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席慕蓉:现在是我创作的高峰期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袭黑衣只身背对读者,面向空阔而辽远的巴丹吉林沙漠静静伫立;斜后方,有一串或浅或深的脚印;稍远处,似乎有一圈微弱的日光在沙漠边缘或隐或现……
  这是席慕蓉《我给记忆命名》一书中最后的一张黑白照片。拍摄者有意凸显了自然风貌的雄浑,展示出景致的寂寥与诗意:席慕蓉经过多少时日的回乡之旅,才能够在原乡的沙漠中心迎风伫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辗转流离,最终抵达原乡的席慕蓉,留给读者的,是一个寂寥、决然、无法言喻的背影。
  还乡之旅
  《我给记忆命名》是席慕蓉的一本日记与散文合集,书写时间横跨半个世纪,涉及诗歌创作、还乡之旅、家族历史。她说:“有些事物如果再不记下来,恐怕从此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1949年秋天,出生于重庆的蒙古族姑娘席慕蓉,随家人南下香港,并在那里度过了清苦而安稳的童年。5年后,举家迁至台湾,她开始习画,并创作诗歌和散文。
  1989年8月1日,台湾解除了公教人员不得赴大陆的禁令。8月底,席慕蓉怀揣着无限的乡愁与热望,回到祖辈栖居的蒙古原乡。到达大草原的那天晚上,当初识的亲人都已睡去时,她在万籁俱寂的星空下忍不住号啕大哭。
  这一趟还乡之旅,成为她人生和写作的分水岭,此后的每一年她都会多次回到蒙古高原,从大兴安岭到锡林郭勒,从乌兰巴托到克什克腾,翻越山川、草原、戈壁、大漠,去探访和记录游牧民族的生活,寻找潜藏于自身血脉里的历史文化基因。
  她的写作主题和风格亦随之变化,从原来以抒发个人爱情、乡愁与人生为主题,进行温柔、细腻、浪漫、多情的诗歌创作,转向了以散文为主,探索游牧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
  同为蒙古人的叶嘉莹,与席慕蓉相识近20载,除了同族情谊,她们之间更有着诗人灵性的契合相通。
  席慕蓉曾两次陪同叶嘉莹寻觅原乡。2002年秋天,席慕蓉与叶嘉莹来到了吉林省梨树县,去寻找叶嘉莹的部族——叶赫那拉起源的叶赫河流。2005年,叶嘉莹81岁高龄时,二人又结伴来到了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巴尔虎草原,还登上了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嘎仙洞。叶嘉莹成为百年来家族里第一个回到蒙古原乡的人,一路上她神采奕奕,诗兴大发,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口占绝句一首,其中一首“余年老去始能狂,一世飘零敢自伤。已是故家平毁后,却来万里觅原乡”,令席慕蓉久久难以忘怀。
  引路人
  席慕蓉中学时代,一次,她的堂哥带她去逛植物园。出来的时候,堂哥问她要不要买本书,于是,他们就在路边买了本余光中的诗集《蓝色的羽毛》。为此,外界说余光中先生是她的诗歌启蒙,但席慕蓉予以否认:“我很敬佩余先生,我们也常常合作朗诵诗歌,他对我很好,但我在买那本诗集之前就已经写了两三年了,我只是余先生的一个读者而已。”
  真正开启席慕蓉写诗之路的,是痖弦。当时,痖弦一直担任《联合报》副刊的主编,席慕蓉投稿到《联合报》,痖弦常刊登她的诗,还带着同事到席慕蓉家看她作画,鼓励她。
  那时候的席慕蓉还年轻,一下子给痖弦寄了30多首诗。“我对他说,我不是要投稿,只是想请他帮忙看看哪首好,哪首不好。他就真的用铅笔帮我在每首诗上画勾,再寄回给我,有的画一个勾,有的画两个或三个,有的不画,我就明白了那是他的评价。”席慕蓉说。
  痖弦曾说过的一句话,也让席慕蓉受用终生,因为那时候她的诗集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很多刊物都向她约稿,还让她附上插画。痖弦特地找到她说:“你不要沦落成一个‘写稿妹’,有些要求你要懂得拒绝,好好地写自己的,不要谁让你写你都写。”
  可以说,是余光中的作品让席慕蓉开始注意读现代诗,痖弦把她带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直到现在,席慕蓉还会把创作的英雄叙事长诗寄给痖弦,请他帮忙提意见。“我原本是一个外行,进入所谓的文学界,我是蛮有自卑感的,我不是学者,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是个闯入者,幸好有好的老师和朋友。”回忆起痖弦对于自己的启迪,席慕蓉感慨地说。
  远离企图心
  席慕蓉曾在诗集《在黑暗的河流上》序言中说,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一无所求,“从来不必以写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所以可以离企图心很远。”这与她在画画上的态度截然不同。
