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各地的干部群众坚决落实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努力。在众多的扶贫策略中教育扶贫往往成为薄弱的一环。治贫先治愚,解決教育贫困,实现教育公平,这是根治贫困的重要抓手,只有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并改进教育扶贫中的措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穷根”、“摘穷帽”继而“站起来”、“富起来”。
关键词:扶贫攻坚;教育贫困;教育公平;教育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亮点。世界经济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扶贫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继而达到经济强国的目的。把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纳入精准扶贫战略开发扶贫新模式,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把人才的教育培养作为精准扶贫战略的切入点。贫苦地区的教育上去了,人才质量提高了,贫苦地区的脱贫致富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高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而最新农村教育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面临着教育贫困问题。
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足。贫困山区孩子们学习、生活环境硬件条件亟待改进。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逐渐改善。但在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仍然非常艰苦,许多孩子学习的校舍简陋,缺乏学习用品、教具,没有基本的体育设施,由于交通不便甚至很多孩子要步行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学校。
城乡差距过大,农村孩子不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教育公平。许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纷纷把孩子送入城镇的优质学校学习,留下的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差距随之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教育的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名校办分校,收择校费、赞助费,也给普通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孩子对名校望而生畏,进一步拉大教育质量差距。同时更多的乡村教师不满足农村教师待遇以及生活环境而不愿意扎根农村教育,工作几年后就考到城镇工作,导致大量的优质师资力量流失。
3.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瓶颈。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让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考落榜后外出务工,而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认为读职业学校就是没出息,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同时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培训能力薄弱,学校办学模式相对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师资和相应的实训设施,缺乏适应本地区特点的课程或者培训内容。
4.网络资源利用不足。目前很多的贫困地区的学校采用的教具陈旧、教学方法老套,课堂沉闷、教学活动开展少且无新意,导致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大大限制了孩子们思维的发散和眼界的开阔。
二、改进的措施
1.重视并加大对贫困薄弱地区教育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教育扶贫和民生有关,教育扶贫需要改变基本教育条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解决实在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持续关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聚焦贫困孩子教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校教学基本条件改善等方面,反映新情况,帮助推动解决新问题。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环境,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投入,有的放矢,出台多项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努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为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保障。
2.多措并举,保障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教育公平
教育扶贫已不仅是让贫困孩子“有书读”,还要让每个学生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李克强总理也曾经说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和可能!”一是多措并举,建成广覆盖、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办好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进一步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让农村幼儿能从一开始就接受正规、良性的教育,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保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在晋职晋级方面制定优先政策,适当补贴农村师资,使老师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三是实施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提高普及水平,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普及程度,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继续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人数,让贫困地区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实行更多的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梦。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是增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理解、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善职业教育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职业学校。二是开发具有特色的职业培训课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让参加培训后的孩子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立竿见影带动更多的孩子了解、接受职业教育。三是改革办学理念,有传统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变,校企结合、校厂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4.重视、开发互联网资源
在贫困地区的学校大力建设“班班通”工程,引入“电子白板”,无粉尘黑板,接入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探索网络智慧课堂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收看名师讲课、讲座,解决音体美等课程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开拓学生和老师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信息化途径打通贫苦山区孩子们的智慧大门。
教育关系到民生大计,教育扶贫任重道远。政府及各级部门要通过发力教育扶贫,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造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垫江县委党校)
关键词:扶贫攻坚;教育贫困;教育公平;教育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亮点。世界经济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扶贫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人才保障继而达到经济强国的目的。把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纳入精准扶贫战略开发扶贫新模式,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把人才的教育培养作为精准扶贫战略的切入点。贫苦地区的教育上去了,人才质量提高了,贫苦地区的脱贫致富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高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而最新农村教育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面临着教育贫困问题。
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
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足。贫困山区孩子们学习、生活环境硬件条件亟待改进。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在逐渐改善。但在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学习环境仍然非常艰苦,许多孩子学习的校舍简陋,缺乏学习用品、教具,没有基本的体育设施,由于交通不便甚至很多孩子要步行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达学校。
城乡差距过大,农村孩子不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教育公平。许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纷纷把孩子送入城镇的优质学校学习,留下的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差距随之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教育的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名校办分校,收择校费、赞助费,也给普通农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孩子对名校望而生畏,进一步拉大教育质量差距。同时更多的乡村教师不满足农村教师待遇以及生活环境而不愿意扎根农村教育,工作几年后就考到城镇工作,导致大量的优质师资力量流失。
3.职业教育发展遇到瓶颈。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让自己的孩子在高考中考落榜后外出务工,而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认为读职业学校就是没出息,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是上不了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同时在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培训能力薄弱,学校办学模式相对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师资和相应的实训设施,缺乏适应本地区特点的课程或者培训内容。
4.网络资源利用不足。目前很多的贫困地区的学校采用的教具陈旧、教学方法老套,课堂沉闷、教学活动开展少且无新意,导致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大大限制了孩子们思维的发散和眼界的开阔。
二、改进的措施
1.重视并加大对贫困薄弱地区教育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教育扶贫和民生有关,教育扶贫需要改变基本教育条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解决实在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持续关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聚焦贫困孩子教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校教学基本条件改善等方面,反映新情况,帮助推动解决新问题。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环境,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投入,有的放矢,出台多项措施,形成政策“组合拳”,努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为全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政策保障。
2.多措并举,保障贫困地区的孩子得到教育公平
教育扶贫已不仅是让贫困孩子“有书读”,还要让每个学生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李克强总理也曾经说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和可能!”一是多措并举,建成广覆盖、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办好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普惠,进一步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让农村幼儿能从一开始就接受正规、良性的教育,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保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在晋职晋级方面制定优先政策,适当补贴农村师资,使老师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三是实施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提高普及水平,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普及程度,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继续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招生人数,让贫困地区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实行更多的资助政策,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圆梦。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是增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理解、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善职业教育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职业学校。二是开发具有特色的职业培训课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职业教育培训,让参加培训后的孩子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立竿见影带动更多的孩子了解、接受职业教育。三是改革办学理念,有传统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变,校企结合、校厂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4.重视、开发互联网资源
在贫困地区的学校大力建设“班班通”工程,引入“电子白板”,无粉尘黑板,接入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探索网络智慧课堂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收看名师讲课、讲座,解决音体美等课程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开拓学生和老师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信息化途径打通贫苦山区孩子们的智慧大门。
教育关系到民生大计,教育扶贫任重道远。政府及各级部门要通过发力教育扶贫,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创造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垫江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