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课程密集度相对较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但其又是学生系统认知和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以学定教”策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丰富课堂形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的贴合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对“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以学定教”策略;作用
“以学定教”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学生的所需所思来设计教学的过程及内容,确保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全面化、直观化以及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合理性、人心化,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职需求,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中采用“以学定教”策略时,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实际想法,对其求知方向加以了解,使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义,从而找准教学设计的方向,让学生更加轻松和自然地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以学定教”主要是以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课前预习度、学生学习基础等学习情况为依据,拟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起点,强调以学生为本,能够充分体现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通常“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完美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以学定教”的策略时,必须要使教学设计的实用性较强,能够紧密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数学思维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愿意和喜欢学习,主动提高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建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给出例题:一根芦苇在一丈长的水池中央且高过水面一尺,芦苇倒下时顶端正好搭在岸边,并与水面平行,请问池塘、水面、芦苇分别多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该三角形三边正好为3尺、4尺、5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这种情况是否适用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师可以将2个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a和b、4个斜边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发给学生,让学生拼接出正方形,最后通过整理总结得出:a2 b2=c2,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学定教”策略时,应该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当然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通过设问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如学习“三线合一”的知识时,传统的教学策略多是要求学生在纸上制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对应高、底边中线,使学生了解“三线合一”的知识。但是运用“以学定教”策略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发放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磨砂板,引导学生利用磨砂板作顶角平分线、底边高、底边中线,并进行裁剪和拼凑。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动手操作的趣味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二、“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通常“以学定教”与“因材施教”具有共通点,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和“以学定教”的策略,以此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策略等。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为例,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等方面出发,制定差异化的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选择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组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出示目标导学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直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降低学习效率。而“以学定教”策略的应用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为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注重目标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学习。如在讲解“从分数到分式”的内容时,教师导入新课程提出目标:①了解有理数和分式的概念;②理解分式的值为零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然后鼓励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解答教材中的例题,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①什么是有理式和分式?②如何求出分式的值为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第二,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时,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学会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了解该类方程的概念;然后以教材背景材料为依据,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之相关的故事,提出問题:“还原”和“对消”是什么意识?在此基础上出示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三、结束语
总之,“以学定教”策略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以学定教”策略时,要立足实际,合理分层,因材施教,出示目标导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大前.论“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39-41.
[2]蒋红波.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17.
[3]王旭花.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20:314.
[4]吴春燕.以学定教将专业特色融入数学教学——中职数学应用取向教学的策略实践[J].职业技术,2011,06:36-3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以学定教”策略;作用
“以学定教”指的是以学生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学生的所需所思来设计教学的过程及内容,确保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全面化、直观化以及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合理性、人心化,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职需求,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中采用“以学定教”策略时,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实际想法,对其求知方向加以了解,使其树立主动学习的意义,从而找准教学设计的方向,让学生更加轻松和自然地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以学定教”主要是以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课前预习度、学生学习基础等学习情况为依据,拟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起点,强调以学生为本,能够充分体现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通常“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完美结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以学定教”的策略时,必须要使教学设计的实用性较强,能够紧密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数学思维基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愿意和喜欢学习,主动提高自身在教学中的地位,建立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给出例题:一根芦苇在一丈长的水池中央且高过水面一尺,芦苇倒下时顶端正好搭在岸边,并与水面平行,请问池塘、水面、芦苇分别多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该三角形三边正好为3尺、4尺、5尺。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这种情况是否适用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教师可以将2个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a和b、4个斜边边长为c的直角三角形发给学生,让学生拼接出正方形,最后通过整理总结得出:a2 b2=c2,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2.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学定教”策略时,应该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当然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通过设问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如学习“三线合一”的知识时,传统的教学策略多是要求学生在纸上制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对应高、底边中线,使学生了解“三线合一”的知识。但是运用“以学定教”策略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发放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磨砂板,引导学生利用磨砂板作顶角平分线、底边高、底边中线,并进行裁剪和拼凑。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动手操作的趣味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二、“以学定教”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分层,因材施教
通常“以学定教”与“因材施教”具有共通点,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和“以学定教”的策略,以此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策略等。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为例,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等方面出发,制定差异化的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选择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不等式组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自信心。
(二)出示目标导学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直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降低学习效率。而“以学定教”策略的应用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为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注重目标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学习。如在讲解“从分数到分式”的内容时,教师导入新课程提出目标:①了解有理数和分式的概念;②理解分式的值为零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然后鼓励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解答教材中的例题,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①什么是有理式和分式?②如何求出分式的值为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第二,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时,引导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学会解答一元一次方程,初步了解该类方程的概念;然后以教材背景材料为依据,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之相关的故事,提出問题:“还原”和“对消”是什么意识?在此基础上出示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三、结束语
总之,“以学定教”策略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以学定教”策略时,要立足实际,合理分层,因材施教,出示目标导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突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大前.论“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39-41.
[2]蒋红波.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17.
[3]王旭花.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20:314.
[4]吴春燕.以学定教将专业特色融入数学教学——中职数学应用取向教学的策略实践[J].职业技术,2011,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