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识字方法层出不穷,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选择。本文主要对小学低段教学中图文结合,追本溯源;字谜激趣,学思并行;韵律识字,曲中做乐;理解意图,传承文化四种识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传承中国文化。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方法 ;中国文化
汉字本身具有民族特点,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提出,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文综合部编版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对以下几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图文结合,追本溯源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突出,且汉字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基本的笔画、汉字书写的感觉等还没有形成,综合其年龄特点,一年级上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安排了《日月水火》一课,通过图形的展示为孩子介绍汉字的来源,体会汉字的形成。
本节课让孩子们首次正式接触了象形字,对于孩子来说,展示于他们面前的是由图画演变成的神奇的汉字,但对于教师来说,这却是引导孩子们进入神奇汉字世界的重要一课,那么如何让孩子觉得学习汉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实物外形较为简单直观,本堂课中,教师在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汉字由画到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对于汉字的演变有了初步认知与兴趣后,再次出示另一个实物,让孩子进行自我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即可引起孩子学习兴趣,又可开发创造力,更能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文化,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字谜激趣,学思并行
经过前期学习后,孩子们对于汉字有了一定了解与感受,一年级下册根据生字部件的组合特点编排了《猜字谜》一课,字谜将“秋”字的形、义相结合,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乏趣味性。
如果说图文结合的象形字打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那么猜字谜的方式则激发了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这也恰恰是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面对未知、不惧未知。猜完字谜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还可鼓励学生结合元宵节猜灯谜这一习俗自创字谜。如,有的孩字为“字”编制了“一个小亭子里面有个小孩子”等等。
三、韵律识字,曲中做乐
小学生对于歌曲有着异常喜好,部编版教材也基于这一特点在教材中设置了相关的文章。从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到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拍手歌》等等,这种诗歌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外,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弊端性,即其韵律与汉字的形、义上联系性不大,且不适于大范围的识字教学。
四、理解意图,传承文化
中国的的每个汉字背后都承载其独特的意义与文化内涵,理解汉字的构成意图,不但有利于学生识字,更利于学生体会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国文化。
(一)合二为一
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一个字,它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日月明》一课让孩子们正式接触会意字,以“日月明”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同时向孩子们展示太阳、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孩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顺势像孩子解释“会意”,加深孩子的印象。
(二)汉字家族
小学低段的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假若每个汉字都需要花费长时间去分析,对孩子来说难度必然很大。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识字,引进了利用汉字自身系统进行积累的“字族文识字”方法,即把同声符的字编进各首诗歌中,以便对这些字成批识别。这同声符的汉字中大多以某个孩子熟悉的汉字为核心,通过为其加上不同的偏旁形成不同的汉字。例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二则课文将猜字谜与字族文识字法相结合,谜底“青”则是这个汉字家族的“核心成员”。字族文识字有着其优势的同时,也具备着其局限性,即由于现代汉字的声符系统表音度不高,并不能全部适用,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說,如果形成思维惯性,反而会产生负迁移。
(三)偏旁归类
和字族文识字方法类似的是偏旁归类识字法。但偏旁归类识字法以义符为主,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意义。例如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本课向学生解释了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实际上,孩子们在早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偏旁归类识字法,如在《操场上》一课中,孩子们了解了用“提手旁”做偏旁的字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而用“足”做偏旁的字大多与脚的动作有关等等。
“授人以鱼不若受人以渔”,识字教学从来都不是枯燥的知识传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与期望,甚至由于未知而产生些许不安的孩子,我们更要做他们的引路人,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愿望与能力,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与发现的本能,使他们在愉快学习中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到儒雅而不屈、低调而不俗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温儒敏,巢宗祺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高文娟. 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易爱香.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4]薛金星.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
[5]迟捷.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部编本”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宋子双(1993.09-),女,汉族,河北省霸州市,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方向。
关键词:小学低段;识字方法 ;中国文化
汉字本身具有民族特点,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提出,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文综合部编版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对以下几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方法进行探析。
一、图文结合,追本溯源
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突出,且汉字基础较为薄弱,对于基本的笔画、汉字书写的感觉等还没有形成,综合其年龄特点,一年级上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安排了《日月水火》一课,通过图形的展示为孩子介绍汉字的来源,体会汉字的形成。
本节课让孩子们首次正式接触了象形字,对于孩子来说,展示于他们面前的是由图画演变成的神奇的汉字,但对于教师来说,这却是引导孩子们进入神奇汉字世界的重要一课,那么如何让孩子觉得学习汉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实物外形较为简单直观,本堂课中,教师在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汉字由画到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对于汉字的演变有了初步认知与兴趣后,再次出示另一个实物,让孩子进行自我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即可引起孩子学习兴趣,又可开发创造力,更能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文化,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字谜激趣,学思并行
经过前期学习后,孩子们对于汉字有了一定了解与感受,一年级下册根据生字部件的组合特点编排了《猜字谜》一课,字谜将“秋”字的形、义相结合,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乏趣味性。
如果说图文结合的象形字打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那么猜字谜的方式则激发了孩子们的挑战欲望,这也恰恰是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面对未知、不惧未知。猜完字谜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还可鼓励学生结合元宵节猜灯谜这一习俗自创字谜。如,有的孩字为“字”编制了“一个小亭子里面有个小孩子”等等。
三、韵律识字,曲中做乐
小学生对于歌曲有着异常喜好,部编版教材也基于这一特点在教材中设置了相关的文章。从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到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拍手歌》等等,这种诗歌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外,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但这种方法也有其弊端性,即其韵律与汉字的形、义上联系性不大,且不适于大范围的识字教学。
四、理解意图,传承文化
中国的的每个汉字背后都承载其独特的意义与文化内涵,理解汉字的构成意图,不但有利于学生识字,更利于学生体会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国文化。
(一)合二为一
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一个字,它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日月明》一课让孩子们正式接触会意字,以“日月明”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同时向孩子们展示太阳、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孩子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顺势像孩子解释“会意”,加深孩子的印象。
(二)汉字家族
小学低段的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假若每个汉字都需要花费长时间去分析,对孩子来说难度必然很大。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识字,引进了利用汉字自身系统进行积累的“字族文识字”方法,即把同声符的字编进各首诗歌中,以便对这些字成批识别。这同声符的汉字中大多以某个孩子熟悉的汉字为核心,通过为其加上不同的偏旁形成不同的汉字。例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第二则课文将猜字谜与字族文识字法相结合,谜底“青”则是这个汉字家族的“核心成员”。字族文识字有着其优势的同时,也具备着其局限性,即由于现代汉字的声符系统表音度不高,并不能全部适用,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說,如果形成思维惯性,反而会产生负迁移。
(三)偏旁归类
和字族文识字方法类似的是偏旁归类识字法。但偏旁归类识字法以义符为主,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意义。例如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本课向学生解释了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实际上,孩子们在早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偏旁归类识字法,如在《操场上》一课中,孩子们了解了用“提手旁”做偏旁的字大多与手的动作有关,而用“足”做偏旁的字大多与脚的动作有关等等。
“授人以鱼不若受人以渔”,识字教学从来都不是枯燥的知识传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与期望,甚至由于未知而产生些许不安的孩子,我们更要做他们的引路人,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愿望与能力,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与发现的本能,使他们在愉快学习中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感受到儒雅而不屈、低调而不俗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温儒敏,巢宗祺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
[2]高文娟. 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易爱香.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4]薛金星.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
[5]迟捷.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部编本”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宋子双(1993.09-),女,汉族,河北省霸州市,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方向。