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中“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课程改革从形式上的变化转变为实质上的变化。可是课程改革怎样才能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呢?那就从课程标准的四个方面出发:教育理念由“知识本位”到“育人为本”转变;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转变;内容方法由“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转变;评价指标由“一维”到“三维”的转变。既然要改革,我们就要付出行动。在改革的行动中,数学学科素养应如何落位呢?那么,以下就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课堂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部分之一。从学生的角度讲这个部分学的程度如何,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对良好的精神面貌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猴子妈妈给猴子兄弟俩分桃的故事。想不想听?”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课件。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妈妈到山那边摘了6个红红的桃子,她一进门,就给了猴哥1个,把剩下的5个全给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兴了:“妈妈!妈妈!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妈妈笑了笑,从猴弟弟那儿又分给他一个,可猴哥还是不满意,说:“妈妈!妈妈!你还是偏心!”猴妈妈看了看,说:“好好好!从弟弟那再分给你一个。”猴哥看着自己眼前的3个桃子,高兴地笑了,说:“妈妈!现在这样分才公平!”
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哥说现在这样分就公平了?由学生回答找到答案——同样多。“对,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研究研究‘平均分’,好吗?”师:对,只有大家分得同样多才是公平的,也只有这样分他们才是平等的,那么像这样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引出了课题。可以问“同学们,其实刚才这样分虽然是公平了,作为哥哥,我们应该怎样做?而作为弟弟,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可以对学生们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友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到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
二、课堂中要给与学生的自我展示的空间
课堂上能让学生敢发问,敢与老师互动;课堂上要设计开放性试题,没有对与错,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尽情思考,展现他的思维过程。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一般老师们直接出示已圈好的点子图来列出固定的乘法算式,再进行竖式的教学。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地方渗透一下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可以出示没有圈好的点子图及要求,没有密密麻麻的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圈出点子,并列出算式。这样能够给予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做题。
三、课堂上的知识不要仅限于当堂的内容,也要展现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
课堂展现的是学生的做题能力,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方法和学生的掌握能力,是教学聚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难题。如关于《减法性质》的学习中99-46-20=和56-(16+23)=的题型,学生们都知道“见到连减就添括号,求所有简述的和;见到减去几个数的和就拆掉括号变成连减”,不用经历探索过程,就能在做练习题的时候都能百发百中,正确率很高。而当学到乘除综合算式时,让学生观察算式12÷3÷2=2和12÷(3×2)=2的规律时,却不知所措了,做题的时候漏洞百出。原因在哪呢?在于我们的出发点不同:以前我们的目标就是学生能够正确解题,即使没有经历过程,也能够把题做对;而现在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没有经历,没有积累,就无法形成能力,所以改变要从课堂开始。
四、让课堂能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
课堂上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所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练习不大。之久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嫩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的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或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数学很有用处。
五、在课堂中多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多去思考数学,体验数学,才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体现与落实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就可了解本节课知识,可是对于长方体的构造还是很抽象很模糊。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交流长方体的样子,然后给学生分组,在三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制作长方体。第一种是一张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设定方案给长方体配面;第二种是给学生提供长长的小棒和三通,让学生剪成所需要的小棒搭一个长方体;第三种是用方格画一画,用剪刀剪下来,做成一个长方体。这三种方法都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多学生都会描述长方体的样子,但真正会做长方体的却很少。学生只有自己会做,才会真正理解长方体,所学的知识才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我们要让课堂慢下来,让学生慢下来,让学生能够自悟自感。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數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
一、课堂中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最主要部分之一。从学生的角度讲这个部分学的程度如何,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的形成,对良好的精神面貌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猴子妈妈给猴子兄弟俩分桃的故事。想不想听?”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课件。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双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妈妈到山那边摘了6个红红的桃子,她一进门,就给了猴哥1个,把剩下的5个全给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兴了:“妈妈!妈妈!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妈妈笑了笑,从猴弟弟那儿又分给他一个,可猴哥还是不满意,说:“妈妈!妈妈!你还是偏心!”猴妈妈看了看,说:“好好好!从弟弟那再分给你一个。”猴哥看着自己眼前的3个桃子,高兴地笑了,说:“妈妈!现在这样分才公平!”
学生思考:为什么猴哥说现在这样分就公平了?由学生回答找到答案——同样多。“对,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研究研究‘平均分’,好吗?”师:对,只有大家分得同样多才是公平的,也只有这样分他们才是平等的,那么像这样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引出了课题。可以问“同学们,其实刚才这样分虽然是公平了,作为哥哥,我们应该怎样做?而作为弟弟,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可以对学生们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友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做到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
二、课堂中要给与学生的自我展示的空间
课堂上能让学生敢发问,敢与老师互动;课堂上要设计开放性试题,没有对与错,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能力,让学生尽情思考,展现他的思维过程。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一般老师们直接出示已圈好的点子图来列出固定的乘法算式,再进行竖式的教学。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地方渗透一下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可以出示没有圈好的点子图及要求,没有密密麻麻的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圈出点子,并列出算式。这样能够给予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做题。
三、课堂上的知识不要仅限于当堂的内容,也要展现出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
课堂展现的是学生的做题能力,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方法和学生的掌握能力,是教学聚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难题。如关于《减法性质》的学习中99-46-20=和56-(16+23)=的题型,学生们都知道“见到连减就添括号,求所有简述的和;见到减去几个数的和就拆掉括号变成连减”,不用经历探索过程,就能在做练习题的时候都能百发百中,正确率很高。而当学到乘除综合算式时,让学生观察算式12÷3÷2=2和12÷(3×2)=2的规律时,却不知所措了,做题的时候漏洞百出。原因在哪呢?在于我们的出发点不同:以前我们的目标就是学生能够正确解题,即使没有经历过程,也能够把题做对;而现在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没有经历,没有积累,就无法形成能力,所以改变要从课堂开始。
四、让课堂能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
课堂上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所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练习不大。之久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嫩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的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或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数学很有用处。
五、在课堂中多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多去思考数学,体验数学,才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体现与落实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就可了解本节课知识,可是对于长方体的构造还是很抽象很模糊。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交流长方体的样子,然后给学生分组,在三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制作长方体。第一种是一张纸上画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设定方案给长方体配面;第二种是给学生提供长长的小棒和三通,让学生剪成所需要的小棒搭一个长方体;第三种是用方格画一画,用剪刀剪下来,做成一个长方体。这三种方法都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多学生都会描述长方体的样子,但真正会做长方体的却很少。学生只有自己会做,才会真正理解长方体,所学的知识才会在生活中得到应用。我们要让课堂慢下来,让学生慢下来,让学生能够自悟自感。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數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