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教学也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因为一切能够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都属于有效教学的范畴.但有效教学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不同的时代对有效教学有着不同的诠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阶段,数学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但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不少的形式主义,导致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因此,有效教学作为教学的归宿,日益引起各教育专家及广大教师的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体会,与大家商榷怎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
一、备课中设计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数学教学
教育具有社会功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一样,这种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学有效与否,唯一的衡量标准是:教学是否满足社会要求,即是否达成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因此,有效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课前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认真制订出本课时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的整合.也就是说,有效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上述四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协调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走向有效课堂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产生的学习行为是积极主动的、专注的,因而是高效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迈出成功的一步.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很多,主要有:数学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等.无论创设哪种情境,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2.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而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起点,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教师在讲授时,也要设置适当的问题串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3.数学课堂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和与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使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数学活动一定要“数学化”,即活动是为了达成某些数学教学目标,没有贴上“数学”标签的活动是迎合时尚的形式主义,学生的活动量大了,但思维含量少了.
4.重视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走出“巧解”误区
在解题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考虑,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基本方法的训练.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因而是最有效的.如果教师在解题教学中一味强调和欣赏巧解,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它将阻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5.重视先做后讲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授予、他们简单吸收,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
6.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7.变式演练,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感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可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三、科学评价与反思,促进有效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评价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根据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每一阶段、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对数学教学中四维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评估.评价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练习作业或是书面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是: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地创设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教育学博大精深,以上所谈的仅仅是促进有效教学的一些做法.寻找最有效的数学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一、备课中设计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数学教学
教育具有社会功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一样,这种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意识形态决定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学有效与否,唯一的衡量标准是:教学是否满足社会要求,即是否达成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因此,有效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课前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认真制订出本课时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维目标的整合.也就是说,有效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上述四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协调发展.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走向有效课堂
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产生的学习行为是积极主动的、专注的,因而是高效的认知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迈出成功的一步.数学教学情境的类型很多,主要有:数学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故事情境等.无论创设哪种情境,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
2.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而学生的探究离不开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把问题看成学习的动力、起点,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教师在讲授时,也要设置适当的问题串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3.数学课堂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和与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动,使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数学活动一定要“数学化”,即活动是为了达成某些数学教学目标,没有贴上“数学”标签的活动是迎合时尚的形式主义,学生的活动量大了,但思维含量少了.
4.重视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走出“巧解”误区
在解题教学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考虑,并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基本方法的训练.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因而是最有效的.如果教师在解题教学中一味强调和欣赏巧解,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它将阻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5.重视先做后讲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实践,在做的过程中体验与探索,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授予、他们简单吸收,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先做后讲”强调了学生在做中学习,既承认模仿练习与机械记忆的技能性训练阶段,更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过程的感悟与体验.
6.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7.变式演练,提高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断地经历感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可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三、科学评价与反思,促进有效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评价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根据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每一阶段、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对数学教学中四维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评估.评价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练习作业或是书面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是: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地创设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教育学博大精深,以上所谈的仅仅是促进有效教学的一些做法.寻找最有效的数学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是教师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