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及走进大自然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需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综合实践课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 生活化情境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225-01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和自然探索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对自然与社会生活及个体之间内在联系整体认识的提升。其意义在于将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束缚打破,点燃学生独立思考、感悟真知、融入真实生活、提高实践能力的学习欲望。
一、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是必然要求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为基础,主要围绕他们生活中的成长经验,让其在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提升。传统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一般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对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而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1]。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既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进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自我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也是当代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化情境
(一)立足生活选课题,帮助学生建立生活情感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设计生活化有效开展的关键,所以重中之重是课程内容的选题。如何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呢?关键就是教学中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抛出了“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话题,学生不约而同想到了“桓仁的大米”、“辽砚”、“山野菜”、“桓仁的冰葡萄酒”,还有关门山、老边沟等枫叶最美的地方……这个话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确定子课题,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课程导入时要侧重于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兴趣,投入到小组学习中,进而培养其发散思维、情感交互能力。
(二)走进生活,发掘生活化情境教学素材
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进行思考与知识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探寻能力。而老师能做的就是发掘资源,搭建平台。比如,构建与社会实践融合的多媒体课程网络教育体系、真实生活场景再现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与体会;再如,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自行组织、体验生活中分工与合作。如“扑克牌搭高游戏”教学中,让小组同学通过分工、合作进行一次次的实践,直到最后挑战用一副扑克牌搭建高塔,在此过程中,學生也在构建起内心无形的高塔。这即培养了学生契而不舍、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达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与社会的目的。
(三)创新方式,引入生活化情境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将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相融合,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提高生活能力”这一单元时,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如手工剪纸课程,教会学生基本折纸和剪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剪出喜欢的作品并互相展示,使其懂得学习过程也是相互借鉴的过程,培养其学会分享美好生活心理。这样将课程教育与生活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学会分享。
(四)深入社会,提高生活化情境教学内涵
综合实践课程就是为学生搭建亲身参与实践平台,从中获得积累体验和丰富经验,进而对社会、自我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有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得到发展,社会责任感增强,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社会生活为原型,增强生活化教学的直观性和立体性,学生也就易于理解和领悟。如“关于校园用纸情况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调查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实践探究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语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课程。本文立足于课堂内外,联系自然与社会,通过介绍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探究如何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与社会的感知、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贾东丽.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41.
作者简介:
白晓松(1974-),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英语专业,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究。
【关键词】课程 生活化情境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225-01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经历和自然探索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对自然与社会生活及个体之间内在联系整体认识的提升。其意义在于将应试教育对学生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束缚打破,点燃学生独立思考、感悟真知、融入真实生活、提高实践能力的学习欲望。
一、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是必然要求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为基础,主要围绕他们生活中的成长经验,让其在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提升。传统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一般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对已有知识的熟练掌握,而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1]。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既是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进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自我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全面发展,也是当代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设置生活化情境
(一)立足生活选课题,帮助学生建立生活情感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学设计生活化有效开展的关键,所以重中之重是课程内容的选题。如何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呢?关键就是教学中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抛出了“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话题,学生不约而同想到了“桓仁的大米”、“辽砚”、“山野菜”、“桓仁的冰葡萄酒”,还有关门山、老边沟等枫叶最美的地方……这个话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确定子课题,激发了学生去探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课程导入时要侧重于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兴趣,投入到小组学习中,进而培养其发散思维、情感交互能力。
(二)走进生活,发掘生活化情境教学素材
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进行思考与知识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探寻能力。而老师能做的就是发掘资源,搭建平台。比如,构建与社会实践融合的多媒体课程网络教育体系、真实生活场景再现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与体会;再如,教学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自行组织、体验生活中分工与合作。如“扑克牌搭高游戏”教学中,让小组同学通过分工、合作进行一次次的实践,直到最后挑战用一副扑克牌搭建高塔,在此过程中,學生也在构建起内心无形的高塔。这即培养了学生契而不舍、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达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与社会的目的。
(三)创新方式,引入生活化情境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将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相融合,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在学习“提高生活能力”这一单元时,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如手工剪纸课程,教会学生基本折纸和剪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剪出喜欢的作品并互相展示,使其懂得学习过程也是相互借鉴的过程,培养其学会分享美好生活心理。这样将课程教育与生活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学会分享。
(四)深入社会,提高生活化情境教学内涵
综合实践课程就是为学生搭建亲身参与实践平台,从中获得积累体验和丰富经验,进而对社会、自我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有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得到发展,社会责任感增强,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社会生活为原型,增强生活化教学的直观性和立体性,学生也就易于理解和领悟。如“关于校园用纸情况调查”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调查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实践探究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束语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课程。本文立足于课堂内外,联系自然与社会,通过介绍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必要性,探究如何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与社会的感知、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贾东丽.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41.
作者简介:
白晓松(1974-),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英语专业,从事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