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以下的现象:老师讲课,尖子生一听便懂,中等生经过努力思考也能学会,但一些学困生却难以把握知识要领,再加上个别学困生不敢向老师请教,久而久之,便导致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确保课堂上对学生的全面兼顾,而且能有效提高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敢说、敢问,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一、主体分层,让教学全面兼顾
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初,教师要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大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层教学。如我将学困生划分为一组,即A组;中等生划分为一组,即B组;优等生划分为一组,即C组。在将学生按学习水平分层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三组学生的特点来为他们设计、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和讲解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一课时,为了让教学更加充分合理并且有实效,课始我给学生举例:“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用手拽四边形或多边形框架的时候,框架容易发生变形,但当我们用手拽三角形框架的时候,它却纹丝不动。”通过这个例子,我给三组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A组学生尝试挖掘三角形的特点,如稳定性等;B组学生在A组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尝试挖掘出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所包含的特点;C组学生在解决A组与B组学生探究问题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把握三角形的特性。然后我通过三组学生的回答,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借助分层教学,使得提出的探究问题符合每一层次学生的适应范围,以便让全体学生都能更好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兼顾。
二、教学分层,让知识融会贯通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手段,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分层教学是通过创建不同情境来取得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如在揭示这节课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直接告知学生,并结合教学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现在大家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三组同学分别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请A组的学生思考:“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那么,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和也一定大于第三个角吗?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挖掘出哪些特殊的三角形?”其次,请B组的学生尝试分析:“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具有哪些特点呢?结合它们的特点,是否可以进一步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最后,请C组的学生思考前两组问题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能否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弱,认为自己不会受到老师关注,以至于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而实施分层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三、作业分层,让学生举一反三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生性爱玩、爱动,所以在运用分层思想为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方案:首先,为A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习题,加深他们对三角形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为B组学生布置一些计算性的习题,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目的在于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最后,让C组学生在做A组和B组作业的同时,还要做一些发散性、逆向思维较强的习题,如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反推、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及面积计算公式来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特点等,从而让C组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得以温故知新、开阔视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而且不会因为作业难度过高而让学生心生反感。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因材施教的要求,让学困生与中等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开发思维,实现创新,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此外,由于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竞争机制,所以在这个环境下,优等生会在危机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中等生会不断朝着优等生的行列迈进,时刻完善自身。至于学困生,这种竞争机制会间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当中,使他们不断朝着中等生乃至优等生的行列前进。
(责编 杜 华)
一、主体分层,让教学全面兼顾
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初,教师要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大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分层教学。如我将学困生划分为一组,即A组;中等生划分为一组,即B组;优等生划分为一组,即C组。在将学生按学习水平分层之后,教师可以针对三组学生的特点来为他们设计、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和讲解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一课时,为了让教学更加充分合理并且有实效,课始我给学生举例:“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用手拽四边形或多边形框架的时候,框架容易发生变形,但当我们用手拽三角形框架的时候,它却纹丝不动。”通过这个例子,我给三组学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问题:A组学生尝试挖掘三角形的特点,如稳定性等;B组学生在A组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尝试挖掘出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所包含的特点;C组学生在解决A组与B组学生探究问题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把握三角形的特性。然后我通过三组学生的回答,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借助分层教学,使得提出的探究问题符合每一层次学生的适应范围,以便让全体学生都能更好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兼顾。
二、教学分层,让知识融会贯通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手段,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所以,分层教学是通过创建不同情境来取得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如在揭示这节课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直接告知学生,并结合教学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现在大家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请三组同学分别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请A组的学生思考:“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那么,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和也一定大于第三个角吗?通过这个问题,可以挖掘出哪些特殊的三角形?”其次,请B组的学生尝试分析:“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具有哪些特点呢?结合它们的特点,是否可以进一步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最后,请C组的学生思考前两组问题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能否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利用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弱,认为自己不会受到老师关注,以至于他们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而实施分层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三、作业分层,让学生举一反三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生性爱玩、爱动,所以在运用分层思想为他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方案:首先,为A组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习题,加深他们对三角形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为B组学生布置一些计算性的习题,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目的在于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最后,让C组学生在做A组和B组作业的同时,还要做一些发散性、逆向思维较强的习题,如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反推、根据三角形的特点及面积计算公式来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特点等,从而让C组学生在完成作业之余得以温故知新、开阔视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而且不会因为作业难度过高而让学生心生反感。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合理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因材施教的要求,让学困生与中等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开发思维,实现创新,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此外,由于分层教学具有一定的竞争机制,所以在这个环境下,优等生会在危机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中等生会不断朝着优等生的行列迈进,时刻完善自身。至于学困生,这种竞争机制会间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当中,使他们不断朝着中等生乃至优等生的行列前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