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职与高职体育课程的衔接模式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中职与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构建具有中高职特色体育课程的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体育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及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其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更多地要求实际的应用与实践,职业针对性很强。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成为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而体育课程作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学校体育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最好时机和阶段。然而,在中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高职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不统一,体育课程设置有脱节现象,教学内容重复及未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别较大等状况制约中高职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
1.中高职衔接模式现状
1.1独立结构类型
独立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这一手段择优招收中职毕业生。在这一类型中,中职与高职又分别有多种学制,现行中职教育的学制有三种学制形式,其中技校有二三年制,职业高中为三年制,中专为二三年制。
1.2一体化结构类型
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即所谓五年制高职,一般分为两种形式:①中高职“3 2”或“2 3”分段制(“3 2”或“2 3”連读制);②五年一贯制高职。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但事实上由于两种模式往往是由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实施,对中高职阶段的教育目标、任务的理解不一致,要实现实质性衔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容易造成重复教学或中职所学专业知识在高职期间有效利用率低。
2.中高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2.1中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王永莲[1]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与中职学校专业实践性强特点结合不密切,没有体现职业素养的目标,教学评价没有采用多维度评价,缺乏相应的综合性评价。汪庆[2]认为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等同于普通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二是重知识教育,轻体育教育;三是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刘汉锋[3]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有效教学、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白銮飞[4]从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选项组织与管理、选项课教材、教学内容、选项课的考核评价六个方面分析了中职体育选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沈立军[5]通过实验验证必修 选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需要得到发展和满足。李丹[6]认为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以及课程设计上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现象。
以上对中职体育的研究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课堂、课的组织与管理、教材、考核评价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更提到现在体育教学没有与相关专业结合,职业素养目标在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目标还没有体现。
2.2高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高职体育教育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主题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模糊查阅2005—2013年相关文献,共检索有关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论文400余篇。目前,对高职体育研究得较多的是: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课程内容的选取、体育教学评价方面、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
孟丽梅、孟祥利[7]提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罗久良[8]强调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认为教学模式应该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使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较强社会适应力、积极进取精神和终身体育能力。另外,姚蕾[9]提出应从运用标准、方法、手段评价体育教学过程、要素、成效等方面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得出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功能的决策性、指标的客观性、过程的有序性等特点,并强调未来的教学评价理念要不断更新、评价内容要不断扩展,并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郑大明[10]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对策研究。
2.3中高职体育课程衔接的现状
洪伟、朱宁海[11]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影响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艰难,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耿顺华[12]总结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五条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地进行教学评价。包勇[13]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提出五年制职业特色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构设。
以上多是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有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资源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上为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体育改革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但是较多的是把中职与高职两个相对独立的体育课程体系简单综合分析,而较少把中职与高职的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研究中高职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的更少。因此,中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要合理有效地衔接,要突出实用性,将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主动服务、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具有中高职特色体育课程的体系。 3.结语
我国较多学者对中职和高职两个相对独立的体育课程体系都有深入研究,但较少把中职与高职的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研究中高职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的更少。中高职体育课程有效衔接,可以有效避免培养目标不统一、体育课程设置脱节、教学内容重复及未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等问题,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高职在中职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延续体育的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和培养“准职业”人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终身体育服务,也为中高职连续性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永莲.重庆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1.
[2]汪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53-54.
[3]刘汉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61-162.
[4]白銮飞.新课程改革下中职体育选项课程的实施与完善[J].湖北体育科技,2009,(5):580-581.
[5]沈立军.职业学校体育课实行模块教学改革的对比与分析[J].教师,2012,(5):107.
[6]李丹.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7):251-252.
[7]孟丽梅,孟祥利.略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32-34.
[8]羅久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1):28-29.
[9]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41-43.
[10]郑大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1):92-93.
[11]洪伟,朱宁海.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反思[J].科技信息,2012,(3):400-401.
[12]耿顺华.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9,85.
[13]包勇.凸显职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运动,2012,(1):99-100.
