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随之日益丰富,观看戏剧、影视作品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戏剧与影视表演中,演员的形象设计是舞台美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本文通过阐述戏剧舞台与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设计的不同侧重点,以便为形象设计师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戏剧;影视;形象设计
戏剧、影视人物的形象设计是舞台美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仅局限于适合角色个体的发型、化妆和服饰设计。演员形象设计通常以剧本为前提,以表演为归宿。除了明确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特征等一般要求外,还要适应戏剧的主题、故事情节、动作、规定情境等等。通过对主体(演员)原有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以达到有利于主体目的的设计过程,这是是丰富戏剧、影视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接下来,笔者将通过介绍戏剧与影视作品中形象设计的不同侧重点来对设计的重点加以说明。
一、戏剧舞台中的形象设计
舞台剧中的形象设计同日常的形象设计有一定的区别,区别源自舞台剧的特殊性。
1、情节性:剧本是一剧之本。舞台剧是根据剧本排演的。导演根据剧本的主要构思,并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和集体智慧去丰富完善这个剧本所提供的信息,体现者是演员。作者的构思,导演的意图都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得以体现。而形象设计师就是要通过自己对剧本的理解,运用形象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将文字通过图样展现出来。但舞台形象并不是将你设计的图样站在演员身上就可简单了事的。平面造型必须要转换成立体造型才能完成角色形象的塑造。
2、时间限制:剧本中的人物不一定是当代的,有可能是30年代或更早前的年代;这就需要设计师选择剧中人物所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将其体现在角色身上,使观众在瞬间就能从剧中人物的外貌形象上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人物的个性是在特殊历史背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形象设计师必须抓住时代感,这也是对整体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烘托。把握好角色形成的典型年代,才能设计出典型的角色形象。
3、空间限制:人们常说:环境造就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他们的个性及所显示出的外貌特征是有很大差异的。角色的典型性格,个性化的特点正是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生成。比如《雷雨》中的鲁大海与周萍,虽然两人生活在同时代,甚至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可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前者鲁莽粗犷,后者外表温文尔雅掩饰内心的虚伪。另外,如《水浒》中的鲁智深同林冲,两个都是同时代的人,且都武艺高强,而且还是好兄弟。但因生活背景的差异,形成完全不同的个性。林冲是禁军教头,父亲和岳父也都是军官,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所以形成温和安于现状的性格特征。但当生活环境的某个因素破坏后。作为军人的林冲,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走上投奔梁山的道路。而鲁智深无任何产业,母亲去世活,更加无牵挂,性情豪放、嫉恶如仇。正是因为他们生活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遇然不同的性格。形象设计必须把握住人物的这些个性,在外形上将这种差异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4、人物性格典型化:在舞台剧中,剧本的主题、导演的意图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体现出来,传达给观众。形象设计就是将演员本人塑造成剧中角色的形象,从外形上尽可能掩盖演员本人的特征,赋予他剧中角色的特征,尽量贴近角色。将剧本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生存环境都融合在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上,从外形上突出人物典型性。因为一个好的作品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多半是从普通生活中众多具有共性的人群中提炼出来的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典型化的人物。他们既具有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普遍性。他来自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种“典型化”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否则就会缺乏普遍性及社会意义,个性形象显得苍白无力,失去艺术价值。反之,毫无个性的形象没有代表性,缺乏艺术感染力。形象设计的人物就是将角色典型、鲜明的性格特征充分体现在演员身上,使演员从外形上先进人角色。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走上舞台将角色的丰富内心世界完整表现出来,内外合一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完成舞台剧的整体创作。
