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健康知识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知识转化到个人的行为上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体育课中适时开展健康知识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减少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时间,提高健康知识学习的实效性。本文就健康知识在体育课中的传授策略做以下阐述。
一、课前设计抓准知识点
深入挖掘上课教材内容与健康知识的关联,找出上课内容中蕴含的主要健康知识点,精心设计这些知识在教学中的传授方法,把健康知识巧妙地安排到各个环节中去。
(一)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知识点
备课前熟悉所选教材的特点,找到与其相关的健康知识点,才能在课上做到有的放矢。如,耐久跑教材蕴含着跑的呼吸方法、“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用脉搏测试法调控运动负荷、跑后的放松方法等健康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在上课前就事先设计选择1~2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二)设计传授方式安排知识点
在教学准备中可以设计运用小卡片或小黑板提示,采用一课一帖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在讲解示范、纠错、巡视指导和课的小结等部分设计实施方案,抓住这些时间节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一些健康知识。
二、课中实施穿插知识点
(一)规范行为中
通过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向学生介绍预防运动损伤、热身活动、缓解疲劳等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在今后的锻炼中重视并做好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常识的掌握体现健康观念的培养,如发现学生运动后暴饮,要及时告诉学生运动后“少饮多次”的科学饮水方法。通过爱护场地器材、讲究环境卫生等对学生进行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教育,如器材的摆放、球类器材的取球和放球方法。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安全锻炼常识,健康锻炼,如体操课不随意移动已布置好的器材,注意安全保护与帮助等。通过阶段自我评价渗透“运动处方”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订锻炼计划,自主规划和调控学习的进程。
(二)技能學习中
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技能,还要在教授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在技能学练中渗透健康知识,使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学练。很多运动技能的学习都蕴含着一些健康知识,教师要抓住技能的特有价值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如,在耐久跑教学中,跑前教会学生如何测试自己的脉搏,跑后立即再测试自己的脉搏,让学生比较自己两次脉搏的变化,结合运动后的身体反应,体会脉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在学生休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脉搏测定了解运动强度的大小,掌握“健身有效价值域”的知识,学会用脉搏测试来调控自己的运动强度及间歇时间,从而进行健康的耐久跑锻炼。再如,在足球踢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支撑脚脚尖方向与出球方向一致,踢出的球才能更准确有力”,而且还应在踢球动作的分析中渗透“若支撑脚脚尖与出球方向不一致,容易使支撑腿脚踝发生扭转而造成损伤”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关技能也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识。
(三)突发事件中
体育课中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可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渗透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在锻炼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学生不慎将脚扭伤时,要及时告诉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立即冷敷,抬高患肢,加压包扎,防止继续充血肿胀,24小时后方可进行热敷处理,如果伤情严重要在紧急处理后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健康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中。
(四)游戏比赛中
体育游戏和比赛是渗透规则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如,结合游戏或当时比赛的情况讲解比赛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鼓励,并在比赛过程中渗透遵守规则方面的教育。此外,利用比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健康锻炼知识。有些学生在比赛时会出现紧张情绪,教师要教会学生调节紧张的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跳一跳、喊一喊等。
(五)活动环境中
体育锻炼通常是在室外进行的,受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一特点又是传递环境健康知识的有利时机。如,在操场上会看到各种各样易导致受伤的石子、砖头等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危害安全运动的因素,教师要使学生对安全运动的认识和环境与健康关系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健康知识传授中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紧凑,言简意赅
健康知识的讲解时间要适宜。不可让学生久站听讲,避免挤占学生身体练习时间。过多的讲解,不但会喧宾夺主,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所以健康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精,要点突出。
(二)切合实际,符合学情
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理解能力等也有所不同。健康知识的传授要根据这些差异,选择恰当的内容给学生讲解。
(三)把握适度,量力而行
在运动损伤的处理中传授健康知识,如果遇到严重的运动损伤超出个人处理能力范围时,要及时送医就诊。
(四)优化内容,取舍得当
