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关键词:口语交际;倾听;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基于上述认识理念,贯彻和落实《新大纲》的精神,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1、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
2、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外要充分借助插图,一定要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利用课文的精美插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3、朗读教学: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教师就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如可用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十分直观、形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单元的练习都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说,还要适当引导全班同学评一评,议一议,适合交际的训练内容,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
2、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只有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完成。不同的场合、对象,交际的内容、语调不同,交际的方式也不一样。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
4、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说话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班会课: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午时分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录像中的精彩情节,这时学生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
2、利用影视:要尽力拓宽小学生习得规范口语的环境。比如,多听广播、收看电视、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等。
3、利用各种活动:要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请小学生主持有关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活动,充当小导游员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家长决不要包办代替。
其中,在各个活动中一定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小学生勇于、乐于与别人进行交际,而且要在交际的过程中,反复提醒他们:要注意“讲究文明礼貌”。日常生活中口语的主要方式是谈话,即兴讲话,讲故事等。在日常教学中应留心各种说话情境,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另外,在口语交际中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注重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口语交际是一种很好的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进行会话的语言学习方式,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我觉得口语交际中“倾听”的要素应该分为以下两点:1、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尊重說话人的表现,不然说话人会认为你心不在焉;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因为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等等。2、要注意理解:要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把它们记住,以便作出相应的回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说语文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倾听;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基于上述认识理念,贯彻和落实《新大纲》的精神,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形式,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1、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
2、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外要充分借助插图,一定要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观察之后,连起来说一说图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利用课文的精美插图,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3、朗读教学: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说有感情。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读训练,平时说话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语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语调语气的变化,并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发音清楚、响亮,连词读,不唱读,然后逐步做到读流利,注意停顿,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爱讲敢讲会讲,教师就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如可用实物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热门的话题创设情境,这样十分直观、形象。一年级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单元的练习都要在人人练说的基础上,再指名说,还要适当引导全班同学评一评,议一议,适合交际的训练内容,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
2、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生的,一种交际只有具体的情景中才能完成。不同的场合、对象,交际的内容、语调不同,交际的方式也不一样。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
4、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
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与喜悦。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只要教师稍作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说话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班会课:利用班会课适时给学生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午时分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描述录像中的精彩情节,这时学生乐意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讲出来。
2、利用影视:要尽力拓宽小学生习得规范口语的环境。比如,多听广播、收看电视、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等。
3、利用各种活动:要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请小学生主持有关的活动,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活动,充当小导游员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家长决不要包办代替。
其中,在各个活动中一定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小学生勇于、乐于与别人进行交际,而且要在交际的过程中,反复提醒他们:要注意“讲究文明礼貌”。日常生活中口语的主要方式是谈话,即兴讲话,讲故事等。在日常教学中应留心各种说话情境,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另外,在口语交际中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倾听。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注重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口语交际是一种很好的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进行会话的语言学习方式,但前提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我觉得口语交际中“倾听”的要素应该分为以下两点:1、要注意仪态:眼睛要看着对方,这是尊重說话人的表现,不然说话人会认为你心不在焉;不要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沉不住气,随意打断对方的陈述;也不要因为自认为已经领会了对方的意图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等等。2、要注意理解:要分析对方的话,正确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把它们记住,以便作出相应的回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说语文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