5、距离感:舞台剧的演出区域同观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将二者隔开,后排观众离演出区域更加遥远。这不象宽银幕,再远的位置也能看清放大了很多倍的画面。舞台剧中坐在远处的观众可能会看不清演员的表情。舞台演出的这一一特殊性,除了对演员的表演有很高的要求外,体现在人物造型上,也有着与生活或影视中所不同的要求。舞台造型要求形象鲜明、醒目,角色性格特征突出,手法多样且较为夸张。舞台上的形象是生活中形象的再创造,在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炼并作合理的夸张,将其艺术化,成为艺术的真实再现。这种距离要求我们在为演员进行形象设计时不适宜设计过于繁琐的细节,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以此为中心,用简洁干脆的线条、单纯并不单一的色彩精炼刻画出生动的形象。服装多采用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色块,丰富但不琐碎,式样统一但不单调,争取用最简洁、清楚易见的形象语言表现出角色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将每一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清楚明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盡量通过形象设计使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通过角色的形象语言轻而易举地分清每一个人物。这也许不是剧本的要求和导演的最终意图,但却是每一个形象设计师应该做到的。
6、灯光效果:舞台形象除了要考虑前面所列诸多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光。通过光的照射,物体对光产生吸收与反射现象,被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与形的信息。形象塑造离不开色彩,色彩感觉离不开光。不同的光源,由于本身能量分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色光,这种色光称之为光源色。如白炽灯光偏黄,荧光灯偏蓝等。不同的光源色会使色彩发生很大的变化。发色、妆色及服装在不同的光源条件下会演示不同的色彩。舞台照明属彩色灯光,它的演色性比其他光源的演色性更强。比如红色服装在绿光影响下显示黑褐色,在蓝光影响下显示暗紫蓝色;绿色服装在红光的照射下变成暗灰色,在黄光下变成鲜绿色。由此可见服装色彩在相同或相似的灯光照射下,比原色更鲜艳。在形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比如一部充满恐怖气氛的戏,为了渲染气氛,可能会多采用冷色调。在灯光的选择上也会多考虑冷(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色调的光。如蓝光、青光等。那么在形象塑造上;为突出人的的凶残恐怖,除了造型夸张外,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应偏重冷色调,同灯光配合,从视觉效果上进一步烘托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拍造型照,都应在灯光的配合下完成。日光属自然光源,同彩色灯光的演色性有很大差异。一个完整的舞台人物造型如在日光下拍摄,色彩会产生很大的偏差,造成错觉,影响实际造型效果,产生误会。舞台灯光对造型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但的确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影视剧中的形象设计
影视剧与舞台剧中的形象设计在其设计目的上有其相似的地方。影视剧中的形象设计也是由设计师同演员共同创造出符合一定要求的人物形象,并便观众认可,从而达到其审美价值,不论是戏剧还是影视中的形象设计目的都在于使演员通过外部形象的改造变成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如美国影片《宝贝儿》申的反串,形象设计在外貌的塑造上,为演员刻画人物提供了可信度。这是戏剧影视剧中形象设计的基本功能。但是,戏剧和影视毕竟是不同门类的艺术。就形象设计而言,由于影视艺术中画面设计及拍摄过程中的特殊性,使得二者存在--定的差别:首先,影视剧选择演员的范围比较广,不像戏剧只能在剧院所属的演员中选择角色的扮演者。影视剧可以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内尽量选择从外貌到内在气质同角色十分接近的演员,而不像戏剧,由于选择演员的局限性,有时必须用浓妆掩盖演员的本来面目,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形象,从外型上达到剧本中角色的要求。在影视剧中,为了让观众感觉银幕上是真实的人在活动,导演基本上以人物为准去选择演员,而且这些演员并非都是职业演员。一些非职业演员的加盟,也往往会使影片大获成功。比如为大家所熟知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里的女主角,就是由一个同剧中角色生活环境极为相似的农村姑娘扮演的,在导演的引导下,演得如此自然、真切、生动感人,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形象设计从自然、本色出发,使演员通过精心自然的修饰,在外型上“不露痕迹”地达到角色的要求。即使是一些时间跨度很大的影片也同样要求如此。某些影片,如《甘地传》中胖子来扮演角色这也不符合当代审美标准。变通办法可以找一些较为丰满的演员扮演剧中的角色。历史人物的形象设计既不能完全抛开历史的限定,也不应该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可以加入一定的艺术捌作。历史剧并不是历史教课书。只要把握住“三分虚构,七分史实”的原则,尽力做到形似与神似,将历史的真实与现代生活思维方式相融合,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塑造出全新的形象。
影视剧中形象设计同样是一种艺术创作,决不能误解成简单的照搬生活。
三、结语:总而言之,戏剧与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其间涉及了造型设计上很多的方法与技巧,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与总结,进而全面掌握其相关技术和要点。戏剧作为我国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而戏剧舞台化妆对于戏剧艺术的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戏剧及影视人物中,形象設计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设计不仅局限于某一个角色的发型、服装上,形象是以剧本为前提的,除了要确定好角色的年龄、身份等特征以外,我们还要很好地适应戏剧想要表达的主题,因此,针对戏剧、影视人物的形象设计须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此,从事戏剧舞台化妆与造型设计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要遵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行业规则,从而将我国戏剧与影视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林玉萍.戏曲与影视中的化妆设计[J].音乐生活,2006(6).
[2]熊毅.试论戏剧舞台化妆造型与设计[J].戏剧之家.2016,(3).
