科,缺乏基本的包括个人气质、语言以及讲授课程时的肢体语言等在内的教师独有的讲授魅力,缺乏对于审美、时代、理论、作品系统性敏感与的自省,更缺乏审美实践的具体的个人化的经验和个性化体悟,有的综合性院校的艺术概论教学甚至没有一个接受过艺术学历教育或从事过艺术批评与创作实践的教学师资,而是在“似是而非”的相关专业师资中“凑合着”进行教学,也有些综合性院校的艺术概论教学聘用具有一定的艺术创作经历与经验的人士作为艺术概论课程的主要师资,虽然这部分师资往往以经验和体会补充了教学的内容,但缺乏艺术理论与历史的系统性把握,很难把体会和经验上升到学理层面,同时在教学的课时上也不能给予充分的保证。艺术概论课程长期以来,谁都能上,可实际却是优质师资的极度短缺成为当前人文艺术基础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一个明显问题。 3 回归文化与文本:走出艺术概论“概”而无“论”的误区
为基本结构的教学改革思路,强化艺术学科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搭建起一個扩充视野、夯实文化基础的多元化平台,以提升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敏锐的艺术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整体的感悟、细节的体验以及对人类主观世界的深入了解和对艺术情感的自如表达、顺畅交流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辅助学生专业创作,为文化通识类课程在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建设领域的改革实践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个案。
艺术概论课程“回归文化与文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赋予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工作新的传播与接受语境,重视引导学生在重读文化元典和细读艺术文本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审美机制,激发创意思维,为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出一条不同于艺术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改革之路。“艺术教育主要在培养学生们的四种素质与能力,即感受力、鉴别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专业知识传授为本、以文化底蕴涵养为基、以艺术创意培育为用,保持综合类高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动力。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概论教学需要既有“专”的一面,又有“博雅”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成为培养既具备专业艺术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艺术”“文化”人。综合性大学在传授专业艺术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人文”的熏染,只有通过这样的人文熏染,才能真正意义上塑造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文化人”,而不是有“技”无“道”的匠人。立足综合类大学多学科背景下的教育资源,拓展艺术学科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时空的特色项目,研究开发形式多样的通识类课程教学环节,将现有的日常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项目实验等环节紧密结合。为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长远建设与发展培育一个文化艺术创意阶层。
以彰显综合类大学教育“软实力”为动力,改革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定位,丰富教学手段,使之更加合理化。艺术概论教学应该以材料资源优先,一切从艺术实践出发、从材料资源出发的艺术教育改革的理念为基础,进而对艺术概论课程所需的艺术资源和理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提高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文化通识类课程及专题项目所占学时的比例。教学内容始终注重与当前艺术学科发展实践与应用有机结合,在深化和拓展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立足教学实际和艺术实际,创新教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建立以学生诉求为中心的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模式,立足艺术发展趋势和学术前沿成果,开拓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形成以文本细读式、前沿讲座式、课题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升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从综合类大学健全的教师人力资源中寻找“亮点项目”强化“专业技巧+文化底蕴+艺术创意”的文化通识类课程的复合型教学理念,逐步实现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下各专业学生文化综合素质内化、审美与鉴赏能力养成、创新意识与创意思维激活,使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步得以实现。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综合类高校多学科优势以及“大文科品牌”效应相结合,通人情、达世理、格物致知,提高对文化通识类课程前沿动态的敏锐反应,并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以保证艺术概论这样的基础类与通识类课程既有深度又有新意,对人文艺术学科各专业学生有广泛吸引力。
基金项目:2011年南昌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回归文化与文本——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文化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2010年度课题《生态经济区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批准号:YG2010083);2014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影视传媒类硕士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云峰.浅谈《艺术概论》教学中面临的几点问题及解决办法[J].大众文艺,2011(10).
[2] 熊素玲.高校艺术概论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3] 王杰泓.“艺术概论”与博雅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4] 蒋小平.对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