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专院校思政教育的途径选择略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zhen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容易陷入形式化的状态,需要积极的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贴近学生生活展开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由此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有更为积极正向的思想状态。
  【关键词】大专院校 思政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74-01
  当下大专院校思政教育的推广属于教学工作的基础内容,但是从教师到学生,对于该教学均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新媒体的盛行,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在网络渠道已经接触较多,甚至与学校方面的教育产生较大的冲突,导致学生思想上受到一定冲击。习惯了网络环境的刺激思想,学校教学的平实内容已经不再有足够的吸引力。面对这种环境,思政教育需要不断的扩展新的教育途径,改良教育内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大专院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
  当下思政教育工作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展开,每届学生都会在一年级接受基本的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同时会有对应的考核环节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而且会在校园内开展定期或者灵活性的全校、班级性的思政教育主题的活动。但是从总体情况上来说,学校方面对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相对严谨刻板的认知,而这种过于严肃的方式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没有充分的将教育寓教于乐,无法与学生关注点结合,由此,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在持续不断的开展,但是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的无效状况。
  其次,网络信息的冲击,让学生接触的信息量与类型更为便利。尤其是网络上各种信息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信息获取欲望,学生对课堂教学没有充分的兴趣,从而陷入完成学习任务的流于形式学习状况。
  其三,大专院校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缺乏,对于各种信息的鉴别能力差,部分人在社会流言的影响下,缺乏了自身正向的三观引导,同时也因为生活的境遇而导致内心的消沉,对于这种情况,思政教育如果仍旧停留在传统形式与内容,无法关注到学生的能力局限,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走出迷雾,则容易导致思政教育缺乏实质的效果。
  二、当前大专院校思政教育的途径选择
  (一)注重网络途径的开发利用
  要多关注学生关注的网络渠道,包括微博、QQ、微信公众号以及各大娱乐网站等,可以在有关平台开设学校的专业账号,通过风趣、娱乐、活泼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要跨越思政教育直接性的说教方式,可以通过曲线方式来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娱乐趣味的语言、图像形式中,由此拉近教育工作与学生之间思想上的距离。同时要积极的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关注点,将教育内容与其生活相联系,避免心理距离拉大导致的关注度下降。在这些平台上开设的宣传教育区域需要做好校内的传播宣传,可以将有关信息发布到各班级,让班级干部组织学生一同关注有关账号,同时将有关账号的宣传配合一定校园活动开展,让有关账号的宣传效果更好的落实。例如可以将有关账号的宣传与学校定期的竞赛活动、报名活动等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关注有关账号可以方便的进行校园生活,上面有各种功能与信息提供,同时免费开放,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可以获得的加入资格。同时日常也可以在账号中抛出一定与学生生活相关与兴趣相关的话题,由此来了解学生,让思政教育可以有的放矢的展开,提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二)注重实体途径的改良优化
  思政教育实质上可以渗透在各种与学生实体生活接触的环节中。例如可以在定期的班级会议上开展有关思政教育工作,让班主任意识到班级问题的解决中可以渗透思政教育的引导。思政教育的效果也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在学习与校园生活上的状态,提升教师群体对该通过的关注度。要打破思想,思政教育不僅仅是刻板的书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具体事情中的引导。因此,无论是在班级会议上讨论班级问题还是其他课堂上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对应的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端正思想,更好的培训学生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教育引导中,要充分的广开言路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更好的针对性引导。教学中避免教师满堂灌与一言堂,要充分的展开师生互动,让学生意识到谣言与负面思想利用了学生思维的局限与盲点,由此来构成对社会的危害,让学生有更强的分辨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秩序中的不足,但是能够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问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积极正向的心态与三观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当下本国实际国情与社会情况,是在当下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一种思想状态,要充分的运用好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学成效,发挥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霄.浅谈提高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途径[J].魅力中国,2017(z1):57.
  [2]朱雅文,李展,张之稳等.校企合作视阈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研究论述[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14-15.
  [3]黄润华,谢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自觉性思政教育途径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2):88-89,95.
其他文献
【摘要】以创新学院建设为依托,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改革与体系优化实践。解决关键问题包括“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重理论、轻应用”的课程设置优化和统筹课程建设中“基础”与“特色”、“个性化”与“系统化”的之间的矛盾。在改进实践教学改革中,为地区特色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Abstract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对于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在高职院校传统教学中,主要就是通过课程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而此种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对此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教学考试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基于《屋面与装饰工程施工》为例对课程考试改革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屋面与装饰工程施工》 课程考试 改革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内容的不断深入,高中的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除教授有关政治学科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观念等相关的素养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对高中政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引进时事政治,对学生各方面政治素质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势。本文因此对时事政治
期刊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为满足专业课堂中师生对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解决专业教学中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素材匮乏、单一、无监控把控,缺乏考察体系的问题,本次教学改革提出建立应用于电子信息类的,具有多维度、开放性、标准性的素材平台,并建立合理的考察体系,通过探索构建全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064-02  医学免疫学是与临床密切联系的基础医学学科,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重要补充部分,在基础医学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体系中,重内容轻方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要地位。[1]多年以来,医学免疫学实验的授课模式几乎完全延续了经典的理论课授课方法。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的地位在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开始关注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图式理论也因此进入更多高中英语教师的视野。本文将首先阐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将图式理论应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图式理论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92-02  阅
期刊
【摘要】专题式教学是教师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本课教师结合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生实际生活,设计了一堂有关法治时代的网络生活专题课。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的综合性运用以及督促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专题式教学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76-0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对高校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基于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方法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59-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环境问题,如有的地区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地区则是面临大气污染,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
期刊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中是一门基础课,具有抽象、难理解等特点。针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现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从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方面做出改革研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整体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 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60-01  《数字信号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