【关键词】:戏剧;影视;形象设计
戏剧、影视人物的形象设计是舞台美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仅局限于适合角色个体的发型、化妆和服饰设计。演员形象设计通常以剧本为前提,以表演为归宿。除了明确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特征等一般要求外,还要适应戏剧的主题、故事情节、动作、规定情境等等。通过对主体(演员)原有的形象进行改造或重新构建,以达到有利于主体目的的设计过程,这是是丰富戏剧、影视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接下来,笔者将通过介绍戏剧与影视作品中形象设计的不同侧重点来对设计的重点加以说明。
一、戏剧舞台中的形象设计
舞台剧中的形象设计同日常的形象设计有一定的区别,区别源自舞台剧的特殊性。
1、情节性:剧本是一剧之本。舞台剧是根据剧本排演的。导演根据剧本的主要构思,并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和集体智慧去丰富完善这个剧本所提供的信息,体现者是演员。作者的构思,导演的意图都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得以体现。而形象设计师就是要通过自己对剧本的理解,运用形象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将文字通过图样展现出来。但舞台形象并不是将你设计的图样站在演员身上就可简单了事的。平面造型必须要转换成立体造型才能完成角色形象的塑造。
2、时间限制:剧本中的人物不一定是当代的,有可能是30年代或更早前的年代;这就需要设计师选择剧中人物所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将其体现在角色身上,使观众在瞬间就能从剧中人物的外貌形象上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人物的个性是在特殊历史背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形象设计师必须抓住时代感,这也是对整体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烘托。把握好角色形成的典型年代,才能设计出典型的角色形象。
3、空间限制:人们常说:环境造就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他们的个性及所显示出的外貌特征是有很大差异的。角色的典型性格,个性化的特点正是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生成。比如《雷雨》中的鲁大海与周萍,虽然两人生活在同时代,甚至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可是因为他们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形象,前者鲁莽粗犷,后者外表温文尔雅掩饰内心的虚伪。另外,如《水浒》中的鲁智深同林冲,两个都是同时代的人,且都武艺高强,而且还是好兄弟。但因生活背景的差异,形成完全不同的个性。林冲是禁军教头,父亲和岳父也都是军官,又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所以形成温和安于现状的性格特征。但当生活环境的某个因素破坏后。作为军人的林冲,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才走上投奔梁山的道路。而鲁智深无任何产业,母亲去世活,更加无牵挂,性情豪放、嫉恶如仇。正是因为他们生活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遇然不同的性格。形象设计必须把握住人物的这些个性,在外形上将这种差异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4、人物性格典型化:在舞台剧中,剧本的主题、导演的意图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体现出来,传达给观众。形象设计就是将演员本人塑造成剧中角色的形象,从外形上尽可能掩盖演员本人的特征,赋予他剧中角色的特征,尽量贴近角色。将剧本中所提示的时代背景,生存环境都融合在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上,从外形上突出人物典型性。因为一个好的作品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多半是从普通生活中众多具有共性的人群中提炼出来的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典型化的人物。他们既具有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普遍性。他来自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这种“典型化”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否则就会缺乏普遍性及社会意义,个性形象显得苍白无力,失去艺术价值。反之,毫无个性的形象没有代表性,缺乏艺术感染力。形象设计的人物就是将角色典型、鲜明的性格特征充分体现在演员身上,使演员从外形上先进人角色。使他们更加自信地走上舞台将角色的丰富内心世界完整表现出来,内外合一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完成舞台剧的整体创作。
5、距离感:舞台剧的演出区域同观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将二者隔开,后排观众离演出区域更加遥远。这不象宽银幕,再远的位置也能看清放大了很多倍的画面。舞台剧中坐在远处的观众可能会看不清演员的表情。舞台演出的这一一特殊性,除了对演员的表演有很高的要求外,体现在人物造型上,也有着与生活或影视中所不同的要求。舞台造型要求形象鲜明、醒目,角色性格特征突出,手法多样且较为夸张。舞台上的形象是生活中形象的再创造,在真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炼并作合理的夸张,将其艺术化,成为艺术的真实再现。这种距离要求我们在为演员进行形象设计时不适宜设计过于繁琐的细节,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以此为中心,用简洁干脆的线条、单纯并不单一的色彩精炼刻画出生动的形象。服装多采用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色块,丰富但不琐碎,式样统一但不单调,争取用最简洁、清楚易见的形象语言表现出角色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将每一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清楚明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盡量通过形象设计使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通过角色的形象语言轻而易举地分清每一个人物。这也许不是剧本的要求和导演的最终意图,但却是每一个形象设计师应该做到的。
