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俗文物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在我们都不了解这个时代时,民俗文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价值,更是精神层面的认知。但当今对于民俗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俗文物对于当前产生意义。因此,博物馆对于民俗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就具有了跨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利用;开发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遗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民俗文物。这些民俗文物可以让我们探究到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生活状态和悠久文明。但现今生活中,由于人们对民俗文物的认识不足和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民俗文物在保护方面出现了缺口。我们应当深化对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充分发挥、发掘民俗文物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1 民俗文物
  1.1 意义
  民俗文物的特点是具有一定历史性,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器具,并且有一定的文化色彩。我们可以利用当代技术还原当时的社会现象,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特点,进一步研究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历史文明。民俗文物既有当时的时代特征,也是对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总结。民俗文物是当时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我们通过部分去了解整体,能更加高效地探寻属于我们的悠久历史。
  1.2 价值
  民俗文物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二是现实。历史方面,我们逐渐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未知的历史,加深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历史长河中,任何一部分的历史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挖掘。现实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科技、文化水平逐渐进步的同时,我们越来越缺少对文化的了解。而民俗文物的宣传,使我们能够重新了解民俗文化,全面提升民族文化价值。同时还能让我们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中找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博物馆就是民俗文物的避风港,可以供人们在业余时间到馆进行了解。这样既充分体现了民俗文物的价值,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2 民俗文物的处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俗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同时民俗文物的损坏、缺失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当前民俗文物处境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因为人类文明正在高速向前发展,一个时代孕育的产物自然而然地排挤和冲击其他文明产物。所以民俗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非常大的危机。不少民俗文物的消失和损坏,给民俗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新鲜事物,越来越忽视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发扬。在年轻人眼中,民俗文物是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对民俗文物抵制情绪很强。久而久之,年轻人群体就会缺失这种对于民俗文物保护的认识。
  第二,当代民间艺术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缺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在当代文明影响下,民间艺术显得枯燥无味,古代人民运用智慧创造的民俗文物慢慢在当代遗失,民间艺人也在慢慢地消失。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消耗时间和精力比较大,但价格却相对很低。这样在与现代工业较量中,就处于了下风,也造成了更多民俗文物的消失。
  第三,在国人漠视自己民族文化的时候,外国人却总是想方设法想要中国的民俗文物,甚至进行大规模买卖,举行中国民俗文物拍卖会。这就加快了中国民俗文物的流失。所以加强对民俗文物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
  第四,博物馆是对民俗文物进行保护的有利途径。但是由于博物馆人力、物力的消耗,使博物馆的建立并未普及,导致民俗文物缺乏很好的保护。所以,保护民俗文物迫在眉睫,博物馆就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博物馆应该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全面突出民俗文物的意义。
  3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现状
  博物馆作为民俗文物集中地,在保护民俗文物方面至关重要,但是在保护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首先,博物馆缺少专业的修复人员。当今博物馆的建立都会运用大量的现代科技,以减少民俗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耗损。但不管博物馆如何保护,在时间的流逝中都会存在文物损坏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修复人员进行修补。国家正在培养关于民俗文物修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民俗文物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感,那么技术修复就会最大程度上保持民俗文物的价值。
  其次,没有重视细节。现代博物馆在技术支持下已经可以在突发情况下作出有效应对,但是很多博物馆缺少细节的保护,比如没有进行真空展示,没有有效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没有减少阳光的照射等诸多问题。这些细节都会从根本上导致民俗文物耗损,久而久之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再次,博物馆缺少制度管理。博物馆在保护民俗文物的时候,要注重博物馆制度建设。当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观人数在逐渐增加,这时候就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不管如何优化博物馆现代技术,如果没有建立好管理人員的制度问题,都会影响民俗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最后,博物馆缺少优化。博物馆要时常进行检查,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报告和修复。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只注重表面工作,注重卫生清洁,缺少细节观察。博物馆要及时发现内部设备老化、损坏等问题。比如在每天进馆参观的人离开以后,要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4 如何做好博物馆的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4.1 民俗文物的保护
  在民俗文物保护过程中,博物馆作为重要角色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起到收藏和保护作用,积极宣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2019年国际博物馆主题就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博物馆在保持其原始使命——收藏、保护、交流的同时,也要与寻找民俗文物紧密结合。博物馆可以成立民俗文物调查组,专门成立小组进行挖掘和采集,加大宣传和扩大范围搜索。这样在发掘更多民俗文物的同时,可以为民俗文物提供保护,还可以扩大博物馆规模。因为博物馆内文物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博物馆规模的大小。作为社会的核心机构,博物馆有能力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对话,为和平世界搭建桥梁,并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博物馆还可以进行社会人际建设,拓展社会人际交往。创建文物展览活动,扩大参加人群,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民俗文物,感受民俗文化。可以举办民俗文物文化节,鼓励大家参与活动。同时博物馆也要联合政府,扩大对民俗文物重要意义的宣传,鼓励群众将发现的民俗文物积极上缴,也要采取鼓励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博物馆也可以将现有的民俗文物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全息扫描,绘制影像保留下来,真实记录民俗文物样貌,延续民俗文化的传承。
  4.2 民俗文物的利用工作
  博物馆要充分利用民俗文物价值,建立专门体系,培养专业人员,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随着文化经济的不断转化,博物馆也在新时代中寻找全新的方式来保护民俗文物。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也启动了将博物馆作为文化中心跟全世界进行交流的方案,这将具有历史性含义。也可以开发民俗文物周边产品,弘扬民俗文化,通过产业和文物的结合,提高民俗文物的利用。也可以设计民俗文物仿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比如在民俗文物中的木质魔方,可以制作仿品,通过购买的方式,分发给进馆群众。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让人们得到充分了解,并且派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参与,让进馆的人参与其中,感受到乐趣。当然也要对一些无实体的珍贵民俗文化进行保护,不定期进行了解和传播,也可以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5 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是传承民俗文物的一个重要地点[1]。正因为民俗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所以必须要通过我们的努力[2],让人们增加对民俗文物的兴趣[3],有效开发和利用民俗文物[4],重新在人们视野中展示出来。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民俗文物的风采会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弘扬。■
  参考文献
  [1]李俊超.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7):25+27.
