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饮酒不伤身?

来源 :健康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xy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过量饮酒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A饮酒可引发60多种危害健康的疾病和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致死致残率是吸烟和高血压危害的总和,与传染性疾病相当。饮酒的不节制是心脏病、肝硬化、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并日益加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过量饮酒可引发心肌缺血,致上消化道和胰腺炎症,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以及营养缺乏等危害。
  Q对于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各种酒类,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没有差别?比如说是不是葡萄酒相对于其他酒类更健康些?
  A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酒精饮料与心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和其他疾病患病风险具有不同的关系,这与不同种类酒精饮料酒基含量、营养成分及含量不同、饮酒人群的年龄构成不同等均有关。有人会问,是不是葡萄酒相对于其他酒类更健康些呢?这个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理解。长期大量、过量地饮酒对人体健康有损已经有了广泛的科学共识,任何酒精饮料都是如此。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合理地选择酒精饮料才会对健康有所裨益。
  Q您对时下流行的“适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这句话怎么理解?
  A有研究表明,酒类中所含的乙醇和多酚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当然这也是在适量饮酒的前提之下。不同酒精饮料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在同样饮酒量下,不同酒精饮料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效应也是有所差异的。我们应该提倡限制饮酒,当然更要注意科学地选择酒精饮料。合理饮酒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具体剂量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Q在哪些情况下不适合饮酒?
  A 首先我们推荐的是限制饮酒,人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酒精饮料。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消化道疾病、痛风等疾病情况下不适合饮酒,同时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也不适合饮酒。当然在驾车、仪器操作等情况下更是需要严格禁酒的。
  Q如果因为不可避免的应酬必须喝酒,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尽量将酒精对健康的伤害降到最低?比如说饮食应该如何搭配?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酒方法?
  A在限制饮酒的科普方面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让更多所谓不可避免的应酬场合改变一种方式,当然这与我们长期的传统习惯有关,要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应酬式饮酒,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避免空腹、暴饮等情况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饮酒总量一致时,饮酒频率最高者较最低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显著下降,也就是说暴饮会使心血管事件及酒精相关问题明显增加。饮酒可影响机体对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故而饮酒时应适量吃一些蔬菜、水果,另外应该注意低脂饮食。在大量饮酒前,适量吃一些解酒药也是一种预防酒精伤害的方式,但并不是说有了解酒药就可以肆意大量饮酒了,提高自身和社会对酒精危害的认识,避免大量饮酒才是解决大量饮酒对人体损害的最有效的方式。
  Q喝酒脸红乃至全身都红是怎么一回事?有人说喝酒脸红的人更能喝,也有人说越喝脸越白的人更能喝,您觉得哪种人酒量相对更大些?
  A 乙醇进入机体后,90%~98%在肝内代谢,通过乙醇脱氢酶(ADH)作用和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转变为乙醛,后者再被转变为乙酸,乙酸入血后在心、肾等处参与三羧酸循环,最终将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具有很大的肝毒性,可损伤肝线粒体、抑制三羧酸循环,而三羧酸循环是机体利用脂肪酸氧化供能的重要途径。说了这么多理论,您可能会问,这与喝酒脸红有关系吗?是的,正是因为乙醇这个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刺激,才会导致有的人喝酒脸红甚至全身红,那是因为其体内缺乏将乙醛转变为乙酸的酶,说到此,您觉得这是能喝酒还是不能喝酒呢?无论您是属于哪一种体质,都不应该成为喝酒的理由。过量饮酒对我们的身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酒精饮料,限制饮酒。
  Q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饮酒,不伤身?