6、灯光效果:舞台形象除了要考虑前面所列诸多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光。通过光的照射,物体对光产生吸收与反射现象,被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经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与形的信息。形象塑造离不开色彩,色彩感觉离不开光。不同的光源,由于本身能量分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色光,这种色光称之为光源色。如白炽灯光偏黄,荧光灯偏蓝等。不同的光源色会使色彩发生很大的变化。发色、妆色及服装在不同的光源条件下会演示不同的色彩。舞台照明属彩色灯光,它的演色性比其他光源的演色性更强。比如红色服装在绿光影响下显示黑褐色,在蓝光影响下显示暗紫蓝色;绿色服装在红光的照射下变成暗灰色,在黄光下变成鲜绿色。由此可见服装色彩在相同或相似的灯光照射下,比原色更鲜艳。在形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比如一部充满恐怖气氛的戏,为了渲染气氛,可能会多采用冷色调。在灯光的选择上也会多考虑冷(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色调的光。如蓝光、青光等。那么在形象塑造上;为突出人的的凶残恐怖,除了造型夸张外,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应偏重冷色调,同灯光配合,从视觉效果上进一步烘托气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拍造型照,都应在灯光的配合下完成。日光属自然光源,同彩色灯光的演色性有很大差异。一个完整的舞台人物造型如在日光下拍摄,色彩会产生很大的偏差,造成错觉,影响实际造型效果,产生误会。舞台灯光对造型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但的确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影视剧中的形象设计
影视剧与舞台剧中的形象设计在其设计目的上有其相似的地方。影视剧中的形象设计也是由设计师同演员共同创造出符合一定要求的人物形象,并便观众认可,从而达到其审美价值,不论是戏剧还是影视中的形象设计目的都在于使演员通过外部形象的改造变成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如美国影片《宝贝儿》申的反串,形象设计在外貌的塑造上,为演员刻画人物提供了可信度。这是戏剧影视剧中形象设计的基本功能。但是,戏剧和影视毕竟是不同门类的艺术。就形象设计而言,由于影视艺术中画面设计及拍摄过程中的特殊性,使得二者存在--定的差别:首先,影视剧选择演员的范围比较广,不像戏剧只能在剧院所属的演员中选择角色的扮演者。影视剧可以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内尽量选择从外貌到内在气质同角色十分接近的演员,而不像戏剧,由于选择演员的局限性,有时必须用浓妆掩盖演员的本来面目,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形象,从外型上达到剧本中角色的要求。在影视剧中,为了让观众感觉银幕上是真实的人在活动,导演基本上以人物为准去选择演员,而且这些演员并非都是职业演员。一些非职业演员的加盟,也往往会使影片大获成功。比如为大家所熟知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里的女主角,就是由一个同剧中角色生活环境极为相似的农村姑娘扮演的,在导演的引导下,演得如此自然、真切、生动感人,获得了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形象设计从自然、本色出发,使演员通过精心自然的修饰,在外型上“不露痕迹”地达到角色的要求。即使是一些时间跨度很大的影片也同样要求如此。某些影片,如《甘地传》中胖子来扮演角色这也不符合当代审美标准。变通办法可以找一些较为丰满的演员扮演剧中的角色。历史人物的形象设计既不能完全抛开历史的限定,也不应该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可以加入一定的艺术捌作。历史剧并不是历史教课书。只要把握住“三分虚构,七分史实”的原则,尽力做到形似与神似,将历史的真实与现代生活思维方式相融合,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塑造出全新的形象。
影视剧中形象设计同样是一种艺术创作,决不能误解成简单的照搬生活。
三、结语:总而言之,戏剧与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其间涉及了造型设计上很多的方法与技巧,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与总结,进而全面掌握其相关技术和要点。戏剧作为我国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而戏剧舞台化妆对于戏剧艺术的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戏剧及影视人物中,形象設计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设计不仅局限于某一个角色的发型、服装上,形象是以剧本为前提的,除了要确定好角色的年龄、身份等特征以外,我们还要很好地适应戏剧想要表达的主题,因此,针对戏剧、影视人物的形象设计须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此,从事戏剧舞台化妆与造型设计的专家、学者以及技术人员要遵守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行业规则,从而将我国戏剧与影视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林玉萍.戏曲与影视中的化妆设计[J].音乐生活,2006(6).
[2]熊毅.试论戏剧舞台化妆造型与设计[J].戏剧之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