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北寮:中国水仙茶第一村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省漳平市南洋乡西北部,与九鹏溪景区接壤的北寮村是省级革命基点村和老区村,是漳平市最早种植水仙茶的行政村之一。然而,一个仅有600多人的村子,水仙茶种植就超过3600亩,人均高达6亩,其中高标准的水仙茶示范基地1600亩、现代化茶园600多亩。大型茶厂也多达25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来自茶产业。2010年北寮村被列入漳平市新农村建设十大示范项目之一和党建品牌示范村,2011年被列入龙岩市漳平优美茶乡新农村示范长廊实施重点村,2012年被市里列为“三农综合示范点”。这些成就全都得益于它——漳平北寮村水仙茶专业合作社。
  原来的北寮村是一个较为贫穷落后的村庄,是省级革命基点村、老区村,而如今,一片片青翠的茶山错落有致,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沿着平整的村道排开,一幢幢崭新、风格统一的农家客栈挂着喜庆的灯笼;统一使用漳平市茶叶协会注册的“漳平水仙”商标(该商标201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漳平北寮水仙合作社于2009年被龙岩市评为标准示范社;2012年12月,北寮水仙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漳平水仙茶也拥有了集体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国家级名片,北寮村的发展之快可见一斑。
  漳平北寮村水仙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9月,现有126名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农及业界人士入社。合作社主要从事组织开展茶叶赛事活动、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等服务,开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茶农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改变了漳平水仙茶茶品单一的局面。目前,该村3600余亩水仙茶种植面积中,有高标准水仙茶示范片1600多亩、现代化茶园600亩,全村有大型茶厂25家、家庭茶叶加工作坊16个。去年,全村产茶125吨,实现产值182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2008年开始,为了提高水仙茶品质,凸显其绿色、无公害特色,市农业局引导推广了生物防控技术,通过“以螨治螨”和“黄板诱虫”等技术,实现了水仙茶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北寮村先后送了多份茶样到漳州、福州等地专业、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农药残留均为零。如今,这些技术已被村民广泛应用。合作社按生态有机茶园的建设标准进行管理和打造,严禁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含化学除草剂),采用人工耕作,施用有机肥,实行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如:投放天敌(捕食螨)、物理防治技术(黄板)、性诱剂、加强生物农药调节等措施,达到对环境零污染生态有机茶园效果。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创造茶园生物多样性,茶园内的天敌得到有效的保护,茶园的益害比达到平衡,从而达到自然调控,把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合作社有标准化生态水仙茶园1600亩,下设生产技术组、营销组、培训组,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商标标识、统一外形包装的“五统一”管理机制。合作社实施“散户全覆盖”和合作社社员全面建立“一户一档”档案农业,合作社已将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种植散户,对所有种植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并实行网格化管理;田间档案手册和质量安全宣传画分发到每家每户,实施农资投入品规范管理、植保员签名和田间档案记录信息上网等质量可追溯制度。严格做好田间档案记录工作,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和质量保证制度,对所有茶叶种植户全面建立“一户一档”的档案农业体系。
  今年,合作社利用省农业厅的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茶叶二维码标识制度建设,带动北寮水仙合作社继续走漳平市水仙茶安全、优质品牌化战略的道路。
  北寮的茶歌越唱越响,北寮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前来品茶香、沐绿风,感受田野的惬意,观赏茶乡的美景……
其他文献
“缘聚武夷 茶和天下”,作为茶界的一大盛事,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承载着海峡两岸共同的美好记忆,将于2013年11月16日—18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  第七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仍然围绕着打造“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文化经贸盛会的目标,突出武夷山市的办展优势。在借鉴国内外专业办展特点基础上,引进专业会展公司深圳华巨臣进行合作办展,主要突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独特性,二是突出博览性,三是突出市场性
期刊
“矮脚乌龙”有说法  不管是大红袍、铁观音,还是矮脚乌龙,不习惯的人总嫌它们有苦味焦味,爱喝的人则爱极了它们的馥郁香气,多端变化,味道醇厚,回甘持久。似乎,乌龙茶与生俱来具有排他性,一旦爱上,他茶便嫌其味淡。  虽然常喝的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武夷岩茶大红袍,但难免不时想起乌龙茶中的异品矮脚乌龙。自2007年在东峰与其相遇之后,便无法忘记。如果说武夷岩茶大红袍香味多变而润滑回味足是其特点的话,那初识矮脚
期刊
2011-2012年,在30多个产茶国和茶主销国的外交使节、茶协会主席共同见证下,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等称号。是时,茉莉花被列入代表中国符号的名单之中。  两千年前福州的第一株茉莉花从印度引进,两千年后福州再度从印度引进茉莉花。9月17日,经过5天6次转机,来自印度钦奈的50株茉莉花远渡重洋来到福州永泰的梧桐镇。  说到福州茉莉花的历史,就
期刊
2013年9月25日一大早,十国外交官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福州南台岛帝封江千亩湿地茉莉园。走进茉莉园,香味扑面而来,带上茉莉花环,品上一杯香醇的茉莉花茶,外国友人赞不绝口。随后,外交官们又来到福州晋安区鼓岭春伦有机茶园,绿油油的茶山、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展示都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  “我终于喝到了具有‘中国春天的气息’美誉的福州茉莉花茶,它的馥郁芳醇,让我沉醉其中。”2013年9月25日下午,在结束实
期刊
中国茶行业具有“国际性、规模性、专业性、文化性、商业性”的领军盛会——2013中国茶叶博览会于10月23日-26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此次茶博会是唯一由农业部批准并主办的全国性、茶产业领军式巅峰盛会,展区面积拥有3.4万平方米,主设“百强茶企”、“名茶之乡”、“茶产业高峰论坛”等20个品牌栏目。山东、福建、安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浙江、河南等全国十大茶叶主产区携名优品牌“逐鹿”茶博会,在茶
期刊
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厅根据省政府要求,及时组织调研,认真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从2011年起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内容,并每年安排703万元用于开展试点项目建设。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效。  一是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模式初具成型。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期刊
接地气创新  89度九峰茉莉红一鸣惊人  九峰茗茶始创于2002年,根植福建,辐射全国,历经十几年发展,九峰茗茶以闽茶为主,以多元开发为经营策略,以茶文化提升品牌价值,更以诚信经营和创新研发享誉业界。产品线涵盖茉莉红茶、武夷岩茶、保健茶、铁观音、白芽奇兰等;独家研发创新茶“89度九峰茉莉红”,高端岩茶第一品牌“一冠难求”系列和“九峰金线莲”等备受曙目,得到广大消费者厚爱。公司特设“九峰壶满堂”,与
期刊
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一种饮料,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不以茶为好,饮茶风习普及全民,覆盖全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跻身于世界三大饮品(咖啡、可乐、茶)行列,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自此以后,茶及其药用价值被发现,先民们就以喝茶来解毒,即用茶的开始,并由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品。  在花香
期刊
虽然受到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影响,我国去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曾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由于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营改增”等宏观金融财政改革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开展铁路等基础产业领域制度变革,陆续出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扶持产业升级优化、培育新的消费亮点;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形成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改善区域发展新局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上述一系列举措使2013年前三季度经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国谷物磨制行业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大米、面粉等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大型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加强,落后产能面临加速淘汰;规模化、自动化加工技术装备需求增强,产业升级换代速度显著提升。  一是行业稳定发展,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谷物磨制加工企业57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8%,但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  二是原料供给充足,“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