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带着兴趣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被动的学习也会变成主动。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一、激趣导入,调动情智
要让体育课堂充满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必须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课前谈话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如果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以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小故事以及幽默的语言或动作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的进入状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为此,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开始部分,常常设置各种趣味浓厚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抓尾巴”、“小熊小熊木头人”、“放鞭炮”、“看谁反应快”等;或跟音乐做一些小律动、模仿操等让每个学生轮流带操;或结合学习内容给学生讲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导入,如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出“帮小蝌蚪一起找妈妈,找到妈妈后变成小青蛙和妈妈一起学本领双脚跳,消灭害虫。”通過设置“开心动物园”,让学生在校园的不同角落内寻找动物图像,让他们自行去寻找参观,使孩子们在东奔西跑中欢快地完成了跑的任务。这种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畅的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悬念的设计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在《肩肘倒立》教学中,笔者根据动作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有趣的提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同学们,平时我们穿裤子时都是一条腿一条腿地往上穿,想一想,躺在垫子上两条腿同时穿裤子怎样能把裤子穿上?”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都在垫子上试着练习两条腿同时穿裤子,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身体要后倒,两肘要压垫,两条腿向上穿伸速度要快,脚要绷直……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中总结出肩肘倒立蹬伸快、腿要直的动作方法,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情境导入就是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一个优化、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如果课堂中没有适当的情境进行烘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例如,在二年级《双脚跳》一课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等特点,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主题学习情境,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节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课的开始部分用谜语导入,当学生猜出小蝌蚪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池塘”里边游边找妈妈,找到妈妈一起随妈妈学习双脚跳本领,启发他们用自己的绳子在池塘里摆“荷叶”,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后,引导他们,荷叶漂在水面上,应该怎样跳“荷叶”才不会沉下去?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比喻,促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体验。很快学生们就找到了答案,落地动作显得轻巧了。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的学习,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巧设分层,树立信心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很好的诠释。分层教学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只用“一把尺”去衡量学生是不科学的,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要想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锻炼和发展,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持轻物掷远》一课中,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男女分组,两组分别设置了三条不同远度的线,男女生背对而站。女生的远度是5米、7米、9米,男生的远度是6米、8米、10米。在第一远度每人试投三次,当投过第一远度时,每人给自己贴上一个红苹果,然后进行下一个远度的练习。一般所有的学生都能投过第一远度,当投过第二远度时,投过去的学生就给自己贴上一个银苹果,这时就会有投不过去的现象。投不过去的学生在第二远度上继续练习,投过去的学生就进行第三远度的练习投过第三远度的学生就得到金苹果。练习中,学生们情绪高涨。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自制的苹果贴纸,每一层的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既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又解决了及格生吃不了的现象,做到了“努力跨出一步,就能摘到桃子”,全面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恰当评价,兴趣永驻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等评价语言。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说明,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教师表扬学生应该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的是在表扬自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
每节课,结合学习的需要给学生及时评价。例如当学生成功时——你的动作完成的真漂亮,像一名体操健将,如果你的步幅再大些,你会跑得更快;你的动作比上一次有进步了,继续努力你会做得更好。遇到困难时——老师相信你能行,你很勇敢;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别放弃,坚持下去准能行。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正确的运用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与活力。
六、营造氛围,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有人说过,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孩子必须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研究证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会水到渠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兴趣建立在教学目标之上,让兴趣真正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让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一、激趣导入,调动情智
要让体育课堂充满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必须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课前谈话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如果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以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小故事以及幽默的语言或动作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的进入状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为此,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开始部分,常常设置各种趣味浓厚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抓尾巴”、“小熊小熊木头人”、“放鞭炮”、“看谁反应快”等;或跟音乐做一些小律动、模仿操等让每个学生轮流带操;或结合学习内容给学生讲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导入,如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出“帮小蝌蚪一起找妈妈,找到妈妈后变成小青蛙和妈妈一起学本领双脚跳,消灭害虫。”通過设置“开心动物园”,让学生在校园的不同角落内寻找动物图像,让他们自行去寻找参观,使孩子们在东奔西跑中欢快地完成了跑的任务。这种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的设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技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畅的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悬念的设计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在《肩肘倒立》教学中,笔者根据动作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有趣的提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同学们,平时我们穿裤子时都是一条腿一条腿地往上穿,想一想,躺在垫子上两条腿同时穿裤子怎样能把裤子穿上?”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都在垫子上试着练习两条腿同时穿裤子,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身体要后倒,两肘要压垫,两条腿向上穿伸速度要快,脚要绷直……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中总结出肩肘倒立蹬伸快、腿要直的动作方法,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情境导入就是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一个优化、充满情感和理智的学习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如果课堂中没有适当的情境进行烘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例如,在二年级《双脚跳》一课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等特点,组成具有故事情节的主题学习情境,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节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课的开始部分用谜语导入,当学生猜出小蝌蚪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池塘”里边游边找妈妈,找到妈妈一起随妈妈学习双脚跳本领,启发他们用自己的绳子在池塘里摆“荷叶”,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后,引导他们,荷叶漂在水面上,应该怎样跳“荷叶”才不会沉下去?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比喻,促使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体验。很快学生们就找到了答案,落地动作显得轻巧了。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始终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的学习,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巧设分层,树立信心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很好的诠释。分层教学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只用“一把尺”去衡量学生是不科学的,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要想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锻炼和发展,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持轻物掷远》一课中,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男女分组,两组分别设置了三条不同远度的线,男女生背对而站。女生的远度是5米、7米、9米,男生的远度是6米、8米、10米。在第一远度每人试投三次,当投过第一远度时,每人给自己贴上一个红苹果,然后进行下一个远度的练习。一般所有的学生都能投过第一远度,当投过第二远度时,投过去的学生就给自己贴上一个银苹果,这时就会有投不过去的现象。投不过去的学生在第二远度上继续练习,投过去的学生就进行第三远度的练习投过第三远度的学生就得到金苹果。练习中,学生们情绪高涨。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自制的苹果贴纸,每一层的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既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又解决了及格生吃不了的现象,做到了“努力跨出一步,就能摘到桃子”,全面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恰当评价,兴趣永驻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等评价语言。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说明,无论什么样的评价都必须动情。教师表扬学生应该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的是在表扬自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
每节课,结合学习的需要给学生及时评价。例如当学生成功时——你的动作完成的真漂亮,像一名体操健将,如果你的步幅再大些,你会跑得更快;你的动作比上一次有进步了,继续努力你会做得更好。遇到困难时——老师相信你能行,你很勇敢;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别放弃,坚持下去准能行。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中正确的运用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与活力。
六、营造氛围,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有人说过,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孩子必须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研究证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会水到渠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兴趣建立在教学目标之上,让兴趣真正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让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