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先从提问入手,将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才能逐渐形成新的疑问。同时,再进一步地鼓励学生说出疑问,形成交流,只有坚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60 - 01
1.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反思的能力与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反思中扎实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此外,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还能让学生彻底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水平,促进他们数学知识点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的策略
2.1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还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引导他们发现实际生活里的数学知识,从而调动他们反思的兴趣。在选择生活场景和生活事物时,教师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主动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比如,以班级相邻的两个墙面为例,帮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再以相对应的两面墙为例,向学生讲解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熟悉的相似的场景或事物。通过这样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促使他们探究更多与此有关的场景和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2.2运用多样化的反思性教学方法
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的反思性教学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反思性教学。例如我们可以整理归纳教学心得,为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又比如我们可以听同行老师的课,可以是同为数学老师的课,通过观摩其他数学老师的同题异课,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汲取上课的宝贵经验。也可以观摩不同科目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同时可以请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通过评课反思教学内容、策略与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寻找学生无法掌握重难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通过录制观看教学录像获取其他途径不易观察到的细节等其他反思性教学方法来进行反思。
2.3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首先必须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因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要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到师范院校聘请优秀的数学毕业生来校执教,另一方面是组织本校在职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2.4课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的是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思教学手段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就能够调整设计思路,选择适合目前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來引导学生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成效达到最优。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不能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不会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另一个是不能根据图像找到解集,所以学生最终写出来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对于前一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帮助学生回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后,学生能够较好的解出方程的根。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发现即使是我在课堂上着重强调如何根据图像找出不等式解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写错。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找到解集就是我课后反思的重点内容。
2.5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要讲解的知识点设计成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对对象抽象、深奥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进行抽丝剥茧,逐步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等式与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时,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几个概念、公式和定理,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先提出简单的概念问题,然后逐级拔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该公式、定理和概念的延展。
3.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初中数学的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反思的意识。因此,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此策略,希望能对其他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英,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36):185+ 187.
[2] 陈岩,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5):10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160 - 01
1.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反思的能力与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反思中扎实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此外,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还能让学生彻底了解自己数学学习的水平,促进他们数学知识点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的策略
2.1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
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还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引导他们发现实际生活里的数学知识,从而调动他们反思的兴趣。在选择生活场景和生活事物时,教师必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主动进行思考、探究。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比如,以班级相邻的两个墙面为例,帮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再以相对应的两面墙为例,向学生讲解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熟悉的相似的场景或事物。通过这样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促使他们探究更多与此有关的场景和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2.2运用多样化的反思性教学方法
在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样的反思性教学方法来帮助我们进行反思性教学。例如我们可以整理归纳教学心得,为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又比如我们可以听同行老师的课,可以是同为数学老师的课,通过观摩其他数学老师的同题异课,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汲取上课的宝贵经验。也可以观摩不同科目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等。同时可以请其他老师来听自己的课,通过评课反思教学内容、策略与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通过问卷调查寻找学生无法掌握重难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通过录制观看教学录像获取其他途径不易观察到的细节等其他反思性教学方法来进行反思。
2.3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首先必须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因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要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到师范院校聘请优秀的数学毕业生来校执教,另一方面是组织本校在职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2.4课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的是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思教学手段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就能够调整设计思路,选择适合目前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來引导学生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成效达到最优。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不能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不会解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另一个是不能根据图像找到解集,所以学生最终写出来的答案都是错误的。对于前一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帮助学生回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后,学生能够较好的解出方程的根。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发现即使是我在课堂上着重强调如何根据图像找出不等式解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写错。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找到解集就是我课后反思的重点内容。
2.5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要讲解的知识点设计成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对对象抽象、深奥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进行抽丝剥茧,逐步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等式与方程》这节课的内容时,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几个概念、公式和定理,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先提出简单的概念问题,然后逐级拔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该公式、定理和概念的延展。
3.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初中数学的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反思的意识。因此,在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此策略,希望能对其他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英,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36):185+ 187.
[2] 陈岩,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 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