  [2]杨清.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6):455.
  [3]吴海涛.浅谈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239-240.
  [4]章建华.关于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探讨[J].智库时代,2017(15):222+224.
其他文献
摘 要:丰州古镇作为闽南地区文化发源的千年古地,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丰州古镇仍然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其中许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从丰州古镇历史沿革、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三个方面论证丰州古镇对于闽南地区历史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今后发展规划中应加以保护、传承,让闽南文化有源可寻,扩大其影响力。  关键词:丰州古镇;历史沿革;文物古迹;民
期刊
摘 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需求,促进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旅游团体加入了博物馆观者行列,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需要重新定位,以创新公共服务的概念和方法,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现有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更新和迭代,以更好地服务于新的业务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文旅融合;公共服务  1 选题
期刊
摘 要:观众参观展览是参与博物馆的一种方式。在博物馆展览观众调查报告基础上,研究公众参与对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选取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名窑名瓷展”和“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的观众调查报告,根据观众年龄、来源、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参观展览方式、时间、次数等参观展览行为,观众对展览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探讨博物馆应对公众参与的对策和策略,认为应加强对公众的研究、多举办精品陈列和社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博物馆认识的不断深入,当代博物馆不仅有收藏、研究和教育的功能,也逐渐成为信息中心、公共交流、休闲娱乐和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与博物馆相关的各方面资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登上央视财经栏目,上海博物馆的亲子活动也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些社会现象说明博物馆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
期刊
摘 要:科技馆的展览、展示通常分为常设展和专题展(一般称之为临展)。临展作为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在科技馆履行科普教育职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持展馆对观众有持久吸引力的有效手段。文章从科技馆临展的功能特点出发,结合上海科技馆临展开发的工作经验,对如何有效进行临展开发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馆;临展;思考  1 科技馆临展的开发模式及特点  临展是常设展览不可或缺的有益补
期刊
摘 要:游牧经济形态孕育出来的政治制度强调军事首领的地位,亲兵制度及其背后的主从(主奴)关系是重要的表现形式。随着游牧文明全面深入中原地带,怯薛及侍卫亲军制度成为元朝政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后世继承,演化为明代军事体系中独特的亲军卫制度。明代的亲军卫不仅继承了中军功能,且在护卫皇室、培养后备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其中的锦衣卫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明代;亲军;怯薛
期刊
摘 要:临时展览是博物馆充实自身展览内容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开阔民众的视野、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为公众提供知识的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做好临时展览工作,让京津冀的展览资源得到共享,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的携手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临时展览;唐山博物馆  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京津
期刊
摘 要:时代飞速向前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高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运用。人类生活已经无法脱离高科技产品,博物馆亦是如此。各类电子设备的运用成为了博物馆设计工作者们在陈列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电子设备的运用让博物馆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创新,推动了博物馆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纪念馆;高科技;电子设备运用;人机交换;陈列设计  当今博物馆类型大体可划分为三大类:综合类博物馆、社会科学类博物馆以及自然科学
期刊
摘 要:近几十年来,教育在博物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博物馆发展经历着“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深刻转变[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因此,博物馆如何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自身教育特色,把社会教育的功能最大化,始终是国内外博物馆最关注的议题之一,也是文章探讨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博物馆教
期刊
摘 要:古建筑类文物在我国的文物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对古建筑类文物进行利用,相关主题的历史文化展示是首选的利用方式,如名人故居纪念馆、各种专题博物馆等,既可以对文物建筑进行合理利用,还可以减少文物建筑的病虫害和方便对文物建筑进行日常维护管养。文章以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振威将军第为例,进行文物建筑类博物馆策展布展讨论,探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实现博物馆展陈效果与文物保护双赢的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