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是水泥的隔泥墙,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课文,重视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要树立“大语文观”,从课文中走出来,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在一起,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社会生活,做生活的参与者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和活水,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名家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高中阶段虽然处于升学考试的包围圈,语文学习和复习带有更多的应试成分,于是乎有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关我事,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夯实基础、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去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方能成就语文学习的清源。高中语文的学习,切记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陆游曾经告诫自己学诗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把这句话借用到语文学习上来,可以这样说:果欲学语文,功夫在生活。
关注生活有两点,一是身边的小事和细节,一滴水可以照出太阳的光辉,一泣沙子可以看出一个世界,小事可显出大道理,细节最易见真情。二是社会的大事和热点,对社会大事和热点的关注与思考,能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比如,在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了解一点他们的事迹,而要反观自身,思考精神反哺和感恩反哺;面对汶川大地震,我们不能只是知道地震的前因后果和冷冰冰的伤亡损失的数字,而要去深深体味生命的崇高可贵、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闪亮的人性光辉。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股文” 盛行,这令人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作文先做人,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做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思想睿智的人,一个胸览天下心怀祖国的人。如果我们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开拓了视野、历练了人格、锤炼了思想、提升了境界,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比较容易达到,真正的语文素养也就基本形成了,又何尝提高不了语文成绩呢?
二、创设情境,变语文课堂为生活课堂
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激发,尤其对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主观精神上的好恶态度的直觉反映。审美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创作激情的动力,它是对美的追求的起点。为此,我们在教学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同时好的文章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途径。
第一,再现人物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都是记录着生活信息,学习语文就是在思维想像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情景,从而获得主观具体的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一些课文内容仅仅从语言文字层面来体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例如,我教到《雷雨》《项链》时,就请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时代风貌,准备相关道具,分角色扮演作品里面的主人翁,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再现当时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情境,对当时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语言语气、思想品行都有所感悟。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在课文与学生的切身感受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为学生很好地体验课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第二,观看相关的影片,加深感悟。比如,高中课文第四册,在小说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给学生欣赏《红楼梦》电视剧林黛玉进贾俯有关片断,《水浒传》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关片断,以及《陈换生上城》等,和课文有关的影视材料,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充实语文素材
第一,积累社会上用语不规范现象。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冰箱,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或是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用语,用字不规范的地方。让学生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第二,积累影视作品,和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要及时积累起来,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影视素材库,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
第三,推荐好的读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学生来说,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对学好语文、写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读一篇好的作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获取信息资料,发现写作方法技巧,而且可以唤醒学生潜在的赏析语言的意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用不断的源头活水,去浇灌最美丽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一、关注社会生活,做生活的参与者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和活水,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名家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高中阶段虽然处于升学考试的包围圈,语文学习和复习带有更多的应试成分,于是乎有的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不关我事,背离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夯实基础、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去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方能成就语文学习的清源。高中语文的学习,切记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陆游曾经告诫自己学诗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把这句话借用到语文学习上来,可以这样说:果欲学语文,功夫在生活。
关注生活有两点,一是身边的小事和细节,一滴水可以照出太阳的光辉,一泣沙子可以看出一个世界,小事可显出大道理,细节最易见真情。二是社会的大事和热点,对社会大事和热点的关注与思考,能增强我们的历史使命感、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比如,在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我们不能仅仅了解一点他们的事迹,而要反观自身,思考精神反哺和感恩反哺;面对汶川大地震,我们不能只是知道地震的前因后果和冷冰冰的伤亡损失的数字,而要去深深体味生命的崇高可贵、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闪亮的人性光辉。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刚升入高中时,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三股文” 盛行,这令人焦虑并深感紧迫。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作文先做人,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做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思想睿智的人,一个胸览天下心怀祖国的人。如果我们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开拓了视野、历练了人格、锤炼了思想、提升了境界,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也就比较容易达到,真正的语文素养也就基本形成了,又何尝提高不了语文成绩呢?
二、创设情境,变语文课堂为生活课堂
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激发,尤其对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客观审美对象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主观精神上的好恶态度的直觉反映。审美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创作激情的动力,它是对美的追求的起点。为此,我们在教学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同时好的文章还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途径。
第一,再现人物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都是记录着生活信息,学习语文就是在思维想像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情景,从而获得主观具体的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一些课文内容仅仅从语言文字层面来体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例如,我教到《雷雨》《项链》时,就请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时代风貌,准备相关道具,分角色扮演作品里面的主人翁,通过活灵活现的表演,再现当时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情境,对当时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语言语气、思想品行都有所感悟。富有生活气息的课本剧在课文与学生的切身感受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为学生很好地体验课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第二,观看相关的影片,加深感悟。比如,高中课文第四册,在小说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给学生欣赏《红楼梦》电视剧林黛玉进贾俯有关片断,《水浒传》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相关片断,以及《陈换生上城》等,和课文有关的影视材料,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三、充实语文素材
第一,积累社会上用语不规范现象。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冰箱,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或是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一些用语,用字不规范的地方。让学生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第二,积累影视作品,和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要及时积累起来,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影视素材库,对课堂教学进行辅助。
第三,推荐好的读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学生来说,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对学好语文、写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读一篇好的作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获取信息资料,发现写作方法技巧,而且可以唤醒学生潜在的赏析语言的意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用不断的源头活水,去浇灌最美丽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