关键词: 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体育课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及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其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它更多地要求实际的应用与实践,职业针对性很强。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成为影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发展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而体育课程作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学校体育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最好时机和阶段。然而,在中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高职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不统一,体育课程设置有脱节现象,教学内容重复及未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别较大等状况制约中高职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
1.中高职衔接模式现状
1.1独立结构类型
独立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升学考试这一手段择优招收中职毕业生。在这一类型中,中职与高职又分别有多种学制,现行中职教育的学制有三种学制形式,其中技校有二三年制,职业高中为三年制,中专为二三年制。
1.2一体化结构类型
一体化结构类型,即中职与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形成的一种学制结构及衔接模式,即所谓五年制高职,一般分为两种形式:①中高职“3 2”或“2 3”分段制(“3 2”或“2 3”連读制);②五年一贯制高职。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但事实上由于两种模式往往是由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实施,对中高职阶段的教育目标、任务的理解不一致,要实现实质性衔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容易造成重复教学或中职所学专业知识在高职期间有效利用率低。
2.中高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2.1中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王永莲[1]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与中职学校专业实践性强特点结合不密切,没有体现职业素养的目标,教学评价没有采用多维度评价,缺乏相应的综合性评价。汪庆[2]认为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等同于普通中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二是重知识教育,轻体育教育;三是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刘汉锋[3]结合中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有效教学、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提高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白銮飞[4]从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专项结构、选项组织与管理、选项课教材、教学内容、选项课的考核评价六个方面分析了中职体育选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沈立军[5]通过实验验证必修 选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需要得到发展和满足。李丹[6]认为目前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以及课程设计上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现象。
以上对中职体育的研究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课堂、课的组织与管理、教材、考核评价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更提到现在体育教学没有与相关专业结合,职业素养目标在目前中职体育教学目标还没有体现。
2.2高职体育课程的现状
高职体育教育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主题词“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模糊查阅2005—2013年相关文献,共检索有关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论文400余篇。目前,对高职体育研究得较多的是: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课程内容的选取、体育教学评价方面、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
孟丽梅、孟祥利[7]提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罗久良[8]强调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认为教学模式应该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使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较强社会适应力、积极进取精神和终身体育能力。另外,姚蕾[9]提出应从运用标准、方法、手段评价体育教学过程、要素、成效等方面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研究,得出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功能的决策性、指标的客观性、过程的有序性等特点,并强调未来的教学评价理念要不断更新、评价内容要不断扩展,并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郑大明[10]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对策研究。
2.3中高职体育课程衔接的现状
洪伟、朱宁海[11]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影响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因素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艰难,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耿顺华[12]总结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五条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地进行教学评价。包勇[13]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提出五年制职业特色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构设。
以上多是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有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方法、评价、资源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上为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体育改革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但是较多的是把中职与高职两个相对独立的体育课程体系简单综合分析,而较少把中职与高职的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研究中高职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的更少。因此,中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要合理有效地衔接,要突出实用性,将体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主动服务、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具有中高职特色体育课程的体系。 3.结语
我国较多学者对中职和高职两个相对独立的体育课程体系都有深入研究,但较少把中职与高职的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研究中高职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的更少。中高职体育课程有效衔接,可以有效避免培养目标不统一、体育课程设置脱节、教学内容重复及未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等问题,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使高职在中职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延续体育的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和培养“准职业”人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终身体育服务,也为中高职连续性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永莲.重庆市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1.
[2]汪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53-54.
[3]刘汉锋.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61-162.
[4]白銮飞.新课程改革下中职体育选项课程的实施与完善[J].湖北体育科技,2009,(5):580-581.
[5]沈立军.职业学校体育课实行模块教学改革的对比与分析[J].教师,2012,(5):107.
[6]李丹.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实践与探索,2011,(7):251-252.
[7]孟丽梅,孟祥利.略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32-34.
[8]羅久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1):28-29.
[9]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41-43.
[10]郑大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1):92-93.
[11]洪伟,朱宁海.五年制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反思[J].科技信息,2012,(3):400-401.
[12]耿顺华.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9,85.
[13]包勇.凸显职业特色的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运动,2012,(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