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自己能照料自己的生活行为,例如吃饭、洗手、睡觉、上厕所、穿衣等。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幼儿自信心、责任感的加强;有利于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今后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决心。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担负起重任,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习惯的培养;家园共育;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进入大班的幼儿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已经需要信任,需要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一样的看待,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三个生活习惯有序的指定了目标、要求,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
大班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教育,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制能力也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由于我们大二班是个特殊的班级,从小班到中班都换不同的老师,教师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同,幼儿发展的方向也就不同。特别是我们班幼儿的一些常规,习惯的发展表现出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所以我们两位教师就决定一进入大班就首先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为首要任务。
一、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喝拉撒睡都由父母包办,照顾的无微不至,还享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没有自己的主见意识,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自身人格的塑造,不利于新环境的适应。从幼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重视什么就期望孩子达到他理想中的样子。在幼儿园里,部分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健康,只要学习好,健康、聪明,其他方面都无关紧要。其实不然,生活自理能力也一样重要,不能因为孩子太小,承受能力弱,就剥夺了孩子的能力和思想。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父母开始,从一件小事开始。
2.社会环境原因
每个幼儿一出生就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范围很广泛,大到时代,小到亲友、教育、同伴,他们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如果你的孩子还生活在养尊处优的日子里,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久而久之,逐渐就会被社会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是残酷的,它不会同情弱者,所以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自身发展因素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事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例如:洗手、吃饭、上厕所、睡觉。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心中都会充满自信心。著名的美国儿童心里学家、儿科医生格塞尔指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以,从儿童时期就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日后的生活中赖以生存。因此,必须要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1.通过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对于儿歌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从这一方面着手,编了些儿歌,例如:睡觉时就教幼儿念儿歌“脱下鞋子和衣服,端端正正放整齐。铺好被子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房间里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幼儿边念儿歌边动手,一周下来,都能自己安安静静的午睡了。孩子能在儿歌的帮助下,能养成轻松睡觉的好习惯。所以,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2.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加强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设置了许多的游戏环节。例如: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放置一些家具、衣服等,让孩子给娃娃家打扫卫生,包括拖地板,叠衣服,给娃娃洗澡的游戏,谁做得好给谁奖励,既玩了游戏,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许多幼儿玩完玩具时,把玩具乱扔乱放,不注重归类,我们进行了“给玩具找家”这一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不乱丢、不乱放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我们设计的这些游戏都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3.作为老师、父母要经常鼓励、赞扬幼儿
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对他说“你真棒”或小贴纸给予表扬。对于做得不好的幼儿,也要给予表扬“你做得很好,下次做的肯定比这次更好”,所以,赞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增强自信心,面对问题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4、开展生活自理活动
小班幼儿开展《穿衣服鞋子的活动》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类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话语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当幼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再次,幼儿自理意识一旦形成,还需要在一日生活中继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因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在集体生活中让幼儿练习,形成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教育策略。
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这些区角,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有趣的故事,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园联系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重点。
1、幼儿园可通过讲座来传授家长们一些比较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
2、建立一个“家长经验交流角”。为家长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家长们可随时在上面自由留言,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比较有效的育儿方法分享出来!
3、教师进行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家访交流。
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在家里面的表现及家长的教养方式,及时的给予帮助、提示。
4、建立家園联系手册。
可每隔每个月定期发放一次,教师可在这个联系本上及时的把每个幼儿该时段的能力、习惯及最近表现都反映给家长,这样可以让那些因工作太忙而不能到园去察看孩子的家长也能很清楚的知道目前他的孩子能力水平是怎么样的,知道该阶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四、结论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家庭和学校为孩子提供一个锻炼的空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坚持。身为父母,要学会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想做的,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就要多多支持,言传身教,耐心辅导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幼儿生活自己的能力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颖.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关键词:习惯的培养;家园共育;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进入大班的幼儿有了自己的主见,也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他们已经需要信任,需要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一样的看待,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三个生活习惯有序的指定了目标、要求,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
大班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教育,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制能力也有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由于我们大二班是个特殊的班级,从小班到中班都换不同的老师,教师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教育方法的不同,幼儿发展的方向也就不同。特别是我们班幼儿的一些常规,习惯的发展表现出高高低低、参差不齐,所以我们两位教师就决定一进入大班就首先以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为首要任务。
一、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原因
1.家庭环境影响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宝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喝拉撒睡都由父母包办,照顾的无微不至,还享受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没有自己的主见意识,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自身人格的塑造,不利于新环境的适应。从幼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重视什么就期望孩子达到他理想中的样子。在幼儿园里,部分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健康,只要学习好,健康、聪明,其他方面都无关紧要。其实不然,生活自理能力也一样重要,不能因为孩子太小,承受能力弱,就剥夺了孩子的能力和思想。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父母开始,从一件小事开始。
2.社会环境原因
每个幼儿一出生就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范围很广泛,大到时代,小到亲友、教育、同伴,他们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如果你的孩子还生活在养尊处优的日子里,生活自理能力差,动手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久而久之,逐渐就会被社会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是残酷的,它不会同情弱者,所以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自身发展因素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凡事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例如:洗手、吃饭、上厕所、睡觉。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心中都会充满自信心。著名的美国儿童心里学家、儿科医生格塞尔指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以,从儿童时期就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日后的生活中赖以生存。因此,必须要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技巧
1.通过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对于儿歌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从这一方面着手,编了些儿歌,例如:睡觉时就教幼儿念儿歌“脱下鞋子和衣服,端端正正放整齐。铺好被子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房间里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幼儿边念儿歌边动手,一周下来,都能自己安安静静的午睡了。孩子能在儿歌的帮助下,能养成轻松睡觉的好习惯。所以,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2.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方法加强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
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设置了许多的游戏环节。例如: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放置一些家具、衣服等,让孩子给娃娃家打扫卫生,包括拖地板,叠衣服,给娃娃洗澡的游戏,谁做得好给谁奖励,既玩了游戏,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许多幼儿玩完玩具时,把玩具乱扔乱放,不注重归类,我们进行了“给玩具找家”这一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不乱丢、不乱放的生活习惯。总而言之,我们设计的这些游戏都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学会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3.作为老师、父母要经常鼓励、赞扬幼儿
对于表现好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对他说“你真棒”或小贴纸给予表扬。对于做得不好的幼儿,也要给予表扬“你做得很好,下次做的肯定比这次更好”,所以,赞美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增强自信心,面对问题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4、开展生活自理活动
小班幼儿开展《穿衣服鞋子的活动》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类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话语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当幼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再次,幼儿自理意识一旦形成,还需要在一日生活中继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因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在集体生活中让幼儿练习,形成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教育策略。
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这些区角,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有趣的故事,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家园联系也是幼教工作的一个重点。
1、幼儿园可通过讲座来传授家长们一些比较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
2、建立一个“家长经验交流角”。为家长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家长们可随时在上面自由留言,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比较有效的育儿方法分享出来!
3、教师进行不定期的与家长进行家访交流。
这样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在家里面的表现及家长的教养方式,及时的给予帮助、提示。
4、建立家園联系手册。
可每隔每个月定期发放一次,教师可在这个联系本上及时的把每个幼儿该时段的能力、习惯及最近表现都反映给家长,这样可以让那些因工作太忙而不能到园去察看孩子的家长也能很清楚的知道目前他的孩子能力水平是怎么样的,知道该阶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四、结论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家庭和学校为孩子提供一个锻炼的空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坚持。身为父母,要学会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想做的,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就要多多支持,言传身教,耐心辅导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幼儿生活自己的能力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颖.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