  企图心,席慕蓉这样定义——“就是当你看到别人画得好的时候,你会嫉妒。”曾经,只要看到别人画得很好,她就什么都不想干了,立马回家去画画;看到别人画得不好,就有点儿暗自得意。但她知道,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讲,是很糟糕的东西。后来,席慕蓉读到一个心理学家的分析,说创作者的嫉妒心是一定会有的,但嫉妒不是要去害别人,而是去思考他怎么比我好,我为什么不能做到那样,这种情绪其实是健康的。此后,她才一点点释然了。
  对诗歌,席慕蓉就没有这种企图心,当读到一首好诗,她会恨不得跟所有朋友分享。
  一次,内蒙古诗人宝音贺希格陪席慕蓉过中秋。席慕蓉表示,她很喜欢《四季》这首诗,宝音贺希格就打开手机给她听一位专业朗诵者的朗读。在倾听的过程中,她发现“是美的”用汉文来表现过于平白,就想借用那位朗诵者的蒙文原文朗诵。“你看,我是多么乐于跟别人分享好诗,我发现人家写得比我好,那才是最大的快乐。”席慕蓉说。
  如今,年过八旬的席慕蓉依旧神采奕奕,才思敏捷,情感和精力饱满充沛,只是听力大不如前。但她觉得,现在正是创作的高峰期。
  席慕蓉说:“我当然珍惜年轻的时候写下的诗篇,不过,我到现在才明白,过往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此刻,此刻正是一个创作上全新的起点。所谓高峰,不是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是我自身察觉的热度。”是的,就是这样一种追求的热度,让席慕蓉全心全意在追求她想要写的英雄叙事诗。从2010年夏天写出第一首《英雄噶尔丹》开始,到现在都没停止。
  曾有人问她:“会不会为年老而悲伤?”席慕蓉的回答,令所有人神往:“我的每个关节都觉得悲伤,可是我的理解力觉得愉悦。文学是让我心向往之的,讨论文学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份向往,源于故鄉大地给我的力量。”
其他文献
“三网融合”是几十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结果,是指在任何一种传输载体或不同传输载体的组合上均可以实现不同物理形态的信息或电信信号的传输,“三网融合”将进
妈妈在做面食时,有没有发现宝宝对揉面团、擀面皮总是兴趣盎然?哪怕是一点点散落在案板边的面粉,也能燃起宝宝创作的热情。如果你不想培养出一个“好吃懒做”的宝宝,就快给他穿戴好罩衣和套袖,洗干净小手,和面粉来次亲密接触吧!  准 备  面粉,有色卡纸,碗,勺子,水。  A 搅一搅  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将面粉和水调成糊状。】  B 涂一涂  将面糊均匀地涂抹在有色卡纸上,再用小手轻轻拍一拍  C
慈善事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它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道德文明水准,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2005年
摘 要:今天,举重运动已被纳入现代竞技体育体系之中,无论是具体的选材机制,还是相应的训练方法,都实现了成熟的发展。对于举重运动来说,其作为一项力量型运动,腰部区域的核心力量直接决定其抓举与挺举的保持时间。因此,我们如果想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训练成就,就必须在理解举重运动技术特征的内涵前提下,探究合适的举重运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及手段。  关键词:举重运动;技术特征影响;举重运动;核心力量训练;常用方法;
夏天来了,各种清甜爽口又五彩缤纷的果汁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果汁不仅可以用来喝,还能玩出很多好玩的游戏。今天是探索日,请妈妈和宝宝一起来玩一个果汁色彩探秘的小游戏吧,在温馨的亲子互动中,让宝宝自然习得科学知识。  目标  A.通过操作,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启蒙宝宝的探索意识。  B.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任务卡  准 备  西瓜汁,芒果汁,蓝色鸡尾酒,玻璃杯若干。  A.倒一倒  在妈妈的指导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为保证本地的经济持续发展,各地方政府纷纷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