  A过量饮酒有害健康,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研究结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这与种族、饮食习惯、风俗传统等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不同人种的饮酒耐受量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同国家对少量饮酒的标准也不同,如英国人为每天不超过8 g乙醇,美国人为每天不超过14 g乙醇,日本人为每天不超过20 g乙醇。我国也有报道每日饮用酒所含乙醇总量上限量为中国白酒(烈性酒)125 mL(50%vol以下)、葡萄酒500 mL、黄酒400 mL、 啤酒2 000 mL。总之,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限制饮酒。
  Q自古以来,中国就流行滋补药酒,现在也出现了更多的保健酒,比如用人参、鹿茸、虎骨等泡制的酒,人们都相信这些保健酒对人体有着滋补、保健作用,时下更有很多人都自己买来药材泡酒,我们在饮用这些保健酒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A传统医学认为,酒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寒、健脾胃及助药力的功效,可起到强心提神、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等作用。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建议自己在家制作药酒、保健酒的朋友们,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医学知识,使用传统有记载的经典药酒方子,切不可随便乱用,不同的药酒其保健功能也不相同,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饮用,且应在掌握自己“酒量”的前提下合理科学饮用,做到适量、文明饮酒。
其他文献
自有了微博、微信、APP后,信息的传播比原先更畅通了,一条吸引人的信息的传播量眨眼间就过十万,想挡都挡不住。而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也为太多的误导人们健康的吃的流言提供了便利,一条明明在科学上立不住脚的健康流言,很快就被不了解真相的读者转发过十万。你是不是也在受这些流言的危害?快来看看营养专家给出的吃的真相吧。  有人说美国的鸡有好多的翅膀,所以肯德基、麦当劳不能多吃。还有人说,针对医院里有不少女孩小
期刊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尽管这句话说了几千年,但土豆确实没有成为干粮。直到2015年6月,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在北京上市,土豆才真正成为干粮进入人们视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土豆突然出现在主食市场,由副食变成主食,这种转变到底是实至名归还是徒有虚名,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粮食不够吃还是健康新需要,马铃薯还能怎么吃?  一个神奇茎块的诞生  8 000年前,当印第安人在南美大陆的的喀喀湖畔发现马铃薯的时候,谁
期刊
早在2007年,美国40多位专家就在耶鲁大学联合提出了“食物成瘾”的概念,太能吃,不吃东西就会难受和焦躁,甚至出现一些病态表现,这些症状都被列入“食物成瘾”的范畴。201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Belinda Lennerz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认为,虽然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但进食的原因往往不仅仅是满足每日能量需求。当过量进食成为一种难以打破的模式时,就可以看作是某人对食物成瘾,其中高糖分的零食
期刊
俗话说:“七月十五花红枣”,农历七月十五后,大枣的皮开始发红,逐渐进入了成熟期。枣原产于我国,是最古老的果树之一。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枣、桃、李、梅、杏)之一。民间一直视枣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和米、面同等重要。除食用以外,枣还有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可见,自古以来大枣就是食疗养生之药食同
期刊
看到这个标题的你,不妨先放下手中的活儿,用心感受一下腰颈部的酸痛——脖子嘎吱嘎吱响,肩转不动、背扩不开、腰直不起……你知道吗,坚硬的腰颈椎保护着人体的通信主干线,脊髓从椎骨中间的锥孔贯穿而过,连接着大脑和躯体之间所有的神经通道。它是脊柱四部分中活动度最大的两个部分,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两个部分。腰颈椎一旦发生病变则具有不可逆性,不仅会影响承上启下的神经通道,还会导致四肢功能退化、身体麻木、恶心、头痛、
期刊
几日前和女友一块逛街喝茶,偶然间聊起即将到来的“三八妇女节”打算怎么过?我说要一个人在家做点好吃的慰劳一下自己。没想到女友听了后一脸鄙夷地说:“你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家庭煮妇’,好不容易有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半天时间,居然要下厨做饭。为什么不让老公在家洗衣做饭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出去好好享受呢?!”  估计和女友有一样想法的女性朋友一定不在少数。的确,洗衣、做饭是一件很繁琐的事,一个人在厨房忙来忙去大半天
期刊
春天又要到来,紧接着短袖、无袖的裙装就要上场了。你是想膀大腰圆、胳膊上肥肉乱颤,被人喊大婶,还是想做纤纤柔弱、惹人怜惜的小女子啊?想做小女子,首先需要从拥有纤细白玉的手臂开始。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道具可以帮我们攻克这一难题哦!让我们跟美女模特一起学习,用一个水壶、一张椅子或是一本书来修饰完美手臂线条吧。  俯身臂屈伸  动作要点:  1. 双脚与肩同宽,屈髋屈膝,背部挺直。  2. 双臂两侧加紧,臂向
期刊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健康决定着人体的健康”……更甚者因为肠道也能部分地影响人们的情绪,于是还被称为“第二大脑”。但你可知道,肠道的健康又取决于肠道菌群的组成,而肠道菌群的组成又是由不同的膳食纤维组成决定的。所以说,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对我们的健康意义重大。  人类肠道内所携带的细菌有1 000~1 150个种,每个人至少携带160种。一个成年人肠道内有1013
期刊
现如今,只需要少量血样即可对被检者进行DNA分析的基因检测成了一个时髦的词。尤其是演员安吉丽娜·朱莉的手术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做一下检测,看看自己有没有疾病基因,看看未出生的宝宝有没有遗传缺陷。但是,健康的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做疾病基因筛查呢?  最新的研究报告给当今的热潮浇了瓢凉水,告诉我们基因检测是必须谨慎而行。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份报告称,你的基因不一定是你的命运。在一个有症状或
期刊
从十月怀胎、孩子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蹒跚学步,新生命不同阶段的成长蜕变为每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欢笑。但新手父母在享受喜悦的同时却也被孩子接踵而来的各种健康风险所困扰,过敏性皮肤病—婴幼儿湿疹便是这样一种令全家烦恼焦心的健康问题。春季天气干燥,万物复苏,是各种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所以,本期《H&N》就和新手父母聊聊如何应对婴幼儿湿疹。  婴幼儿湿疹让新手父母伤不起  对于过敏性湿疹,很多父母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