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符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入手,依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找准教学重难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融入游戏与竞赛,带动学生积极性”讨论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其中学生需要借助实践操作、动手感知、自主思考、合作分享等来进行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并不少见,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正确指导使得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与探索,提出以下几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能够有目的、有目标。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学生小组实力的契合性,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信息的共享,并不断进行问题的尝试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完全的激发,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影响下,获得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将五角星带到课堂,以引入本课的教学。教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五角星。”教师:“那它为什么会叫五角星呢?”学生回答:“因为它有五个角。”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指出五角星的角在哪里,并顺利引出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同学们先分组,分好组后在小组内讨论生活中有角的物体,哪个小组找出的最多就可以获得老师手中的五角星,限时5分钟哦!”学生不仅需要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还应该做好讨论结果的记录,教师也应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入学生,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
二、找准教学重难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由于学生年纪的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在教师的单纯讲解中很难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视角下,学生需要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意见,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一)”时,学生需要掌握从前后左右几个方位观察物体的能力,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辨认出来,而低年级的小学生缺乏集中观察物体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此次教学的难点,让学生能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实物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设定好每个成员的分工,如有的同学负责实物的摆放,有的同学负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实物并將其画出来,有的同学负责依据图来猜测实物的摆放位置及观察的方向。随后,学生需要调整在小组内的位置,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动手、有机会思考。
三、融入游戏与竞赛,带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数学学习枯燥,大量的计算题目与公式的记忆等,教师可以将游戏、竞赛与小组合作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组间的对抗赛。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求胜心的引领下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在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4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出示不同的计算题目(题目的难度相同),让学生通过摆木棍、画图形等方式来进行题目的计算,最终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答案的小组获得胜利。比如,为某一学生小组出示的题目为:陆奶奶有8个苹果,她的孙女带着3个小朋友来到家里做客,如何将苹果平均分给这几个小朋友呢?这种有些障碍的题目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分歧,如有的学生认为分给4个人,有的学生认为分给3个人,教师应该做好随时观察的工作,并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和探究的指导,在保证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小组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小组的学习能力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和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结合适当的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带有极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爱兰.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145-146.
[2]王才东.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157-158.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其中学生需要借助实践操作、动手感知、自主思考、合作分享等来进行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并不少见,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正确指导使得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与探索,提出以下几种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能够有目的、有目标。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学生小组实力的契合性,让学生在课上进行交流和学习信息的共享,并不断进行问题的尝试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完全的激发,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影响下,获得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将五角星带到课堂,以引入本课的教学。教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五角星。”教师:“那它为什么会叫五角星呢?”学生回答:“因为它有五个角。”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指出五角星的角在哪里,并顺利引出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同学们先分组,分好组后在小组内讨论生活中有角的物体,哪个小组找出的最多就可以获得老师手中的五角星,限时5分钟哦!”学生不仅需要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还应该做好讨论结果的记录,教师也应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加入学生,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
二、找准教学重难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由于学生年纪的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在教师的单纯讲解中很难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视角下,学生需要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意见,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一)”时,学生需要掌握从前后左右几个方位观察物体的能力,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辨认出来,而低年级的小学生缺乏集中观察物体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此次教学的难点,让学生能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和认真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实物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设定好每个成员的分工,如有的同学负责实物的摆放,有的同学负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实物并將其画出来,有的同学负责依据图来猜测实物的摆放位置及观察的方向。随后,学生需要调整在小组内的位置,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动手、有机会思考。
三、融入游戏与竞赛,带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为数学学习枯燥,大量的计算题目与公式的记忆等,教师可以将游戏、竞赛与小组合作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组间的对抗赛。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在求胜心的引领下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在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4个小组,为每个小组出示不同的计算题目(题目的难度相同),让学生通过摆木棍、画图形等方式来进行题目的计算,最终又快又准确地得出答案的小组获得胜利。比如,为某一学生小组出示的题目为:陆奶奶有8个苹果,她的孙女带着3个小朋友来到家里做客,如何将苹果平均分给这几个小朋友呢?这种有些障碍的题目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分歧,如有的学生认为分给4个人,有的学生认为分给3个人,教师应该做好随时观察的工作,并注重学生小组讨论和探究的指导,在保证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小组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小组的学习能力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和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合作探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最后结合适当的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带有极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爱兰.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145-146.
[2]王才东.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