要明确健康知识内容在室内和室外讲的区别。能够在室内讲清楚、理解透的最好不要占用室外课时间,如合理睡眠、均衡营养、抽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传染疾病的预防等。而与身体练习相关,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获取健康知识效果更好的内容,最好选择与运动技术学习结合起来,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负荷的调整等内容。
(作者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一、课前设计抓准知识点
深入挖掘上课教材内容与健康知识的关联,找出上课内容中蕴含的主要健康知识点,精心设计这些知识在教学中的传授方法,把健康知识巧妙地安排到各个环节中去。
(一)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知识点
备课前熟悉所选教材的特点,找到与其相关的健康知识点,才能在课上做到有的放矢。如,耐久跑教材蕴含着跑的呼吸方法、“极点”和“第二次呼吸”、用脉搏测试法调控运动负荷、跑后的放松方法等健康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在上课前就事先设计选择1~2个知识点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二)设计传授方式安排知识点
在教学准备中可以设计运用小卡片或小黑板提示,采用一课一帖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在讲解示范、纠错、巡视指导和课的小结等部分设计实施方案,抓住这些时间节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讲解一些健康知识。
二、课中实施穿插知识点
(一)规范行为中
通过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向学生介绍预防运动损伤、热身活动、缓解疲劳等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在今后的锻炼中重视并做好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常识的掌握体现健康观念的培养,如发现学生运动后暴饮,要及时告诉学生运动后“少饮多次”的科学饮水方法。通过爱护场地器材、讲究环境卫生等对学生进行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教育,如器材的摆放、球类器材的取球和放球方法。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安全锻炼常识,健康锻炼,如体操课不随意移动已布置好的器材,注意安全保护与帮助等。通过阶段自我评价渗透“运动处方”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订锻炼计划,自主规划和调控学习的进程。
(二)技能學习中
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技能,还要在教授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在技能学练中渗透健康知识,使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学练。很多运动技能的学习都蕴含着一些健康知识,教师要抓住技能的特有价值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理解。如,在耐久跑教学中,跑前教会学生如何测试自己的脉搏,跑后立即再测试自己的脉搏,让学生比较自己两次脉搏的变化,结合运动后的身体反应,体会脉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在学生休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脉搏测定了解运动强度的大小,掌握“健身有效价值域”的知识,学会用脉搏测试来调控自己的运动强度及间歇时间,从而进行健康的耐久跑锻炼。再如,在足球踢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支撑脚脚尖方向与出球方向一致,踢出的球才能更准确有力”,而且还应在踢球动作的分析中渗透“若支撑脚脚尖与出球方向不一致,容易使支撑腿脚踝发生扭转而造成损伤”的知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关技能也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识。
(三)突发事件中
体育课中会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可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渗透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在锻炼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如,学生不慎将脚扭伤时,要及时告诉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立即冷敷,抬高患肢,加压包扎,防止继续充血肿胀,24小时后方可进行热敷处理,如果伤情严重要在紧急处理后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健康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中。
(四)游戏比赛中
体育游戏和比赛是渗透规则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如,结合游戏或当时比赛的情况讲解比赛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鼓励,并在比赛过程中渗透遵守规则方面的教育。此外,利用比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健康锻炼知识。有些学生在比赛时会出现紧张情绪,教师要教会学生调节紧张的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跳一跳、喊一喊等。
(五)活动环境中
体育锻炼通常是在室外进行的,受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一特点又是传递环境健康知识的有利时机。如,在操场上会看到各种各样易导致受伤的石子、砖头等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危害安全运动的因素,教师要使学生对安全运动的认识和环境与健康关系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健康知识传授中的注意事项
(一)时间紧凑,言简意赅
健康知识的讲解时间要适宜。不可让学生久站听讲,避免挤占学生身体练习时间。过多的讲解,不但会喧宾夺主,而且会让学生反感,所以健康知识的讲解一定要精,要点突出。
(二)切合实际,符合学情
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理解能力等也有所不同。健康知识的传授要根据这些差异,选择恰当的内容给学生讲解。
(三)把握适度,量力而行
在运动损伤的处理中传授健康知识,如果遇到严重的运动损伤超出个人处理能力范围时,要及时送医就诊。
(四)优化内容,取舍得当
要明确健康知识内容在室内和室外讲的区别。能够在室内讲清楚、理解透的最好不要占用室外课时间,如合理睡眠、均衡营养、抽烟和酗酒对身体的危害、传染疾病的预防等。而与身体练习相关,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获取健康知识效果更好的内容,最好选择与运动技术学习结合起来,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运动负荷的调整等内容。
(作者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